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昌晗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1)
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盡管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電視媒體的地位沒有被動搖。為達到與時俱進為目的,電視臺需要加大創新的力度,注重確保電視新聞類節目的質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則對廣大新聞記者提出了更好的專業技能要求。通過增強自身的新聞采編能力,學會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新聞采編技術,有助于打造出優質的新聞節目。只有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過硬,能夠實時聯系與獲取到時下熱點新聞,并且加以科學分析,以多種角度進行報道,才能夠凸顯出新聞傳播的價值,真正對公眾的價值觀形成科學的引導,如此,不但會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而且也有利于新聞記者整體能力的增強。
處于新媒體時代當中,帶給整個電視新聞行業極大的沖擊影響,當前的新聞發展過程當中已經形成了下述幾點不同的特征:其一,新聞信息量十分龐大。在此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技術,并且被有效運用到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工作中,加大了針對有價值信息的挖掘力度,充分發揮出其良好的功效和作用。其二,信息資源更加快捷化。當新媒體誕生以后,讓廣大民眾易于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資源,與此同時,具有很快的信息傳播速度,編寫新聞信息的時間被縮短到幾分鐘。其三,信息的互動化現象十分明顯。不同媒體間頻繁實施互動,由此凸顯出顯著的信息交流性特征[1]。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要求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者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與能力:一是增強針對新媒體信息過剩的管控能力。處于新媒體環境中,信息量十分龐大,但是并非全部的信息均有價值,所以在進行利用時,要求有關新聞采編工作者科學加以判斷與篩選,以便確保所選取信息的合適性。二是較高的新聞編輯能力與策劃意識。面對日趨激烈的媒體競爭形勢,廣大新聞采編工作者應該學會運用個人的工作經驗,及時獲得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便充分發揮出其良好的功效與作用。三是較強的協同合作能力。處于新媒體時代當中,以提高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作為目的,要求有關新聞采編工作者深入掌握受眾群體的具體喜好情況,以便制作出更具特色的新聞節目[2]。為此,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者只有具備上述幾個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基于新媒體時代下,為了推動電視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積極開展對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工作,使其新聞采訪策劃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一般來說,借助相關規劃方案,能夠進行新聞的采編工作。在此過程當中,應該確定采訪的主題內容與新聞主旨,并且運用恰當的采編形式,設計出相應的提問提綱,進而在后續的新聞節目制作過程當中形成有效的借鑒和幫助。并且,借助此項舉措,可以使新聞信息編輯的成本得以下降。而電視臺能夠依靠網絡,進而獲取不同方面的政策、專業內容等。與此同時,電視臺對新聞記者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應該使新聞記者學會深入掌握需要采訪對象所處的環境、人生閱歷、價值觀以及性格等不同方面的情況,進而提供給后續的工作很大的幫助[3]。當然,新聞記者在接受培訓時,還要養成良好的提前準備習慣,事先制定出突發情況的應急策略,如此,避免出現不良的影響。例如:對于貴州電視臺來說,便組織了新聞記者參加了新聞采編能力培訓活動。開展此次專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過程中,由貴州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和制片人等相關工作人員制作出以《做“高顏值”的時政新聞》為主題的技能培訓內容,通過采用視頻的形式,為學員們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具體涵蓋的內容如下:一是時政新聞的種類;二是拍攝之前的準備工作;三是時政報道的規定;四是鏡頭的運動形式;五是畫面的構圖形式;六是主要的報道方式及其特征;七是拍攝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此次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當中,涵蓋了眾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面的技巧,當然也包括了常見的新聞報道規定、一些新穎的新聞報道形式,體現出一定的實用性優勢,使新聞采編人員獲益匪淺。除此之外,進行具體培訓工作的過程當中,為新聞記者講授了主題型、成就型等報道的方式。對于主題型報道來說,應該保證一定的層次感,并且要求升華主題;對于成就型報道而言,應該借助畫面的形式講述故事,并且搭配音樂,形成一定的節奏感,引發廣大觀眾的共鳴。
面對新媒體發展的形勢,電視臺不斷提高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可謂迫在眉睫。為了做到與時俱進,應該注重組織新聞采編人員深入新聞現場當中,以便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在此過程當中,廣大新聞記者能夠深入到新聞的第一現場,與廣大勞動人民密切接觸,進而確保所制作出來的新聞內容更接地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眾能夠獲得新聞信息的途徑是非常多的,只需借助智能手機,便能夠瀏覽很多的新聞信息。然而,雖然技術十分先進,但是依然無法代替新聞記者,當記者處于采訪現場當中,能夠感受到新聞信息的價值,確保新聞內容的質量,進而帶給廣大觀眾更加真實的感受。比如,某某電視臺為了做到與時俱進,便建立了新媒體公共服務管理平臺,實現新聞記者與廣大民眾之間緊密融合到一起,依靠實地考察與調研等方法,帶領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參與到和新華社之間的合作當中,并且依靠此平臺,開展了人才建設工作,使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職業素質均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還帶領新聞記者去不同的職能單位深入掌握有關事務的辦理狀況,充分發揮出新聞記者的作用,加快了電視媒體行業的轉型發展速度[4]。
在電視臺新聞報道的過程當中,新聞內容的質量高低和最終的收視率緊密相關。所以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增強自身采編能力的同時,需要不斷提升統籌全局的水平。在此過程當中,需要新聞采編記者靈活運用整合思維,不但應該為廣大觀眾制作出優質的新聞內容,而且要確保新聞故事具有一定的邏輯,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到事件的本質情況。從文章組織與加工處理的角度來說,新聞記者需科學判斷與把握各種類型的新聞事件,應該使得所設計出來的文章內容當中包含一定的道理,讓新聞內容變得更加有吸引力,提高了電視新聞類節目的收視率。并且,有關新聞記者應該熟悉并科學運用全媒體融合生產方式,對相關新聞素材加以有效整合處理,進而設計出不同類別的新聞板塊。比如,電視臺可以建立官方客戶端,并且結合不同部門的職能與責任,設計出多樣化的功能模塊,使廣大新聞記者在參與新聞信息采集工作時,能夠發揮出統籌全局的作用,體現出新聞內容的價值。
在新聞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自身的價值觀十分重要,一旦發生價值取向偏差以后,必然導致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得以傳播,帶給觀眾不良的影響。所以電視媒體需要體現出積極的影響,從價值觀的引導角度來說,可以帶給公眾很大的價值觀影響。有關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具體進行新聞采編時,應該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形成科學的價值觀,確保所報道新聞內容的準確性,使廣大民眾接受到科學的價值觀,避免出現過于重視新聞點擊率,卻忽略了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的情況。在此過程當中,能夠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可靠性,注重培養新聞記者吃苦耐勞的品質,對待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增強自己的工作責任感,主動開展新聞采編工作,達到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目的,只有引導公眾形成科學的三觀,才可以進一步增強國民的整體素質。
對于廣大新聞記者而言,為了滿足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要,應該注重體現出新聞內容的豐富性,以便使廣大民眾能夠主動閱讀新聞信息,達到深入挖掘一些新聞事件的目的,并且將公眾作為主要的對象,有效落實新聞采編工作。公眾普遍對和自身利益關聯的新聞事件更加關注,所以,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多報道一些和公眾緊密關聯的民生類新聞,以便提高觀眾觀看新聞的熱情與積極性[5]。比如,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新聞內容,在該主題方面,加大對新聞事件的挖掘力度,密切聯系廣大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難事與問題,然后將其引入到新聞報道內容當中,有利于為公眾處理實際的問題,要求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均意識到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另外,電視臺應該積極組織各種類型的新聞類報道,對于部分熱門新聞話題而言,需要參考其他不同媒體機構的情況,科學分析新聞事件的情況,緊密結合實際的新聞信息,由專業人士加以闡釋,提高對廣大民眾的吸引力,借助專題新聞報道的方式,能夠確保新聞報道的質量達到相關規定。
對于新聞敏感性而言,主要針對的為新聞記者處理一些社會事件的過程中,其所擁有的新聞信息獲取與處理方面的能力,要求廣大新聞記者予以重視,并且不斷提升自身在此方面的能力。盡管新聞的敏感性并非一蹴而就的,但是依然應該進行更多的實踐,以便積累到相應的工作經驗,進而更好地勝任新聞采編工作。實際上,受到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影響,需要有關電視臺新聞記者注重提升自身的新聞采編水平,增強對新聞的敏感性,從而在日常的新聞采編工作過程中增強個人的觀察能力與思索能力,真正充分發揮出新聞敏感性的良好功效和作用。通常情況之下,當報道相關新聞事件時,新聞記者應該緊密聯系事件背后隱藏的內容,并且加大深入挖掘的力度,以便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工作責任感與新聞敏感性,體現出新聞事件的價值與作用。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收集的過程當中,需要科學利用不同類型的平臺與途徑,從而使所收集到的信息滿足公眾的需求,如此,有助于提升新聞采編工作的整體效率,確保電視新聞事件報道質量。
在新媒體環境中,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可謂十分關鍵。在引入先進的技術與思想理念之后,可以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對于電視媒體行業同樣如此。有關電視臺新聞記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采編意識,實現采編方式的創新與優化,摒棄從前老舊的新聞采編形式,發揮出新型理念的作用。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要求不斷提升電視臺新聞媒體的競爭力。不同媒體針對一些突發事件,通常會主動進行報道,并且對比速度與新聞內容等。然而,因為一些最新的新聞與突發事件針對觀眾的吸引力相同,所以易于發生雷同新聞的現象,久而久之,讓受眾群體也形成了一種厭倦的感覺,無法達到良好的新聞觀看效果。鑒于此,針對電視臺的新聞記者而言,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時,應該加大創新采編方式的力度,拓展具體的新聞采編內容,以不同的采訪環節作為切入點,凸顯出采訪畫面的真實性。從增強新聞可視感的角度來說,通過運用現場同期聲的形式,能夠使新聞變得更加真實,令受眾群體信服。除此之外,具體進行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當中,要求廣大新聞記者不再被從前的制作方法所局限,應該做好填充畫面工作,避免給人一種空洞體驗的感覺,可以把相關背景材料、音樂歌曲等融入到新聞節目制作過程當中,有利于拓展畫面的實際內容,提高對觀眾的吸引力,讓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也隨之得以提升,增強了新聞采編方式創新的成效。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飛速發展形勢的推動下,讓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方向,轉型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在此過程當中,不同媒體間的競爭變得日趨白熱化,電視媒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壓力非常大。為了有效應對挑戰,需要電視臺抓住每一次發展的機會,從增強新聞記者自身的采編能力入手,制作出更加真實、客觀且具有看點的新聞類節目,帶動電視臺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電視臺還需要吸取從前的教訓,為公眾傳播更多的正能量內容,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電視媒體行業順利完成轉型發展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