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霄
(大河報,河南 鄭州 450018)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同時科技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新技術、新知識日新月異,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國許多行業逐漸開始擴展國際市場,并與國際市場接軌。財經新聞作為人們認識與了解經濟發展情況的一種工具,財經新聞會對虛擬經濟的價格走勢產生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當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聯動程度逐漸提升,由此財經新聞又會對實體經濟的運行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日益膨脹的數據下,如何在當前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對自身運營模式進行有效的轉變,對運營方向進行正確的定位進而達到當前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要求,逐漸成為變革財經新聞工作中的重點。本文就將對當前的大數據時代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同時結合我國財經新聞變革的現狀為財經新聞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
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下,各種數據呈現爆炸式的增加,而我們常常聞其名,而不知其意,“大數據”指的到底是什么,它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全新的機遇,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都進行認真研究與探討。
“大數據”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無法用常規軟件工具對相關內容進行抓取處理與管理的相關數據的集合。它所擁有的特點是:數據類型復雜多樣、數據量龐大、處理速度較快、較低的價值密度等。
在當前的時代下,大數據給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許多機遇:第一,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廣泛的事物進行數據化,通過這些數據將這些事物的聯系程度提高,并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合理處理能夠更好地分析對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與發展走向。第二,預測性。大數據的核心內容就是其預測作用,它將所收集的龐大的數據運用數學算法進行處理,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有效的預測,通過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較為精準地預測了人們對何種事物感興趣,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第三,隨機樣本被總體樣本替代。運用大數據技術,人們能夠對更多的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甚至可以對與某個特殊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進行全面的處理與分析,而不是按照傳統的隨機采樣的模式進行數據處理,進而提高了結果的精確性與嚴謹度[1]。
大數據改變了以往的統計思維,這種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增加了對不精確的容忍度,二是以總體樣本來代替隨機樣本,三是以相關關系來代替因果關系。大數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數據化程度提高,使得數據產生膨脹,使得難以獲取有效的相關數據,而這就對信息的流通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當前所獲取的數據,超過95%都是非結構化的,并且不能夠在傳統數據庫上使用。如果對這些數據不能夠進行正確的處理與篩選,那么這些龐大的數據都不能夠被有效的利用,從而造成了數據資源的嚴重浪費。
大數據具有更加多樣性的用戶消費需求。對信息進行數據化可以將更多的事物通過數據聯系在一起,并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合理的處理,可以得到與此相對應的預測結論,而這就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獲取數據的方法與途徑的多樣性。這種變化一方面可以認為是一種機遇,而另一方面,對于用戶需求供給方而言這又是一項挑戰。
數據信息化提高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性,當數據處理主題無法對數據間的聯系進行充分的分析,就有可能是相關新聞報道產生誤導性與片面性。
因此,為了更好地抓住大數據技術所帶來的機遇,更好地應對它所帶來的挑戰,進而滿足當前大數據時代下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要求,財經新聞行業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對自身進行靈活、合理地轉變與創新[2]。
傳統的財經新聞工作在進行報道時,往往以文字形式為主,對某一經濟現象進行文字理論分析、案例分析或者是用假設的數字來對一些經濟現象進行解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對相關經濟現象所包含的一些經濟知識點進行解釋,并對這一經濟現象進行說明。而這種報道形式不能夠對數據進行精準的處理與分析,缺乏各種圖表的支持,不能夠對相關經濟事物的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預測。
而當前財經新聞的一般工作流程是:通過不斷地抓取、篩選與重復對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在處理數據時,將工作重心放在專門信息上來,過濾那些相關性較低、不重要的數據,以可視化的形式來對數據進行呈現,并將這些數據整理成新聞故事,進而來進行報道。在不斷提煉信息的過程中,將原始數據進行處理,轉換成有現實意義的信息,深度挖掘這些數據所擁有的商業價值,讓受眾對這些數據進行獲取與利用,既可以對經濟現狀進行更好的了解認知,同時也可以對經濟發展的機遇進行深度挖掘。財經新聞行業憑此將本身并無優勢的信息經濟向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反饋經濟轉變。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一方面既要努力抓住大數據所帶來的機遇,同時還要應對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進行有效的應對,這樣才能夠滿足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要求,將數據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而當前我國財經新聞行業已經發生了許多轉變,這些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透視化性、形式多樣性
傳統的財經新聞在進行報道時,主要采用文字的形式,即使在對一些音頻、視頻新聞進行播報時,也往往運用文字稿件對其進行配合。而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在對新聞進行報道時,所采用的方式更加多樣化。當前財經新聞更多的是以圖表、文字、動態系統仿真模型、靜態數學模型等多種形式來對數據進行處理以及對經濟現象進行解釋。這些可視化的圖形能夠提高新聞故事的生動性,讓這些新聞報道更加美觀、生動、高效。
2.多媒體性
傳統的財經新聞的傳播往往是依托于電視媒體和紙質媒體。在當前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多種媒體手段的流行以及人們對有效數據的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使得門戶網站專欄、社交媒體等開始對財經新聞進行傳播。例如,搜狐的“數字之道”、騰訊的“數據控”、網易“數獨”專欄以及新浪微博等,這些媒體所涉及的實用的數據大多來自于各級政府網站或是權威機構的數據庫等,在相關工作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后,在這些媒體平臺上進行發表。除此之外,各種與財經新聞相關的手機APP 也大量涌現,財經新聞行業多媒體化程度正在得到不斷的加深[3]。
3.更高的交互性。
財經新聞能夠對個人與經濟現象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釋,而存在于數據圖表中的眾多交互式的設計,可以讓財經新聞的編輯者得到用戶更多的個性化的信息。例如,《金融時報》和BBC 所設計出的交互式預算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本國居民認識到政府的預算對個人是如何產生影響的,同時根據政府出臺的相關公告找到自己所繳納的稅款被用在了哪些領域與部門。
為了更好地順應當前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要從廣度與深度這兩個維度出發,幫助用戶更好地獲取與理解相關數據,幫助他們以這些數據為基礎來對經濟發展的走勢進行預測,財經新聞報道行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重視數據競爭,對數據庫進行完善
在當前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對經濟熱點相關的數據進行及時、有效、準確的收集、處理與分析,并以此來得到第一手信息,滿足用戶對有效信息獲取的要求,是當前財經新聞報道行業在未來持續性發展的關鍵。當前財經新聞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整合數據能力的競爭,因此,在財經新聞報道行業中,必須給予數據資源更多的關注,加強自身的數據競爭力,建立與完善自己的數據庫。例如,《時代周刊》《福布斯》等眾多美國具有較高影響力的財經期刊就是利用一系列財經數據庫、排行榜、指數等延長財經資訊的產業價值鏈,并以此來提升自己在財經界的品牌競爭力。我們應當格外關注的是,與金融相似的其他需要一系列持續性的數據支撐的行業,往往需要更加關注對用戶數據的采集,同時建立起完善的數據庫,進而根據這些數據來做出相應的預測與判斷。在這一過程中,用戶信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在財經新聞報道工作中,要更加關注對用戶信息的采集,形成自己的數據資源,并將其轉化為行業競爭力[4]。
2.組建合作平臺,對資源進行共享
單獨的一個企業想要構建起一個較為完整的數據庫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對數據庫進行維護時往往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在組建信息庫時,要充分考慮到范圍經濟與規模經濟,要聯合多個媒體進行合作,這樣就能夠非常有效地降低數據庫的開發成本,同時也可以擁有更豐富的數據資源。多家媒體需要通力合作,搭建起一個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進行資源共享,對數據庫的數據資源進行分享,這樣才能夠實現更大范圍和規模的影響力。技術合作和共同的數據資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財經數據的準確度,保證財經數據的嚴謹性,進而更有效地提升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實現多家媒體之間的共贏。
3.關注資本市場,做好輿論監督工作
在對新聞報道處理上,財經媒體往往會通過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的相關報道來對宏觀經濟走勢進行透析,通過分析虛擬經濟來對實體經濟的運行進行預測;以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作為報道的主體和對象,報道不能浮于表面,必須要對相關的新聞事件做出深度剖析并發表屬于自己的獨家解讀,讓報道更加有深度;以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投資者、管理者以及相關的專業研究人員作為受眾主體,對他們的信息需求要盡可能的滿足,快速、有效地提供他們所做決策所需要的相關信息。除此之外,在我國當前的投資市場中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而財經媒體這時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優勢,對資本市場中存在的一些虛假信息進行深度的挖掘,對相關的上市公司進行強而有力的輿論監督,這樣也可以為財經媒體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4.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積極引進新技術與新設備
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對數據進行深度、高效的挖掘,并從這些數據中提煉出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信息是當前財經新聞媒體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以及對事件預測的準確性,更好的對事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挖掘,從而得出嚴謹的結論,財經新聞的相關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質,要對當前的一些新技術與新設備積極的、主動的進行學習,要提高自己應用軟件分析的能力,同時還要提高收集大數據的能力,要對先進設備充分掌握并熟練應用,充分發揮這些設備的價值。以此來實現技術層面的革新,對“大數據”下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積極的進行解決[5]。
5.對動態圖進行有效的利用
財經新聞報道中經常會使用到動態圖,這些動態圖能夠讓報道更加生動和豐富。財經新聞自身的特性決定了他的新聞報道主要是有圖表和數字構成,而對于一般用戶而言,對這些圖表和數據進行理解時有一定的難度。近些年來,人們的理財興趣越來越高,股票市場以及其他經濟領域的相關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在財經報道中合理的利用動態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受眾理解財經報道中存在的圖表與數據,讓他們更加直觀、清晰地看到財經數據的現狀與趨勢,同時幫助他們理解蘊含于這些數據與圖表中的深層含義。在實際工作中,動態圖能夠非常有效地將抽象性的內容具體化、可視化,并通過動態的形式來對相關的一些發展趨勢進行反映。
例如,財新網針對2013年中國科技企業網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做出了相關的報道,其中就大量使用了動態圖,在他們的報道中使用了5 張動態氣泡圖表,而這5 張動態圖表非常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企業在美國發展的歷程,這些動態圖涵蓋了美國近幾十年來上百家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將中國企業在美股的發展生動地總結為四個階段,并根據這四個階段來進一步的展開論述,讓股民在看到該報道時,眼前一亮。
在當前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云計算技術正在飛速發展,財經媒體的受眾規模也空前擴大,受眾的需求也日益呈現出深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財經媒體要想在大數據時代下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自身品牌的生命周期進行延長,必須要進行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相關的轉變與變革。財經新聞報道行業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數據資源進行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