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慧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 100024)
互動劇,目前學界還沒有對這一概念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業界認為,互動劇是一種用戶可以“玩”的交互式視頻,觀眾可以根據視頻中的提示按鈕,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控制劇情走向,一個劇集有許多個不同的劇情分支走向,不同人觀看行為的差異會產生多個結局。國外互動劇產生比較早,1967年,電影《一個男人與他的房子》是最早的互動劇。2008年年底,戀愛養成類互動劇《電車男追女記》在YouTube上線。2018年12月,Netflix斥巨資打造的超級IP科幻懸疑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上線,點燃了互動劇的風口。國內互動劇的制作起步較晚,互動劇的制作方也都集中在愛優騰幾大視頻網站。國內最早涉足互動劇的是騰訊視頻,2019年年初,騰訊視頻上線了冒險類互動迷你劇《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并于當年3月份完成了一部戀愛養成類互動劇《拳拳四重奏》,發布了“一零零一”APP,提供互動視覺小說、互動動漫、互動真人劇等內容。2019年6月份,愛奇藝上線了其制作的首部戀愛養成互動劇《他的微笑》,該劇設置了5個支線超過20種選擇,結局也不同。國內互動劇的爆發基本上集中在2019年,因此,也有人把2019年稱為互動劇元年。
1.制作方多為網絡視頻平臺
從目前國內外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互動劇來看,互動劇的制作方大多為網絡視頻平臺。在移動互聯的新時代,傳統主流電視媒體式微,網絡視頻平臺大幅崛起,借助背靠BAT等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優勢保障了資金來源。另外,三大平臺通過自制網劇實現更快發展,同時也不斷探索制作新形式的劇集。因此,從資本力量優勢和對于互動劇這一新形式劇集的接受度上來看,三大網絡視頻平臺入局互動劇行業是必然趨勢。國內目前比較有知名度的互動劇《他的微笑》《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大唐女法醫》的主要制作方都是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網絡視頻平臺。
2.對編劇創作能力要求高
互動劇不同于傳統線性劇集,其劇情復雜程度相比于傳統劇集往往是乘數式的。傳統電視劇情編劇只需要設計一套劇情主線,穿插幾個劇情分支,而相對于互動劇來說,由于加入了觀眾的互動選擇性行為,每一次觀眾的選擇都會引發不同的分支劇情,因此編劇在創作過程中就要考慮到每一次選擇行為的后續劇情發展。傳統創作劇集的方式也不完全適用于互動劇,編劇創作過程需要畫大量的邏輯圖來區分主線和分支劇情,而且邏輯圖一定要先于故事詳綱,劇本的最終完成形態需要與邏輯圖完全對應。此外,怎么樣設計好每一個分支點的互動形式,互動點和分支劇情應該如何設計和銜接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于編劇的創作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具體撰寫劇本的過程中,因為復雜的劇情,編劇甚至需要用到一些游戲開發工具,比如,Twine就是一個游戲開發工具,過去一直都用于文字冒險游戲的開發。而《潘達斯奈基》是第一個用Twine寫出來的影視作品。
1.互動劇類型多為懸疑探險、戀愛養成、兒童動畫類
從目前已經出現的劇集來看,互動劇最多的就是懸疑探險類,其次是戀愛養成和兒童動畫。 比如,HBO推出的最早的互動美劇《馬賽克》、Netflix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國內騰訊視頻的《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芒果TV的互動微劇《明星大偵探》基本都和懸疑、冒險、推理有關。早在2008年上線于YouTube的《電車男追女記》、國內騰訊視頻推出的《拳拳四重奏》以及愛奇藝的《他的微笑》都是戀愛養成類。
實際上,互動劇類型為何集中于懸疑探險、戀愛養成、兒童動畫類有多方面原因。從互動的本質(非線性和可選擇)來看,懸疑探險類比較能夠讓觀眾代入其中,可以設置比較多觀眾的選擇節點,而懸疑探險也能夠激發受眾進一步體驗的興趣。動畫類的互動劇則是專門針對兒童開發的,對于兒童來說,他們比較能夠適應新型的互動觀劇形式,熱衷于和劇集中的角色一起“玩”。另外,戀愛養成類互動劇更像是一個愛情“烏托邦”,滿足少女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白馬王子夢”。
2.劇本選擇IP化
從劇本選擇上來看,大量的互動劇都是由IP衍生的。最典型的莫過于《黑鏡:潘達斯奈基》,該電影是《黑鏡》系列的全新作品,而科幻電視劇《黑鏡》已經走過了四季,并且每季的口碑都高達9分,有了這樣超級IP的加持,再加上制作方的大力宣傳,《黑鏡:潘達斯奈基》還未播出就已經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此外,Netflix在2017年6月20日上線了第一個互動劇《穿靴子的貓:童書歷險記》,其中“穿靴子的貓”就是夢工廠的經典人物IP,在《怪物史萊克》系列電影中出場過。2011年,同名電影《穿靴子的貓》上映,票房5.54億美元。Netflix選擇它作為上線的第一部互動劇,也有IP知名度方面的考量。
IP自2015年以來就是影視行業追逐的熱點,大量的影視劇爆款都是由IP改編而來,這足以說明IP的強大力量,在原有的粉絲基礎上,IP無疑能夠為互動劇的出圈造勢。因此,互動劇作為影視劇中一種全新的類型,為了減少風險保證成功率,在劇本選擇上更加傾向于IP也是情有可原。
1.播放集中于網絡視頻平臺
從傳播渠道上看,互動劇無法在傳統電視平臺進行發行播放,而是更多的集中于網絡視頻平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傳統電視平臺線性傳播的特點無法滿足互動劇的播放要求。在互動劇的播放過程中,觀眾的自主選擇性行為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觀眾完成了點擊選項,才能解鎖后續劇情。而傳統電視屏無處可點擊。從互動劇的創作初衷來看,也不是為電視平臺制作,而是把焦點對準網絡市場上的用戶。不管是早期產生的互動劇《馬賽克》,還是近一年內出現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他的微笑》《拳拳四重奏》,無一例外都選擇了僅僅在視頻網站進行播出。
2.對技術要求較高
網絡技術的發達是互動劇走向大眾的必備條件,各大視頻平臺都應對互動劇開發了專門的技術,讓觀眾在選擇節點之后能比較流暢地進入下一劇情。2019年7月11日,騰訊視頻就宣布上線了一套互動視頻技術標準;2019年5月份,愛奇藝也發布了一套互動視頻技術標準,這種技術標準貫穿了互動劇制作、播放的所有流程,同時也為互動劇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標準。
1.受眾群體年輕化
互動劇從制作之初瞄準的就是廣大年輕觀眾,從互動劇目前的主要類型來看,比如,懸疑探險就是現在年輕人熱衷的,而戀愛養成類是將目標受眾放在了18—24歲的年輕女孩上,動畫類更是直接以兒童為主要目標。從互動劇的播放平臺來看,這種以網絡為主要渠道的方式很難進入較高年齡的傳播通道,對于較高年齡段的人來說,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電視劇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更別說要在觀看的時候自己選擇劇情。作為一個全新的劇集類型,互動劇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抓住年輕人的注意力,培養年輕人新的觀劇習慣,讓更多的人適應這種觀看方式。
2.代入感強,體驗式觀看
互動劇將觀眾拉入到劇情的建構過程中,就是為了讓觀眾能夠在觀看過程中體驗到新的不一樣的東西,并且將自己看作是故事中的主角,代入其中去體驗主角所經歷的一切。正如網友所戲謔的“不想當編劇的觀眾,不是好劇粉”,互動劇給觀眾所帶來的體驗感和彈幕是完全不一樣的,彈幕只是讓觀眾發表對于劇情和人物的看法,而互動劇將觀眾也拉入編劇的陣營,讓觀眾自行搭配CP,體驗了一把編劇的爽感。這種代入感和體驗式在戀愛養成類的互動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戀愛養成類這一題材早就在游戲市場上經過檢驗,受眾尤其是年輕女性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騰訊視頻在打造戀愛養成類互動劇《拳拳四重奏》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受眾群體的特征,選用了《偶像練習生》中的人氣選手羅正和明鵬來擔任主角,觀眾可以以第一視角的代入感參與互動,自由選擇戀愛對象,掌控劇情走向。
1.評價兩極分化
互動劇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觀眾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認可的人給予了互動劇非常高的評價,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互動劇形式大于內容,丟掉了劇集最吸引人的故事性,劇情連續性也得不到保證。比如,Netflix的《黑鏡:潘達斯奈基》,雖有《黑鏡》IP的加持,但是并沒有取得良好的口碑,豆瓣上顯示其評分只有6.8,為《黑鏡》系列史上最低分。給《黑鏡:潘達斯奈基》打低分的人普遍認為,當一個觀眾嘗試遍歷所有選項和結局時,從始而終的故事連續性就被打散了,有點像遍歷迷宮所有出口的所有嘗試的集合,穿行一座迷宮的樂趣就因此打了折扣。而另一部分贊賞互動劇《黑鏡》的人則認為,這是《黑鏡》最好看最震撼的一集。觀眾在新穎的選擇形式下融入劇情,以為自己扮演上帝戲弄他人,最后卻發現自己成了本片所諷刺的人。
2.營銷功能突出
由于互動劇形式非常新穎,有些制作方則把互動劇當成了營銷正劇的一種方式。在一部劇集正式上線之前,制作方通過制作一個迷你版的互動劇跟觀眾見面,以互動的宣傳點吸引更多的人觀看,提前了解大概劇情,為劇集的正式上線預熱。比如,《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實際上更多承擔的就是營銷的功能,騰訊視頻在正式上線《古董局中局》之前以H5的形式推出互動劇《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引發了觀眾的熱捧,有效地提高了對于《古董局中局》的關注度。對于制作方來說,制作一部大體量的互動劇或許難度過高,但是制作迷你互動劇作為宣傳營銷的手段卻是非常有效的。
雖然,2019年互動劇迎來了發展的元年,但是互動劇真正的爆發期還沒有到來。還在發展初期的互動劇面臨著許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目前的互動劇大多流于形式,內容不夠豐富。以《他的微笑》為例,雖然號稱有21個互動節點,17種結局,但是真正看完所有就會發現,劇情過于簡單,故事沒有內涵,設置的分支點也不夠吸引人?!逗阽R:潘達斯奈基》由于互動所造成的結局多樣,整個互動劇的敘事非常龐大,導致有些分支劇情過于簡單,部分結局沒有新意,平淡無奇,有多個無疾而終的結局。而且,這種互動式體驗還有一些缺點,就是會打斷人的觀影連續性,觀眾選擇的時候會感覺銜接不暢,比如,《黑鏡:潘達斯奈基》影片開頭階段就讓觀眾為主角選早餐,在這個互動中,觀眾的選擇根本不會影響到劇情后面的發展,因此,是多余的,而且還會打破劇情的節奏。更重要的是,劇集為了讓觀眾的互動更頻繁,忽略了人物性格,有些觀眾的選擇導致劇情不按照人物性格定位展開,主角符號化,這樣過于注重互動的形式,而忽略了故事內核和人物性格,無法挖出故事更深的主題。電影劇集的獨特魅力就在于一個連貫的故事、豐滿的人物和跌宕的劇情起伏所帶來的心理刺激感。而互動劇流于形式,對于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來說,不需要這樣的形式也可以表現出故事深刻的內核。因此,難免會有疑問:觀眾到底需不需要這種互動?
互動劇之所以被稱為互動劇,重點還是在于“劇”,互動只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故事,這和游戲有著本質區別。而互動劇的制作方也不應該打著“互動”的噱頭吸引觀眾而又讓觀眾唏噓于爛大街的劇情,這種讓形式綁架故事的做法只會消耗觀眾對于互動劇的觀看欲望。由此可見,撬動互動劇未來發展的支點必定是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