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拉提·力提甫,蔡玲松,王 晨
(新疆科技學院,新疆 庫爾勒 841000)
畢業論文撰寫和答辯是畢業教學的核心內容和最后階段,也是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充分體現。如何實現有限畢業教學階段的質量深化,使其達到教育大綱標準并適應經濟建設需要,這是高校教師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由于畢業教學環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職業生涯及其未來發展,地位十分重要,迫切需要針對當前畢業教學存在的質量問題展開針對性研究。本文針對稅收專業畢業教學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通過教學實踐和實際調研,從學生和教師視角提出了影響教學質量的幾個根源性關鍵因素,確認統計知識應用能力對學生畢業論文和答辯質量具有重要關系,也屬于關鍵影響因素。長期以來諸多學者對畢業環節教育質量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有學者認為論文質量偏低是畢業教學中存在的關鍵問題,說明當前高校本科生知識應用能力有限[1];也有學者對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許多可行方法[2],包括加強畢業論文寫作和科研能力的前期培養、對研究主題進行分類指導等措施[3]。學者們對畢業教學質量的研究積累了很多可參考經驗,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本研究將充分參考學者們的前期研究,豐富和擴展對畢業教學質量問題的研究。
畢業教學實踐和調研表明,表面上看影響畢業教學質量,特別是論文撰寫和答辯質量的因素多且復雜,其根源性問題十分明顯,學生方面集中體現在專業知識和漢語應用能力弱、畢業論文研究主題和內容重復率高且獨立性差、抄襲和模仿情況較多、前期科研訓練基本空白等;教師方面集中體現在對學生學習和科研能力把握不準、教學過程管理方法單一、論文學術質量把控不嚴等。上述情況導致學生對論文研究無從入手、學術內容理解不深、答辯“走過場”、綜合成績普遍偏低、延期答辯學生多等現象。說明畢業教學質量不僅與學生學習能力有關,也與教師教學和管理能力密切相關。本文的調研和研究認為,上述問題基本涵蓋了影響畢業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需要據此篩選關鍵因素,其中統計知識應用能力對畢業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性影響,應納入關鍵影響因素的范疇。據此,本文將畢業教學質量問題的研究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展開研究。
本項目調研表明,畢業教學質量問題雖然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但最終還是要體現在畢業論文的撰寫質量方面。較高的統計數據計算和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闡明研究主題,極大提高論文質量。與此同時,學生統計知識能力能夠給學生足夠的研究自信心,促使學生承擔獨立研究題目,有效減少論文的模仿和抄襲現象,提高答辯質量和綜合成績,減少延期答辯人數。教學實踐表明,統計知識應用能力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具有十分顯著的影響。
從畢業論文質量的統計數據發現,有部分學生主觀避開數據分析,部分學生不懂用數據展示方法,更多的學生沒有應用回歸和時間序列分析模型。對稅收等財經類專業而言,缺乏統計數據分析就難以提高論文質量,提高學生統計知識能力對學生論文乃至畢業答辯質量關系重大。表1是稅收專業2019和2020屆畢業生統計數據應用情況說明,其中近10%的學生完全沒有采用數據,31.25%的學生直接引入數據但沒有進行必要的圖表分析說明,40.62%的學生雖有圖表說明但沒有數據的模型分析,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論文乃至答辯質量。

表1 稅收專業畢業生統計數據應用情況統計
導致上述現象原因較多,不同學校和專業的情況各異,但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對統計學課程學習只限于課本知識,對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缺乏訓練;二是統計學課程的開課時間與畢業時間間隔近兩年,學生大多已經忘記統計基本知識,難以實現科研應用;三是畢業論文撰寫時間短、任務重,加之部分指導教師對學生重點問題把握不準,導致學生面臨多重復合型困難。本項目研究表明,改變這種現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展開畢業前期調研,需涵蓋學生學習方式和科研能力、教師指導重點和管理方法、學生科研適應性訓練、統計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研究主題及其框架等調研,并采取針對性解決方法。
本文通過對稅收專業畢業教學的調研分析,從眾多因素中梳理和提煉出影響畢業教學,特別是畢業論文和答辯質量的關鍵因素,涉及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兩個方面,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和代表性,涵蓋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包括專業知識、漢語描述、統計知識和科研等知識的應用能力,對畢業論文撰寫和答辯水平具有直接影響,能夠有效避免學生盲目選題,減少論文撰寫困難等現象。評估結果與學生論文難度和科研能力形成配置、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準確把握學生綜合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前期性評估十分重要。具體評估中采用學生分項評估和綜合評估的方法,對學生平時表現、體育和實踐成績加權評估,對統計學等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分項加權評估,確定學生綜合能力得分。
此問題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論文研究主題重復、模仿和抄襲以及查重不合格率高等現象,是影響質量的根源性問題。通過自擬選題環節,讓學生提前討論并確定研究主題,一人一題,確保研究主題與內容的相互獨立。論文題目庫的設計要先對研究主題參考資料進行界定與遴選,并依據學生綜合能力評估結果,設計論文研究主題及其難度分布、研究框架和相應參考文獻,由此構建研究主題庫,對研究主題和研究框架及其參考文獻再次進行獨立性檢驗。
此問題是導致學生科研能力弱、研究方法生疏、對論文研究難以入手的主要因素,需要對學生提前進行適應性科研訓練并將其納入畢業教學計劃。訓練內容重在適應,在功能和形式上自成體系,與研究主題高度對應,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結合學生綜合知識能力和論文研究主題及其難易程度,確定適應性科研訓練的資料來源,據此設計訓練內容及其難度分布。根據科研訓練內容與難易程度,按學生能力確定適應性科研訓練課時量以及納入教學的具體時間,從而使適應性科研訓練進程與畢業計劃教學進程形成優化銜接。
教學科學管理的問題是本文整體研究的核心問題,直接關系到上述問題研究結果的協調、落實和解決,其對應的研究范疇覆蓋從畢業論文開題和撰寫到畢業答辯結束的整個時段,問題涉及的內容十分重要。首先是對學生綜合知識能力與其研究主題的準確配置管理;進入論文開題和撰寫階段后,教師高質量指導方式和課程內容以及相應時間安排的管理,包括教師學術輔導內容的細化和擴展,以及教師教學效益優化方式的開拓與研究,其中畢業論文初稿形成后的獨立性再度檢驗和查重以及正式答辯前的模擬答辯也是質量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上述關鍵因素的闡述中,對各關鍵因素及其主要研究內容進行了說明和分析。下面就以這些內容為研究目標,結合畢業教學實踐,提出解決關鍵影響因素的途徑和方法以供參考。
考慮到學生統計知識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體現在時間周期長、應用方法復雜等方面,因此需要提前解決。首先根據調研結果確定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掌握情況,找出薄弱環節,以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為知識學習起點。在統計知識能力的培養中有效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畢業學期開始前一年為時間起點,有計劃將統計學知識應用到稅收專業課中,在各類數據相關的專業課作業中納入統計數據分析內容,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培養統計知識應用能力;二是每月至少布置一次統計數據分析報告,要求學生應用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涵蓋簡單統計知識的報告開始,逐步過渡到復雜數據分析,包括回歸和時間序列預測等模型的建立和應用,一年內12月不能有間斷。教學實踐證明,這兩種方法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即使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也可以重點掌握操作,一般情況下經過為期一年的培養,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統計知識應用方法,效果十分顯著。
綜合知識能力評估是因材施教和研究主題分配的依據,考慮到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評估過程和結果僅作教師參考,不做公開為妥。對學生漢語應用能力和統計數據分析能力,以及專業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分項評估。漢語應用能力評估建議對專業相關企業文化進行描述,結合各種口頭報告做分值評估;統計數據分析能力采用與畢業論文難度相當的數據分析報告做分值評估;專業知識能力分別以課程學習和平時成績做分值評估。需要根據重要性確定權重分配,分別對漢語和專業以及統計數據的應用能力賦權重,確定各學生綜合知識能力及其順位。
調研表明,相對獨立的論文研究主題及其框架設計對畢業教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教師要參考教學大綱培養標準,為學生安排專門課程,讓學生了解稅收專業的當前學術發展情況,研讀歷屆畢業論文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框架,指導學生分析和認識研究主題的所屬類型、知識構成和提問重點;教會學生如何根據研究主題查找相關參考資料、構建參考目錄以及設計研究框架的方法。教師在完成上述工作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入自擬畢業論文研究主題的環節,在教師指導下設計既適應個人興趣,又保證本科應有水平的研究主題,并將其作為畢業論文研究題目。在學生的研究框架設計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評估結果,對能力弱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使論文撰寫進度保持一致性。
提前進行科研能力的適應性訓練十分重要,相互獨立的研究主題需要學生完成獨立的研究過程,需要確定訓練內容及其最佳訓練時間。首先根據教學大綱培養標準要求,對適應性訓練內容的資料來源進行必要的界定和遴選,既要符合政審條件,也要體現較高的專業屬性和大綱培養標準,據此構建適應性科研訓練內容的資料庫。參考研究主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確定適應性科研訓練內容的合理分配,由指導教師設計每個學生的訓練內容和時間安排,對共性科研難點進行整體訓練。畢業教學表明,把訓練導入時間安排在論文選題前兩周更合適,訓練效果更好,但要注意使訓練教學與畢業階段教學的進程形成科學銜接。
首先分別總結稅收專業歷屆畢業論文指導過程和答辯提問問題,分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方面存在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問題,梳理和歸納出現的共性管理難點問題,結合教學大綱培養質量標準確定指導教師的優化教學管理內容,包括加入上述研究管理內容,重點突出畢業教學管理質量。在上述工作前提下,構建畢業教學總體工作、過程指導方式、內容及其時間布局的優化管理體系,形成教師教學工作的質量化管理模式。根據教師管理模式,為學生畢業學習過程提供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時間進程,包括論文撰寫技術指導和畢業答辯過程模擬的管理,由此實現畢業教學過程的質量化管理,形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質量化管理體系。
本文提出了影響畢業教學質量的幾個關鍵影響因素,其中涵蓋影響教學質量的共性問題,為讀者提供了明確的研究目標。文中提出的5項解決方法是根據實際提出的有效方法,只有解決好關鍵影響因素,才能保證統計課程全面、高質量地服務于學生專業學習,因此文中各影響因素之間具有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特點,完整涵蓋了提高畢業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本文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課題組在后續畢業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