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杰
(遼寧省衛生健康服務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5)
融媒體是指各種媒體如紙質媒體、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等融合發展的方式。融媒體并不指某一種具體的媒體或者媒體載體,它是一種復合形式。近年來,隨著我國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在網絡媒體的帶動和整合下,我國已經迎來了融媒體時代,也就是當前面臨著以網絡媒體為主、各類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在網絡媒體的帶動下,各類短視頻和視頻APP迅速發展,其中以抖音和快手為主要代表。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使用率分別為94.5%和90.5%,用戶規模分別達9.75億和9.34億。在當前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媒體和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紛紛向新聞短視頻轉型發展或者拓展新聞短視頻相關業務,成為當前媒體發展的一個熱點方向。因此,各類媒體機構和從業人員應當加強對新聞短視頻的產生及其特點尤其是制作方式和傳播渠道的研究,有助于推動傳統媒體創新發展方式和業務拓展,也有助于推動新聞短視頻良性發展和創新發展。
新聞短視頻就是報道新聞內容的短視頻,主要通過移動終端或者視頻網站或者專門的APP渠道傳播,一般視頻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我國新聞短視頻大概在2016年前后迅速發展,這是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新聞報道方式與短視頻發展趨勢的結合,也體現了傳統媒體向網絡媒體的轉型與發展。新聞短視頻在短視頻概念的基礎上,增添了資訊屬性,不僅關注社會時政、突發事件等硬新聞,也包含新聞評論、新聞專題等其他形式。如我國權威媒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就推出了央視新聞短視頻APP,主要為用戶提供7×24小時全方位、多角度的短視頻新聞、直播及回看。其中,在今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央視每天制作十余條冬奧會新聞短視頻,每條視頻幾乎達到千萬級的傳播量,成為冬奧會期間的頂級流量短視頻。
新聞短視頻的出現和發展是時代和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推動因素。第一,移動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隨著我國移動網絡和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基本實現了在全國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鄉村居民“一人一機”甚至“一人多機”的發展現狀,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主要依賴于電視和紙質媒介,在此背景下,也需要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從而推動新聞短視頻的產生和發展。第二,符合碎片化、高效化的獲取信息習慣。近年來,我國社會各個層面的競爭較為激烈,尤其是在城市生活中,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普遍較快,壓力也較大,這也促使人們習慣于用最少的時間和最方便的方式獲取信息或者進行閱讀。新聞短視頻能夠在較短時間提供人們所需要的資訊,而且方式較為靈活、圖像聲音豐富,從而備受人們歡迎。第三,符合人們的媒介喜好。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極高,而且智能手機的娛樂功能非常強大,從而加大了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絡和智能手機的依賴度。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手機用戶每天觀看短視頻的時長超過2小時。加之使用方便,人們更愿意使用移動媒介,從而深度改變了大部分人對于電視媒介和紙質媒介的偏好程度。新聞短視頻的出現,融合了新聞資訊和短視頻二者的優點,符合了當代人對于媒體的偏好,從而獲得廣泛關注。
當前,我國大新聞短視頻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但總體上看,基本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時效性強。新聞短視頻由于制作相對簡單,而且可以立即上傳網絡,新聞的時效性特征體現得非常明顯。例如,新聞記者在事發現場就可以進行短視頻錄制,然后通過網絡上傳就能迅速傳播,社會大眾就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新聞事件。而傳統電視媒介和紙質媒介,在新聞制作上,需要進行二次加工才能進行播放或者刊登,時效性大打折扣。二是主題突出。新聞短視頻一般集中于一次事件的報道或者一個主題的討論,因此,視頻內容的主題非常明顯而且專一,很容易讓視頻觀看者了解視頻的內容,從而形成較深影響。三是形式多元。由于新聞短視頻的制作者不同,他們會從不同的視角對一個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或者對一個新聞主題進行解讀,因此,新聞短視頻會呈現多元化的視角。而且,由于制作方式不同,新聞短視頻也會呈現多元化的表現方式,如利用不同的聲音和圖像,或者加入動畫等方式,都會讓新聞短視頻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表達效果。
新聞短視頻的制造應當遵循一般性的規律,筆者結合工作經驗,主要探討一些較為通行和被認可的制作方法。
第一,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的最為基礎和根本的原則,也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底線和操守。新聞短視頻不是法外之地,應當遵守這一根本原則。因此,在制作新聞短視頻的時候,首先要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不能通過道聽途說或者網絡傳言而制作新聞視頻。在獲悉某一新聞事件時,需要制作人員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核實,只有在確定其真實性基礎上才能制作或者報道相關事件。而且,發布新聞短視頻的網站或者APP等自媒體應當對新聞的真偽性進行核實,以免形成對社會大眾的誤導。
第二,精心謀篇布局。一個新聞短視頻在進行報道或者制作之前,需要對全篇進行精心組織,安排好謀篇布局。一個好的視頻結構布局,要求簡潔明快、重點突出,能讓觀眾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如果是新聞評論類的視頻,則能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事件發生始末、事件影響等。實際上,要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內將新聞事件講清楚,是對新聞工作者或者制作者的一個較大的挑戰。因此,需要在全局的處理上做到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好短視頻的內容分布、時段處理、時間掌控。
第三,內容上可以向副話題新聞聚焦。副話題新聞指的是圍繞熱點展開的、核心主題以外衍生而來的熱點周邊新聞。在融媒體時代下,一般新聞在發生之后都能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各種形式發出來,尤其是事件的親歷者往往會以文字、圖片或者短視頻的方式迅速發到互聯網上。而新聞記者在第一時間內很難趕赴到現場進行報道,這就很難掌握到第一手資訊。這是新聞短視頻在融媒體時代遇到的尷尬,尤其是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更是無法獲得第一手和第一時間的信息。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新聞短視頻可以在內容上聚焦于副話題新聞,就是圍繞新聞熱點或者新聞事件,挖掘新聞深度內容或者進行新聞周邊事件的報道,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蹭熱度”。但是作為新聞短視頻制作者尤其是新聞工作者,不應局限于新聞表面內容的“蹭熱度”,也就是不能重復簡單地進行二次報道,而應該是挖掘新聞事件的深度內容,或者發現新聞事件的周邊影響,從而加深人們對新聞的理解。而且,從內容上,這方面的新聞短視頻往往能夠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引發人們對新聞背后的內容或者新聞周邊影響形成思考,從而提高對這類新聞短視頻的關注度。
第四,創新表現方式。新聞短視頻在表現方式或者呈現形式上,要進行積極的創新,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新聞采訪類似方式上。由于是采用短視頻的方式,因此,在創作手法上賦予了制作者或者新聞工作者較大的自由。例如,可以在新聞短視頻中插入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當然這些方式在傳統的新聞視頻中也是慣用的手法。但是在互聯網的廣闊背景下,這個手法可以更加多樣性。例如,可以采用動畫等方式,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曾推出《習聲回響|習近平論改革開放》系列原聲動漫微視頻,采用原聲手繪動漫的形式,以聲音+漫畫模擬場景,打造了時政短視頻新樣板。另外,由于新聞短視頻主要是在智能手機上播放,因此,在視頻的剪輯制作上,建議可適當地控制視頻的時間長度和容量大小,無論是采用專業的EDIUS Pro8、VideoStudio Pro X3等專業軟件,還是使用數碼大師、愛剪輯、萬興喵影等較為普遍流行的剪輯軟件,都要在保證圖像、聲音質量基礎上,控制好短視頻的時長和大小。
在把握好新聞短視頻的制作方法后,也要在新聞短視頻的傳播途徑上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提升新聞短視頻的傳播效果,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提高自身短視頻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一,提高對融媒體時代媒體演進規律的認識。在融媒體時代下,基本已經形成了以網絡媒體為主導,其他媒體為輔組成的框架結構。在這種結構下,作為傳統的電視媒體和紙質媒體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但這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很難因為個人的意愿而改變。作為傳統媒體,應當積極擁抱互聯網,采取創新式的方式方法去發展和創新傳統業務,利用原有的媒體資源和人員優勢推動創新發展,如新聞短視頻就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作為自媒體等新興媒體,在互聯網傳播這方面是有優勢的,但是在媒體資源掌握和人員素質上,可能會與傳統媒體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都進行積極改革和創新,把握融媒體下現代媒體發展的方向。
第二,精準定位目標觀眾。每一類的新聞短視頻,都會有較為固定的目標觀眾,因此,新聞短視頻的制作者或者新聞工作者應該根據自己的視頻制作方向,找準目標客戶。例如,如果是做民生類的新聞短視頻,那么可能目標觀眾主要是以關注民生問題的普通居民為主,當然這個關注面是比較廣的,可能目標群體也是最大的。如果是做財經類的新聞短視頻,那么目標觀眾可能是以受過高等教育對財經比較敏感的中青年為主。一般來說,建議新聞短視頻的制作者或者新聞工作者主攻一個或者幾個相關聯的領域,一方面可以形成專業化的發展方向,能夠積累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也能在視頻制作上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也會擁有較為固定的目標觀眾,從而在細分領域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第三,通過多種傳播渠道擴大傳播范圍。在傳播渠道的選擇上,新聞短視頻應當選擇多種渠道進行發布和傳播。當前,我國主流的視頻APP是抖音和快手,每天關注和瀏覽的人數非常多。因此,應當首先在這兩個視頻APP上發布,也可以在其他的視頻APP上進行發布,如目前綜合性比較強的今日頭條等,以及在媒體自己建立的視頻網站或者視頻APP上進行發布。同時,也應當注意新聞短視頻發布方式。如果是某個媒體的新聞工作者發布新聞短視頻,應當是通過建立機構公眾號的方式,在媒體機構公眾號下面發布視頻,不能在個人賬號下發布,這樣有助于不斷提高該媒體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只有個人運營和制作的新聞短視頻,才能發布在個人賬號下。
第四,加大對新聞短視頻的監管力度。目前,我國的新聞短視頻數量眾多,各種類型的都有,但是按照運營和管理的主體進行劃分,大體上可以區分為機構和個人。其中,機構又可以分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新聞短視頻作為一種媒體傳播形式,對大眾的思維、價值觀念及輿論發展等都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但從內容和質量上看,互聯網上傳播的新聞短視頻質量層次不齊。這就要求國家和相關機構以及短視頻網站和APP的運營管理方,加大對新聞短視頻的監管力度。首先,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將新聞短視頻及相關視頻納入到法律監管范圍內,保障新聞短視頻在法律法規范圍內良性發展。其次,相關機構和短視頻網站和APP的運營管理方應當加強對新聞短視頻內容的監管,完善新聞短視頻的審核機制和違規處理機制,加大對內容的監管力度,防止內容粗制濫造甚至違法的內容鑲嵌其中,對發布不良信息賬號進行嚴肅和嚴格處理。對于由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運營和管理的新聞短視頻,應當加強自身對內容的審核和監管。最后,采取措施引導和加強新聞短視頻制作者和新聞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職業素養,提升新技術和新媒體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提高新聞短視頻內容質量和制作水平。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新聞短視頻迎來了發展高峰,給相關的從業媒體和從業人員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應積極轉型和創新發展。應當不斷加強對相關知識和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充分掌握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短視頻的發展規律,找準其產生的原因和特征,提高新聞短視頻的制作方法和能力,優化新聞短視頻的傳播渠道,提高自身影響力和競爭力,通過加強對新聞短視頻的監管,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聞短視頻良性發展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