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焦作日報社,河南 焦作 454002)
黨報黨刊等媒體在黨的思想策略、方針政策等的宣傳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今,互聯網等科技的迅猛發展,眾多新媒體出現,黨媒想要更好發揮“喉舌”作用,需融合各家媒體之優勢,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黨媒編輯在堅守其正確方向、優勢的同時進行一定的創新。媒體融合背景下,黨媒編輯的守正與創新是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體現,也是黨媒長久穩定發展的必需。本文主要從新媒體時代黨媒編輯的現狀、新媒體時代黨媒編輯的守正、新媒體時代黨媒編輯的創新等三方面著重分析探討。
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新媒體興起且受眾群體越來越大,社會逐漸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傳播環境和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黨媒編輯不管是思維模式還是工作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客觀環境的改變使得黨媒編輯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也必須進行調整,從而適應新媒體的發展。[1]但是畢竟新媒體是個新興事物,傳統黨媒進行新媒體化還處在摸索階段,傳統黨媒的媒體特點和新媒體的特點不完全相同,新媒體和傳統黨媒還處在融合的發展階段,黨媒開展新媒體化還不完善、不成熟;另外,個別黨媒工作人員對新媒體等新興事物具有畏難情緒,所以黨媒編輯在新媒體時代開展工作就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以下主要從讀者需求的挑戰、新聞資源整合上的挑戰、融媒體轉型帶來的挑戰三方面具體分析。
黨媒的受眾對象是中國廣大民眾,這就要求黨媒在編輯過程中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廣大民眾的利益,滿足廣大民眾多領域需求。新媒體融合時代的來臨,民眾需求的多樣化,無疑給黨媒的編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2]黨媒大部分內容都涉及到黨政策、方針、事件等的表述,具有極強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但黨媒在內容編輯時用語較深,具有官方性、籠統性特點,較難吸引廣大民眾,再加上新興媒體的競爭,原先黨媒受眾逐漸向新興媒體的編輯內容傾斜,極易給黨媒造成受眾群體流失的風險,若黨媒編輯工作人員不及時做出改變,黨報黨刊的作用得不到良好發揮,黨的方針、政策等得不到宣傳,長此以往,會造成黨的任務貫徹落實不到位,總之,后果不容忽視。因此,如何掌握新時代下黨媒受眾讀者的閱讀興趣,獲得內容需求的改變,是當下黨媒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3]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科技迅猛發展,媒體融合逐漸成為趨勢和潮流。中央和地方黨媒也逐漸認識到媒體融合的重視性,因此,其將現有的內容資源、傳播資源、專家資源等向外界結構授權開放,打破了原有的運營模式,構建了新媒體間的傳播矩陣,某種程度上生產出了符合不同受眾群體的內容,滿足了受眾群體多樣化的需求,但同時新聞資源的整合也面臨著一些挑戰。[4]當前,各大媒體已然認識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新媒體時代,各個媒體為了提升報道效率,媒體之間的互相交換稿件逐漸頻繁。黨媒為了提高新聞資源整合的效率,也陸續加入媒體間交換稿件的大軍中。但由于交換的稿件不是自家媒體深入新聞熱點地進行實地考察所做出的采訪,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不能得到保證,再加上部分黨媒合作交換稿件的媒體新聞編輯水平參差不齊,后期黨媒編輯人員對稿件進行篩選、確定需耗費了一定的時間、物力及財力。[5]
新媒體時代,傳統紙媒面臨轉型的挑戰,黨報黨刊作為傳統紙媒的重要代表,它的轉型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但其轉型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大部分紙質媒體都開設了屬于自己的客戶端,但有部分客戶端下沒有生產新的內容,傳統媒體的“印記”明顯。另外,還有一些新媒體刊發的新聞內容全篇沒有一張圖片或視頻,僅僅是紙質媒體新聞內容的翻版,這些都是轉型不徹底的表現。融媒體轉型不徹底的原因歸結起來有兩點;第一,媒體人轉型思維不清晰。由于新媒體是個新概念,黨媒部分工作人員對融合概念、如何融合以及融合后可能出現的情況沒有統一的思想和統一的策略,在加上部分黨媒編輯工作人員不具備全媒體發稿能力,導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能很好融合,造成傳統媒體的“印記”隨處可見的結果。[6]第二,黨媒編輯工作人員重采編而輕技術。互聯網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科技創新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追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條件下,也應強調技術的創新,但當前,大部分黨媒工作人員依舊沿用傳統媒體時的重采編輕技術的觀念,想要依靠文采來吸引讀者,忽視了媒體融合條件下“技術要為內容服務、內容要有技術支撐”的特點。[7]這一觀念的沿用與當前黨媒領域媒體融合相應技術類人才的缺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缺乏自己的技術類人才和相應的研究團隊,導致傳統媒體在轉型路上遇到了障礙。
黨媒作為宣傳黨思想、政策、方針等的手段,其必然存在著一些優勢,針對這些優勢,我們應在堅守的同時促使其茁壯發展。如堅守黨媒的公信力、權威力;堅守黨媒工作人員過硬的政治素養;堅守黨媒工作人員嚴謹的工作態度。
公信力是黨媒所具有的核心競爭力,黨媒只有具備了公信力、權威性,廣大民眾對其所報道的內容才能深信不疑,這樣,黨媒所具有的政治作用才能無法撼動。堅守黨媒的公信力,需要黨媒工作人員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繼續堅守報道內容的準確無誤。[8]可通過對發行稿件內容多方審核,若發現報道內容不真實應及時改正或及時撤回,若發現有人惡意撰稿,并加大懲處力度,以此來確保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其次,黨媒內容應折射廣大民眾生活,反映民眾最根本需求,從民眾利益出發,為民眾著想,在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過程中,贏得廣大民眾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口碑,從而贏得并增強黨媒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黨媒所報道的內容大多是省、市、縣、中央、國家等的大事,報道的對象多為中央或省、市級的領導,這就決定著黨媒編輯的內容絕不允許出錯。而報道內容不出錯的前提則需要黨媒編輯工作人員具備極強的政治素養。[9]黨媒編輯工作人員堅守過硬的政治素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增強學習意識閱讀政策理論相關書籍,增強自己的政治意識。[10]其次,編輯工作人員也可深入了解黨政機關工作,促使自己政治素養提升。最后,黨媒單位應定期召開黨政文化理論等的培訓,定期召開講座,邀請黨政知名人士到黨媒單位進行宣講,提升黨媒工作人員的政治素養。[11]
態度決定高度。一個嚴謹的工作態度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工作的成效,也決定著工作的被認可程度。[11]堅守嚴謹的工作態度,要求黨媒工作人員做到樹立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觀念。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在小事中逐漸承擔責任,積極行動,在行動中日益明白責任的重要性,繼而養成承擔責任的良好習慣。[12]黨媒工作人員承擔責任良好習慣的形成,對報道內容更加的追求真實、追求報道話語的嚴謹性,長此以往,有利于嚴謹的工作態度的形成。
媒體融合新意識是指樹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一體發展的融合意識。[13]當前,面對媒體融合不徹底的情況,增強媒體融合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媒體融合新意識的增強需要做到幾個方面:首先,黨媒編輯工作人員應不斷提高媒體融合能力,學習媒體融合領域優秀經驗并進行一定借鑒,另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能力的提高與融合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黨媒應創新媒體融合技術,引進媒體融合技術人才,建立黨媒融合技術研發團隊。黨媒融合技術和能力的提高,反過來也能促進媒體融合新意識的增強。其次,黨媒相關工作人員應明白媒體融合的重要性。傳統黨媒與新媒體的良好融合,如黨媒在報道新聞事件時加入一定的視頻、圖片等,能夠使報道內容更加直觀,更加動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眾閱讀興趣,滿足了民眾多樣化需求,達到了宣傳報道內容的目的。
黨報的報道語言和內容的展示,是黨報受眾獲取信息的直接來源。因此,想要更大程度吸引黨報受眾,必須創新黨報話語和內容。黨報話語和內容的創新需要做到幾個方面:首先,主動進行話語創新。新媒體具有“短、平、快”的傳播特點,短即文章短小精悍,平即新媒體語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快即對熱點議題反應速度快。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黨媒語言也應做到簡潔、平易近人,這就需要黨媒編輯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深入民眾,在語言表述簡潔的同時做到文字平易近人。其次,主動進行內容創新。新媒體融合時代,快節奏的報道方式已然成為趨勢,傳統黨媒依靠核心團隊生產出優質內容的方式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快速更新信息的海量需求,面對如此困境,黨媒可采用“原創+改寫”的方式進行內容的創新。如可改變以往“一事一稿”的思維方式,采用一個事件多角度分析、多角度報道,對其中所蘊含的意義等進行深度挖掘。另外,也可整合各方資源,對其進行創新。如《人民日報》客戶端中的部分優質內容,是對其旗下的人民網、紙媒、強國論壇等的內容的改寫并創新,收獲了眾多網友的點贊和好評。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乘著科技的“東風”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短、平、快”的傳播方式和特點,在如此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黨媒要想獲得快速發展,就必須和新媒體進行融合發展,堅守傳統媒體的特色和優點,積極采用新媒體的技術和長處,從而推動傳統黨媒在新媒時代的跨越式發展。傳統黨媒進行新媒體融合,給傳統媒體注入了活力,同時也給黨媒編輯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要認識到目前黨媒具有的優勢,如公信力和權威性、黨媒編輯人員過硬的政治素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認識到了當前黨媒面臨的問題及當下如何進行改進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