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暉
(南京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18)
近幾年來,國家對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2016年7月,《<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提出:“擴大專利代理領域開放;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普及型教育,加強知識產權公益宣傳和咨詢服務,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1]。2016年12月,《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提出“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整合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資源,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2]。由此可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以及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重要性。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是區域性社會文化服務的主要場所,讀者的覆蓋面較廣,在培養和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和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方面擁有較多的優勢和便利。
南京圖書館經過幾年的準備和積累,經江蘇省文化廳批準(蘇文人[2017]14號),2017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并開展相關業務。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為國內幾十家企事業單位、高校等提供了科技查新業務,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服務,逐漸摸索并形成針對多層次讀者類型和需求的服務方式。
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的知識產權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根據讀者所需的資料信息進行檢索,與讀者確定文獻資料并遞交借閱申請,根據讀者要求復印相關資料,必須完整地體現文獻的來源和出處,一般包括封面、版權頁、目錄頁及部分正文頁等,出具館藏文獻的檢索收錄報告,每份報告有唯一的編號、委托者信息、文獻信息、檢索工具、檢索策略及檢索結果、工作人員、報告出具時間等,審核無誤后在報告正文和附件加蓋騎縫章。
(2)普通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根據讀者提出的知識產權需求,工作人員通過查詢、檢索館藏資料和數據庫,提供相關的知識產權信息、文獻等,為讀者的學習或工作提供參考資料。此類服務可提供電子文獻或復印的紙質文獻,不需要提供蓋公章的證明或報告。
(3)科技查新業務。科技查新是根據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證其新穎性的內容,工作人員運用檢索手段,與現有的文獻結合對比分析,公正客觀地描述查新項目的情況,做出結論并出具查新報告。科技查新可以為科研立項、成果鑒定、專利申請、技術咨詢提供可靠的文獻依據[3]。
(4)知識產權情報服務。主要是針對企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等,提供專業且深入的知識產權情報服務。對用戶的知識產權需求進行分析,開展知識產權跟蹤服務,定期收集、整理相關知識產權信息。
(5)知識產權培訓。通過開展知識產權培訓班、知識產權相關的講座、知識產權座談會等,進行知識產權的宣傳與培訓。
個人讀者是南京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面向個人讀者的知識產權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普通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和知識產權培訓。2017—2020年,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面向個人讀者的知識產權服務共63件。其中,普通知識產權咨詢服務2017年完成3件,2018年7件,2019年9件,2020年15件,共34件;知識產權保護服務2017年僅1件,之后以每年增加3件的趨勢,至2020年完成10件,共22件;知識產權培訓在2017年僅1場,之后3年每年完成2場,共7場。
由上可見,普通知識產權咨詢服務在面向個人讀者的知識產權服務中占據比例較大,超出50%。普通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都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表明個人讀者的知識產權意識和需求均有所提高。而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數量的增多,也反映出讀者對于圖書館出具館藏收錄報告作為證據的認可。在面向個人讀者的知識產權服務中,有8件來自南京市以外讀者的申請。針對無法到館咨詢的個人讀者,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的工作人員會通過QQ、郵件、電話等多種方式,確定讀者的知識產權需求,并將服務結果通過電子郵件或郵寄的方式返回給讀者。從咨詢電話和郵件數量來看,南京市外讀者對于南京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呈現上升趨勢。公共圖書館面向的個人讀者層面比較廣泛,他們的知識產權需求表述一般簡單甚至模糊,需要工作人員與讀者進行一定的溝通,或者在簡單的檢索后才能將知識產權需求明確化。
服務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企事業單位,一類是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等單位。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面向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服務內容主要為科技查新、知識產權情報服務。2017—2020年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共完成企事業單位委托的科技查新項目共169件,其中有關專利的查新91件,涉及的領域包括機械、化工等。面向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等的知識產權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知識產權情報服務。2019年,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為律師事務所提供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達到18件,2020年呈雙倍增長為35件。其中,科技查新服務2017年完成4項,2018年上升至23項,2019年,2020年均完成40項以上,共169項;知識產權保護服務2017年,2018年未開展,2019年完成18件,2020年完成35件;知識產權情報服務較少,僅2019和2020年共完成3件。
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每年的科技查新量呈現上升趨勢,且有關專利的查新在總量中占據較大比例。企事業單位對于公共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的需求較低,他們一般會通過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獲取相關的知識產權證據。2019—2020年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為律師事務所提供了一系列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后續的知識產權服務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企事業單位、法律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等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量相對來說較大,同時也對科技查新中心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知識產權知識、學科知識,還要有較好的檢索技能、分析總結能力,能為用戶提供深入、全面的知識產權服務。
目前江蘇省內開展科技查新、知識產權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寥寥可數。一方面,省內各市縣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經費有限,缺少可保障科技查新、知識產權等服務有效持續開展的條件;另一方面,各市縣圖書館對于科技查新、知識產權服務方面的人才培養依然沒有較好的培養思路和機制,工作思路依然局限在傳統的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上。因此相較于高等院校,江蘇省公共圖書館對于知識產權服務的開展是較為落后的。
南京圖書館作為江蘇省100多家市縣圖書館的領頭者,肩負著對市縣級圖書館的培訓和宣傳工作。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面向市縣級圖書館的知識產權服務主要是知識產權培訓,如定期組織知識產權服務培訓,邀請知識產權研究專家進行講座,派出科技查新中心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下基層授課等。采用多種培訓方式,有利于市縣級圖書館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意識,重視知識產權知識,培養自己的知識產權人才,更好地為當地群眾做好知識產權服務。另外,與有一定能力的市縣級圖書館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由市縣級圖書館在當地宣傳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的知識產權服務,并可委托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完成當地讀者或機構單位的知識產權服務申請,從而進一步擴大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的影響力和服務范圍。
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的知識產權服務處于起步階段,在穩步地開展和推進中,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明顯的。
第一,工作重心仍著重在傳統的科技查新業務上,知識產權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還在摸索,不夠深入,暫時不能接受一些較高要求的知識產權服務委托,服務上存在空缺和斷層。
第二,知識產權服務人才培養力度不夠。目前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服務崗位,對于知識產權服務及其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力度不足,需要增強培養專門人才的意識。
第三,知識產權服務的資源相對有限。目前知識產權服務需求增長較快且趨勢明顯,在知識產權相關資源上的投入和經費還未跟上,尤其是數字資源和分析工具等,要在如何拓展資源以及合作等方面尋找出口,不能僅局限于公共圖書館自身。
南京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拓展的方向有以下幾方面。
(1)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咨詢崗位。目前科技查新中心的工作人員同時承擔科技查新、學術查證、知識產權服務等工作,一方面工作內容以科技查新為主,另一方面對于工作人員的業務劃分并不夠明晰,工作人員需要兼顧多項業務內容。要對知識產權服務及其工作人員進行較好的規劃,進一步明確劃分工作人員的工作范疇,提升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知識儲備,鼓勵工作人員考取相關的專利代理人資格證等,培養專門的知識產權人才,設立知識產權咨詢崗位,推動知識產權培訓,給予工作人員在知識產權服務上更多的學習和提升空間。另外,通過定期且持續的知識產權服務培訓,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和評估,有利于更好地開展知識產權服務。
(2)拓展知識產權評議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科技查新等都是傳統服務,要進一步拓寬科技查新中心的工作思路,就必須開展現代服務,如知識產權評議。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主要開展了3個層面的知識產權評議工作:一是為企業科技經濟活動開展知識產權分析評議;二是為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后評估中融合知識產權評議;三是為政府機構制定產業規劃融入知識產權評議[4]。從應用場合看,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已展開了7大類型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包括研發項目管理類、產品上市/出口類、知識產權維權類、知識產權侵權應對類、科技創新計劃管理類、專利戰略類、行業戰略規劃類。學科領域涉及電子通信、機械制造、材料化工、生物醫藥等各個領域[4]。而南京圖書館從人員配備、人才隊伍建設到知識產權評議服務的開展,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相比有較大的努力空間。
(3)與高校圖書館進行知識產權服務的合作。這是南京圖書館拓展知識產權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圖書館大多開展專利信息服務,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作為首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非常專業且規范化,為國內諸多企業提供了有力的知識產權服務支撐,同時作為江蘇省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能夠提供系統、規范、高水平的知識產權專業培訓。與高校圖書館在知識產權服務的資源、服務、平臺、培訓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有利于南京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登上一個新臺階。此外,高校圖書館員與各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學科館員、專家保持較好的聯系,加強與高校圖書館的合作,有利于彌補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工作人員學科背景的不足,可以及時咨詢高校相關學科的專家、科研人員,提高南京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水平的同時,也能接觸和了解到高校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需求,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知識產權服務[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