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美娟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01)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當前社會轉型期過程中,情感調解類節目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在熒幕當中也暴露出較多的問題,比如,情趣低俗化、創作模式同質化等,所以針對該節目創作時所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進行創新,分別是形式創新、內容創新以及理念創新。
目前來看,我國開始進入到一個經濟結構和經濟水平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關鍵時期。社會轉型期所帶來的不僅是改變人們原本的經濟層面,同時也會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念、情感標準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往往具備顛覆性情況。很多社會當中的群眾沒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社會當中所發生的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從客觀角度來看,當前社會適應調節機制缺乏健全性,同時也未能做到行之有效,所以當群眾在面對各種突發情況時,心里反而會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情況,并且變得更加脆弱、更加敏感,同時也容易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問題,這就會導致一系列矛盾不斷地激化。電視節目類型當中情感調節類節目與其他時事新聞類節目、政治類節目相比,它主要是利用一個十分溫情的方式進行不斷的傳播,因此,打破了原本宏大的、生硬的節目播出方式,同時將入社會轉型過程中人民群眾的情感問題和情感故事作為其中的素材,將電視節目作為最主要的介入方式,通過現場嘉賓以及主持人的疏導和分析,由此能夠達到充分解開情感困惑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消除情感矛盾。新時期到來以后,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使得新媒體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不僅改變人們原本的生活狀態,同時也為人們提供更多便利。比如,QQ、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出現,所以我們需要對這些新媒體進行充分的利用,最終為人們制作出符合核心價值觀、滿足人們需求的電視節目。
通過觀看節目我們能夠發現,情感調解類節目與其他節目相比,有著較低的制作成本,但是卻能獲得極高的經濟回報和社會效益,所以受到了廣大媒體的高度青睞。這也是當前全國各個地方電視臺情感調解類節目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不會使得各個電視臺爭先恐后提高節目質量,反而會因為節目十分雷同、缺乏個性,所以也會使得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為了提高節目的可看性,很多媒體就會選擇主動地去激化矛盾、放大沖突、渲染氣氛、策劃話題等,由此抓住觀眾的眼球,甚至會選擇造假來提高收視率。總而言之,通過這種方式對于情感故事進行包裝,或者對于情感經歷進行改造,這種方式的出現,雖然會抓住更多受眾的眼球,但是也會帶來更加明顯的同質化競爭問題。
通常來看,我們所看到的情感調解類節目在選擇題材過程中,都會選擇一些具有悲情色彩的故事,要么是情感當事人有著十分坎坷的命運,要么經歷了一波三折的感情經歷,其中跌宕起伏,要么就是整個感情故事極其反常、非常態,無論哪種方式,都會激發群眾的好奇心理。同時在現場當中往往會伴有十分激烈的沖突問題,雙方言辭十分激烈,并且達到一個聲淚俱下的效果,甚至會出現拳腳相加這些問題,這些原生態畫面在節目當中屢見不鮮。我們可以了解到,所謂的情感調解類節目,實際上都會在拂袖離去的無奈中,聲嘶力竭的吼叫中所結束,而觀眾只是從感官方面獲得更多的刺激而已。
一是低俗化問題主要是受到節目選材問題的影響。目前來看,絕大部分的情感調解類節目在選擇題材過程中,都會選擇一些邊緣題材,而情感類型主要是以奇情、苦情、悲情等一些不正常的情感作為重點,其中能夠展現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一些良好的題材,卻被人們所抵觸,認為缺乏刺激感。除此之外,這些情感題材經過反復的渲染和泛濫,甚至會在社會當中引發人們的討論,也會導致一些觀眾在觀看節目之后,放棄對于大情大愛的接受,對于人類樸素情感的信任。
二是節目傳播方式十分簡單與粗暴,有著較為薄弱的導向意識。在情感調節類電視節目當中,主要會涉及到家庭矛盾問題,并且也會伴有道德淪喪、心理扭曲、情感糾紛等一些消極問題,在節目當中通過渲染或者放大其中的悲情情緒,以及主人公所經歷的凄苦經歷,會使得人們認為生活不安定、社會不安全、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這就會導致人們在長期的影響下,會產生一個消極的世界觀。特別是在節目當中,一些調解對象在鏡頭面前聲淚俱下,哭訴自己悲慘的人生,雖然通過觀看節目能夠在短期之內獲得一些刺激,但是卻難以將一些積極友好的情感價值觀傳遞給人們。
三是節目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為了制造轟動效果,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在一些調解類節目當中,會杜撰與策劃一些亂倫戀、多角戀,甚至會出現變態戀等一些故事,同時也會邀請演員進行表演,這與當前新聞傳播規律出現相背而馳的情況,同時也在社會當中受到人們的廣泛爭論。比如,在石家莊電視廣播電視臺所推出的節目《情感密碼》中,就因為雇傭大批的演員去表演故事,遭到停播以及嚴重處罰[1]。
在當前調解類電視節目當中,調節雙方主要是想通過節目的方式進一步地緩解矛盾,或者解決矛盾,但是所有的觀眾和當事人都心知肚明,利用調解類節目所獲得的效果,往往與愿望相違和,他們之間的問題實際上并沒有得以解決,只是通過電視的方式進行曝光,甚至會使得另一方所具備的反感情緒進一步地爆發,使得矛盾進一步地升級,媒介總會將自己扮成和事佬,但是卻難以彌補最后的結果,甚至會不斷化激化矛盾。除此之外,媒體并沒有高度的關注結果,他們其實所需要的只是希望當事人與自身所配合,最終做出一個能夠打動他人的節目,僅此而已。雖然一些節目從表面來看,使得情感矛盾得到化解,實際上節目所謂的增進情感、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這一作用尚未達到。只是會打著化解矛盾的旗幟來提高收視率。在一些節目在演播當中,為了演出效果,甚至會逼著當事人進行現場和解,所以這與情感調節所設立的初衷就會出現背道而馳的情況[2]。
節目創作理念創新通常指的是是在節目創造時所涉及到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創作方法。創作目標的創新,它也決定了節目形式和節目內容是否得到創新。因為媒體具備一定的產業屬性,因此,難以避免會受到商業規則和經濟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布爾迪厄曾經說過:收視率作為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上帝,他會對于這個圈子起到統治作用,如果失去1個百分點,那么這個收視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下就直接被宣判了死亡[3]。商業屬性也會使得媒體開始重視受眾的需求以及觀眾的口味,并且想盡所有的辦法滿足觀眾的需要。所以作為情感調解類節目,從最開始的策劃環節,都開始有意無意地選擇社會當中或者生活當中一些具備刺激且離奇的故事作為其中的選材,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抓住更多群眾的目光。在進行采訪時,很多記者也會采用直接介入的方式,不斷挖掘事件當中所具備的矛盾和沖突性。在制作的過程中,將小矛盾和小糾紛不斷地變化成大沖突、大矛盾,隨后將生活當中一些偶然出現的因素故意地進行暴露、放大集中,使其暴露在群眾的面前,將其展現給觀眾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得節目有著更多的爆點以及看點,同時也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目前來看,電視調解類節目作為電視媒體內容當中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需要肩負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情感意識,積極營造與傳播社會當中的美好事物的重任,同時也需要將更多健康的情感觀念、情感態度傳遞給群眾。從社會效益所具備的原則出發,選擇一些更加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題材,將關注的重點問題從一些不倫戀、多角戀、變態戀等負面、離奇、非正常情感逐漸轉移到對社會、對國家、對某個群體帶來影響力的任務和生命當中,從最開始的展示悲情、制造沖突,逐漸轉變成為民眾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并且避免矛盾進一步地沖突。同時也需要避免將一些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避免出現弄虛作假或者借題發揮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通過調整創作理念,可以保證情感調節類節目所具備的價值集中于關注人們的身心健康,解決情感問題,體現濃厚的人文關懷意識以及人文色彩,并且也能保證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具備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選擇題材方面進行創新,應當突破一些非常規情感或者負面、離奇等情感,避免將這些情感作為情感調節類節目當中最主要的素材來源,應當選擇一些能夠體現社會主流價值觀,并且弘揚社會當中正能量的素材和情感事件,也就是選擇社會轉型期一些具備典型意義的素材。比如,農民工發放薪資問題、社會所關注的養老問題、女性維權以及成長問題等,這些都作為社會當中主要的問題,同時也是關注的焦點問題。通過關注這些轉型時期社會階層和群體所暴露出的問題,能夠更好地解決社會當中的矛盾。其次,要突破愛情糾紛、家庭矛盾等“小情感”圈子,在選擇情感類節目題材過程中,往往人們會陷入一些愛情糾葛、家庭矛盾等一些小生活、小情感的圈子當中。為了節目跳出這個圈子,我們就需要將選擇的視角放得更加長遠,將其放置到大生活以及大情感當中。大情感往往指的是事件當中一些可嘆可敬的真情實感,特別是在一些特殊環境之下,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碰撞,以及人性所面臨的沖突,而大生活不僅局限于每個家庭當中的問題,而是選擇一些能夠反映社會焦點和熱點問題的事件。最后,應該不斷地弱化情感題材當中一些具備悲情和苦情的成分,從正面角度出發,做好引導工作。在選擇題材過程中,不應當主動地去追求感官刺激或者眼球效應,而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去討論事情的本質,避免不斷地渲染情感,而是需要在觀點碰撞過程中,或者是非曲直評判當中,找到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方式。
一是創新節目編排方式。情感調解類節目當中要高度地重視敘事技巧,并且主動去改變原本的敘事結構,從多個角度出發,合理地編排節目內容。比如,在主持人的引導之下,調解對象在講述情感經歷或者與他人發生爭執時,需要安排調解員對于當事人做好勸導工作,避免在現場當中發生一些激烈的情況,使得調節節奏被放緩。
二是可以邀請一些調解成功的人員到現場進行現身說法,因為情感問題本身具備復雜性,這就會使得調節難度逐漸的增加。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使得在現場雙方出現拳腳相加、面紅耳赤的情況,而這也成為節目當中的常態,無論是多么是非分明的節目,如果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下,那么作為情感當事人。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最終做出一個口是心非的決定。如果節目可以邀請一些從情感困境當中被解脫的過來人進行現身說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是做好回訪工作,不斷地追求長遠效益。因為一些情感問題存在紛繁復雜的情況,同時也會牽扯較多的因素,而情感本質屬性也會影響到情感態度,所以電視節目所具備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等一些特色,就會導致在調節情感過程中,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節目更好地錄制,而不是解決情感問題。所以作為電視媒體,需要對于當事人的其他發展情況都進行不斷的推動,并且為其提供適當的幫助,這也才能將人文關懷意識貫穿于整個節目的始終。
傳統節目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保存,必須具備特色,才能凝聚更多的人氣,并且獲得更加穩定的地位。隨著當前融媒體的不斷發展,雜志、電視、報紙等一些傳統媒體,因為其有著單一化的發展趨勢,難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所以需要將新媒體資源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由此能夠創作全新的節目形式,滿足群眾需求。比如,在情感調解類節目當中,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現代工具,保證網絡與電視媒體之間得到不斷的對接。在主持人錄制節目時,也可以針對社會當中一些時事熱點、發展現狀,講述人們關注的話題,包括婚戀、買房、二胎等,觀眾可以利用這些網絡平臺進行討論,在下一期節目中,可以針對觀眾討論的話題進行延伸,抓住群眾的注意力。
信息時代到來以后,針對情感類節目,只有不斷地改進與創新,才能得到穩步發展。除了要創新節目的形式與內容之外,同時還需要對節目進行監察,提高監管力度,保證情感類節目具備規范性,同時具備合理性,保證節目質量得以提升,確保內容更加豐富。節目組需要從國家廣電總局所出臺的相關準則出發,對于自身的節目進行嚴格要求,并且主動的規避在節目拍攝過程中、不健康、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節目,在制作過程中,也應當避免惡意剪輯或者重新拍攝等情況,這樣也能減少節目對于社會的影響,并且降低制作成本。情感類節目作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在這時我們應當關注社會當中一些熱點新聞、尋找與社會熱點有更加親密聯系的話題,保證群眾在觀看節目時可以與節目產生共鳴,保證提高節目質量,這樣也能夠進一步地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綜上所述,通過調查筆者發現,電視情感調節類節目往往有著較為短暫的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十分嚴重的節目設置問題,所以我們需要重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