◎柳菲絮
(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融媒體時代到來,給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媒介環境出現了重要的變化,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5G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信息質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只有高質量信息才能夠第一時間吸引用戶。期刊是人們獲取專業信息的重要渠道,肩負著提升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責任,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更加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目前在期刊出版過程中已經開始積極借鑒了多種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大批電子期刊的建設滿足了人們的知識閱讀需求。但是在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落后問題,影響了讀者信息的獲取,難以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需要重視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采取有效的策略推進平臺建設進度。
媒體融合是由美國學者所提出的一項概念,具體指的是多種媒介在融合后呈現出多個功能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媒體融合從狹義角度出發是指將形態各異的媒介進行融合,產生新的不同媒介形態,例如,微博電子期刊等均屬于新型媒介模式。從廣義角度思考是指將和媒介有關的各類要素實施融合,包括形態、功能、傳播方式以及所有權等,例如,將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進行結合,打造各種類型的信息產品。媒體融合是新時代下媒介發展的重要理念,能夠將傳統媒體和新型技術進行有機融合,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當前在全球化媒體深度融合的形勢下,媒體融合是新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加之現階段網絡媒體發展速度持續加快,為媒體融合提供了重要的便利。但是目前我國媒體融合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是傳統媒體和網絡之間的單方面融合,多數傳統媒體均是在其內部挖掘數字化的媒體板塊。
媒體融合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特點:第一,信息呈現為碎片化發展趨勢,讓人們在更短時間內接收信息,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第二,信息傳遞即時性強,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信息傳遞速率加快,可以解決以往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滯后問題。第三,人們掌握獲取信息主動權,用戶可以主動獲取自己所感興趣的信息內容,使用戶成為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中心角色。第四,信息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性有所提高。媒體融合改變了單向信息傳播的形式,受眾可以對傳播的信息進行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傳播效果。
期刊是指一種定期出版的刊物,根據發行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周刊、半月刊、月刊等,包括一般期刊、學術期刊、行業期刊以及檢索期刊[1]。不同類型期刊所強調的特點是不同的,是向公眾傳播信息知識的重要渠道。一般期刊趣味性強,向廣大群眾傳播普遍知識;學術期刊重點看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各項論文成果以及研究成果等;行業期刊報道不同行業新型產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檢索期刊會發布信息索引。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紙質期刊訂閱量下降,人們開始樂于在網絡平臺上獲取信息,期刊出版要想能夠形成持續性發展模式,必須要重視建設數字化平臺。
用戶代表使用者,用戶思維具體是指在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重視將用戶作為問題思考的中心,充分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用戶思維的呈現是當前期刊在出版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在以往的期刊出版時期刊所需要服務的對象包括作者以及讀者,如今期刊則需要重視對網絡平臺上的用戶提供相應的知識服務。面對服務對象的變化,必須要對以往的出版思維進行調整,就是使用用戶思維。傳統期刊出版將編輯部的想法作為重點,沒有考慮到用戶的思維模式以及想法。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用戶可以針對期刊進行評價,包括期刊內容、期刊發行頻率等,評價內容可以在短時間內在網絡上傳播,一個不良評價很有可能會引起用戶的一系列問題和質疑。特別是在5G時代下我國網民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評價的影響力持續擴大。除此之外,作者在向期刊投稿時也可以利用各類平臺將投稿體驗分享給其他作者,如果體驗較差,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期刊的投稿量,這對于期刊的未來持續發展有著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期刊必須要重視思考用戶的需求,了解用戶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美國專家曾經提出4C理論,在該理論中包括顧客要素、成本要素、方便要素以及溝通要素。通過將這一理論引入到期刊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可以將讀者以及作者歸納為顧客要素,讀者需要考慮獲取文章的時間和費用,作者需要考慮文章刊發時間以及開發費用,即成本要素。在方面要素方面讀者重視能否快速獲得文章和閱讀文章,作者重視投稿模式和審稿周期的便利性。在溝通要素方面,讀者需要和編輯部作者及其他讀者進行溝通,作者則需要和編輯部以及其他讀者進行溝通。在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在不同要素影響下用戶所需要的內容,應當確保作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投稿,查詢到自己的投稿進程,減少作者在投稿過程中所付出的時間以及精力成本,優化作者和編輯部的溝通模式。從讀者角度出發應讓其能夠在短時間內下載全面的信息資料,及時了解期刊的信息和出版動態[2]。例如,期刊在平臺建設過程中可以在投稿系統中設置“稿件狀態”查詢模塊,作者可以通過已投稿件查詢審稿進度和審稿意見,為了可以簡化查詢步驟,可以設置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即可登錄查詢系統。
媒體融合深度的增加使得期刊以新的形式進行表現和傳播,在衡量期刊的競爭能力時也開始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指標。而信息化建設則是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在信息化建設中包括三項指標,分別為網站、在線投稿處理系統以及微信公眾號三種。通過衡量數字化平臺是否對用戶友好、是否簡單實用能夠體現期刊的辦刊水平以及刊物質質量。這就需要期刊能夠將信息技術緊密融入到線上傳播系統中,不斷完善數字化平臺體系,保證期刊在行業內部的綜合競爭能力。在選擇信息技術時應當以用戶需求為基礎選擇相應的開發技術,不能盲目地選擇新型技術,需要考慮系統和技術之間是否兼容,并保證其平臺能夠適用于主流操作模式。例如,在作者投稿時可以通過紙質、郵件或者在線三種渠道進行投稿,其中紙質投稿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稿件打印和稿件郵寄方面,郵件投稿則無法讓作者及時了解具體的投稿進度,因此,目前很多作者更加傾向于在線投稿。作者可以隨時隨地在平臺上進行投稿,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讓編輯部及時接收到稿件。在線上平臺還能夠了解到編輯部審稿進度,在稿件內看到審稿人員的批注,并和審稿人員進行及時溝通,解決了投稿過程中存在的環節復雜問題。
當前微信公眾號成為了各個期刊在投稿時重點建設的數字化平臺類型,期刊可以選擇注冊制這一技術,在公眾號上設置用戶注冊功能,要求用戶填入必須的信息,例如,姓名、單位以及聯系電話等,能夠保證注冊流程的簡化。用戶在進入到投稿系統中后,可以先了解投稿要求之后填寫詳細的信息,選擇向期刊投稿,可以避免注冊流程過于繁瑣影響作者的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下也可以仔細地收集用戶的各類信息,可以方便后期編輯部針對投稿系統實施管理。讀者也是期刊所需要面對的服務對象,在數字化平臺下,讀者可以自行下載和瀏覽期刊中的文章內容。為了能夠讓大多數讀者均能夠進入到系統內容,需要保證選擇的系統和多數瀏覽器兼容,提升后期信息傳播的便利性[3]。基于此,期刊可以直接展示文章標題、文章摘要以及關鍵詞,不需要使用到其他瀏覽器插件,在瀏覽時讀者可以選擇下載PDF版本的稿件,或者在線瀏覽文件。在開發數字化平臺時開發工具的挑選是極其重要的,需要保證其具有較高的成熟程度和安全性,在提升平臺使用便捷性的同時加強平臺規范化水平。此外,還采用設置安全策略、安裝相關的安防軟件、設置高等級系統登錄口令,限定數據庫連接方式等手段,提升系統的安全機制。
期刊編輯是影響期刊出版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能夠保證完成數字化平臺建設,必須要重視提升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要求其擁有高超的編輯業務能力,了解不同類型期刊的專業知識,并且具備扎實的數字素養,認識到數字化平臺應用的必要性,主動學習新型數字化技術。第一,期刊編輯應當改變以往的工作理念,這是媒體融合時代下期刊出版所出現的變化。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每日所產生的信息量大規模增加,用戶在獲取大量信息的同時也產生了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因此,期刊出版也需要重視對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從傳統的大眾傳播理念轉變為精準化服務理念,根據群眾的差異傳播不同的內容。在期刊編輯過程中很多期刊的內容出現了同質化的現象,讀者并不需要閱讀每一類期刊即可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和知識。因此,讀者會優先選擇質量高的期刊進行閱讀,為了能夠吸引讀者,期刊必須要重視建立自身的用戶群體,將用戶群體維持在穩定的數量范圍內,保證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期刊編輯需要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形成互聯網意識,能夠重視對期刊內容進行完善,結合互聯網的發展特點篩選內容、編輯內容和推廣內容。期刊編輯應當熟悉互聯網的主題發展趨勢,了解不斷更新的數字化資源,選擇符合時事的、具有吸引力強的稿件。同時,還需要改變傳統的期刊呈現方式,明確信息推送時間以及推送頻率[4]。
第二,期刊編輯應當不斷強化自身的新媒體素養與技能水平。當前期刊編輯不僅需要對內容進行審核,還需要針對稿件資源實施再次加工,因此,應當使其能夠熟練應用新媒體技術和工具。期刊編輯負責和投稿人、專業人士以及讀者進行溝通,應當了解現階段最常用的交流平臺,能夠及時收取各個平臺上的留言和信息,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除去基本的溝通工作外,還應當針對數字資源的內容進行拓展,熟練應用超鏈接豐富資源內容,確保數字期刊的質量。在呈現稿件時為了提升呈現的效果,可以將稿件內容和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資源進行融合,保證稿件的整體呈現變得更加具象。在推廣和發布信息時應當熟練利用各類不同類型的信息推送工具,期刊可以選擇開發屬于自己的APP,可以結合用戶在APP上的搜索數據推送信息。
第三,定期針對期刊編輯進行培訓。作為編輯部應當定期實施培訓,對其講解最新的開發系統功能,加強編輯對于數字化平臺的了解程度。在講解時不能一味進行理論化講解,需要將期刊出版的工作內容和新媒體技術進行結合,告知期刊編輯的具體工作流程,使其能夠熟練使用數字化平臺。從編輯所具備的優勢是不同的,應當根據編輯的興趣以及特長進行針對性培養,例如,個別編輯在圖形圖像處理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可以在培訓過程中對其講解各類圖片處理技巧,如 Photoshop、剪映等工具的使用方式。個別編輯的溝通能力較強,可以重點培訓及數字化運營能力,使其能夠對數字化平臺進行合理運營。
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期刊應當重點針對外部資源進行整合,重視向社會提供相應的知識服務,可以和其他不同平臺展開深度合作。例如,期刊可以選擇和當地的廣播電視臺展開合作,通過廣播電視能夠利用符合受眾群體需求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播,為期刊拓展受眾群體規模[5]。通過和其他媒體平臺進行合作可以強化期刊在社會方面的影響力,提升知名程度,打造融合化的數字化平臺,同時也可以促使受眾群體將各類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這種合作模式能夠達到雙贏,對于廣播電視臺而言,在節目采編過程中通過使用期刊稿件內容可以減少采編所需要的成本,也可以防止由于專業知識的缺少而使節目出現內容空洞的問題。除去和傳統媒體進行合作外,期刊也可以合理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和功能,挖掘新的營銷渠道,能夠在互聯網環境下進一步推廣期刊。期刊可以在抖音或者微博這一類平臺上設置官方賬號,用戶在網絡上瀏覽信息時即可看到期刊的信息,激發用戶對于期刊的閱讀興趣。期刊選擇在不同新媒體平臺建設數字化平臺,能夠拓展稿件的來源,作者可以在不同平臺上進行投稿,和編輯進行及時溝通。
在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保證平臺內擁有豐富且充足的信息資源,為了能夠擴大信息規模,需要構建融合一體的共享數據庫模式。期刊的數字資源在后臺數據庫內進行存儲,主要包括SQL以及NOSQ兩類數據庫,并且在不同類型的數據庫中包括不同類型的選擇。通過對數據庫進行統一能夠方便讀者以及作者進行檢索,可以對數據格式和數據內容進行統一處理,提升數字化平臺使用的便利性,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在后期平臺建設過程中也可以對其進行升級,使其能夠成為數據倉庫,為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提供數據支持。通過打造共享數據庫,能夠避免在數據采集和期刊出版時投入過多的成本[6]。
在媒體融合深度不斷增加的時代下,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期刊出版行業也需要認識到自身發展環境所產生的變化,積極參與到融媒體建設活動中,打造可以進行數據共享的統一平臺,切實滿足讀者隨時隨地的閱讀需求。在期刊數字化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重視思考用戶思維呈現模式,以用戶的需求為基礎融入新型技術,不斷強化編輯的素養水平,以此來保證數字化平臺建設的有序性。除此之外,為了可以加快建設速度應當重視整合和應用外部資源,打造融合一體的共享數據庫體系,利用其他媒體挖掘新的營銷渠道,根據融媒體優勢提供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