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靜宇
(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江蘇 蘇州 215200)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亦是開發區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創新提升年”。開發區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是開放發展的排頭兵,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引領區[1]。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開發區高質量經濟發展,尤其是中央出臺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加快滬蘇同城化的政策,使得蘇州加速對接上海,尤其是吳江區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獲得了更多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因此,本文以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吳江開發區”)為例,研究其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發展瓶頸,以期為蘇南開發區乃至其他地區開發區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吳江開發區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45 min車程,南近杭州,西瀕太湖,北接蘇州主城區。吳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代管同里鎮和江陵街道,行政區總面積176 km2,總人口50萬人,共20個行政村、19個社區。
吳江開發區2020年以來發展成績優異,GPD、財政收入等各項經濟指標都有所新的突破,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的排名也大幅躍升,表現在2019年度在全國219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考評中位列前35位,其中,進出口總額排名躋身全國十強;2020年度在江蘇省119個開發區綜合考評中位列前10位。其中科技創新、大企業和地標企業培育、智能制造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當前,吳江開發區正聚焦滬蘇同城化、聚力建設示范區,以云梨路總部經濟集聚區、蘇州灣高端商務區、同里農文旅融合發展區、大運河文化帶、南蘇州“智造谷”這“三區一帶一谷”為重點,全力打造強勁增長極、建設美麗南蘇州,奮力挺進國家級開發區前30強,為蘇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經濟發展貢獻吳江開發區的力量。
吳江開發區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堅持以高顯示度項目打造發展引擎,簽約落戶京東方3D玻璃蓋板、德國昱博半導體等40多個項目。加強重點項目推進、管理和服務,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省重點項目京東方(蘇州)智造服務產業園一期正式投產。
吳江開發區繼續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吳江開發區獲評江蘇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強化優質項目資源要素保障,全力盤活閑置、低效土地資源,大力開展“騰籠換鳳”,創新驅動力繼續增強,實施“人才+科技+基金”項目落地評審機制,持續推進“雙招雙引”,智華汽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博眾精工通過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亨通光導獲評中國專利優秀獎。鼓勵優質企業進行多渠道資本運作,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博眾精工科創板上市、賽伍股份主板上市,并且培育了一大批上市后備企業。
吳江開發區圍繞高質量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優化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大力提升城市能級和功能品質,高標準開展“一路一河一灣一谷一區”五大功能載體建設規劃,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加速構建互聯互通的大交通格局,東環快速路南延建成通車,鱸鄉路北延工程按序推進,完成運河北路、涇陵路等老舊道路提升改造。推動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新湖廣場開業運營。全域旅游發展取得新成效,同里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評估驗收,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同里旅游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進一步體現了吳江開發區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成果。
目前吳江開發區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實體經濟發展還存有很多困難,開發區未來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源的強有力支撐,同時有限資源的承載力也制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作為基本的生產要素,其利用結構和利用效率直接影響著開發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2]。目前,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依然是限制吳江開發區優質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吳江開發區區域面積有限,經濟發展受土地要素制約明顯。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目前開發區可開發建設的土地非常有限,土地指標相對經濟發展的需求來說又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招商引資需要土地供應,另一方面現有企業的發展壯大也需要土地資源保障。
產業轉型升級和智能工業發展對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雖然開發區的人才市場人才數量眾多,種類也比較齊全,但由于距上海、蘇州、杭州等中心城市太近,高端技術專家以及復合型人才因生活環境及子女入學等因素的影響,很難長期扎根吳江開發區,使得吳江開發區在高新技術研究開發領域還存有很大空白,與蘇州工業園區相比差距非常明顯。
產城融合,以產業為基礎推進,堅持產業先行,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整合市場主體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將之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產業高端化。與此同時,產業形成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從而達到產業、城市、居民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模式。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和國家政策的調整,吳江開發區現有生產性服務業配套水平很難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城市功能薄弱和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使得產業區與城市綜合服務區相對分離的局限逐步顯露;同時隨著產業轉型以及高端項目的涌入,對城市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吳江開發區亟需直面這些短板,著力推進產城融合,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能級,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形象,奮力打造更有顏值、更有品位的國際化活力新城。
作為吳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開放創新的主陣地,吳江開發區需扛起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加快滬蘇同城化的使命擔當,積極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出成效的重大舉措,全面提升工作成效。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制定推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和工作要點,在對接、融入上海中認真梳理產業鏈條,強化優質高端資源導入,在加快要素流動、優化公共服務等方面探索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確保在創新成果轉化、產業承接等方面有新成效。高水平推進自貿區蘇州片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提升綜保區功能量級,加快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等先進經驗的復制落地。
同時,吳江開發區需在推動招商引資上有新突破,抓經濟必須抓項目,抓項目必須抓招商,今天的招商引資,形成的是當下的投資,培育的是明天的產出,提升的是未來的競爭力。要瞄準產業更高端、創新更澎湃兩方面發力,圍繞大型央企、實力民企、上市公司、跨國公司精準布網,讓招引的高科技項目、創新型項目以及產業緊缺的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成為引領開發區未來發展的核心支撐,全力在簽約項目總數、備案項目總數、當年完成投資、重大外資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上實現突破。圍繞示范區“五大經濟”,充分發揮吳江開發區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產業優勢,細化梳理產業鏈條,瞄準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精準招商。分專業、分類別、分領域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招商隊伍,打造一支懂專業、肯用心、夠堅韌的“精銳之師”。引導招商人員主動適應形勢、把握招商規律、加強工作研究,加快形成與新發展理念相適應、與縱深突破目標相匹配的招商思路,重點統籌好相互關系。
發揮吳江開發區頭部企業多、智能制造強、開放程度高等優勢,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堅定走在打響“蘇州制造”品牌最前列,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加大智能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以亨通、邁為、博眾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快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現規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圍繞打造“工業互聯網看吳江”品牌,加大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平臺及關鍵人才的引進和布局,大力推進“企業上云”工程和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創建,以“數字+”為傳統產業賦能。強化吳江開發區在智能工業、跨境電商、智慧農業、智慧旅游等領域的發展優勢,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與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國智能工業示范區和數字經濟樣板區。
另外吳江開發區還須強攻重點項目建設,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打贏重大項目這場攻堅硬仗,確保簽約項目快開工、在建項目快推進、竣工項目快見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強力推進先進制造、民生實事、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不斷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進一步強化省市區重點項目專人負責制,并且成立了重點項目黨工委班子成員掛鉤聯系及綜合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確保重點項目高效快速推進。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吳江開發區要以服務實體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強力招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在加速構建現代金融產業體系的同時,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3]。緊扣云梨路總部經濟帶建設,加快金融總部布局,高規格打造金融服務、財富管理集聚高地。謀劃出臺支持金融類企業降低運作成本、鼓勵創新、人才培養、產業集聚等系列政策,大力引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信托等金融業態和區域總部,構建業態豐富、創新活躍、空間集聚、功能完善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實現金融總部加速入駐、金融科技扎堆集聚、金融產業高端發展的全新局面。
此外,吳江開發區還需積極打造上市企業集群。充分利用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歷史性契機,堅定不移加快區內企業直接融資發展步伐,全力以赴破解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積極推動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奮力打造資本市場“吳江開發區板塊”。大力支持上市企業轉型升級、拓展版圖,加速推動開發區增長動能向創新驅動轉變,不斷增強經濟內生發展的澎湃動力。
城市建設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吳江開發區要圍繞加快滬蘇同城化,全力打造引進一流人才、承載一流產業的現代化產業新城。加快推進云梨路總部經濟帶、運河文化走廊、蘇州灣高端商務城、同里農文旅融合發展區、南蘇州“智造谷”等“一路一河一灣一區一谷”五大功能載體建設,加快云梨路、運東大道周邊改造提升等城市有機更新步伐,推進博洛尼天空之城、南玻、中建七局等一批總部項目建設,拉高云梨路天際線,扮靚沿運河風景線,奮力打造更有顏值、更有品位的活力新城。以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依托同里古鎮、濕地公園、現代農業、大運河文化帶等金字招牌,加快培育新興業態,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和吸引力,努力將人文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吳江開發區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強生態保護和優勢資源開發,推進“美麗吳江”建設,提升“江南文化”品牌,努力為示范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勇探新路。以建設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為契機,著力發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高端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形成結構優化、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的綠色產業體系。繼續強力實施“三治”“退二優二”“退二進三”等舉措,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質量,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全力保障重大項目資源配置,做好用地供給、批后監管、后期跟蹤相關工作,確保土地資源利用提質增效。廣大企業要主動適應環保新常態,切實增強底線意識,堅持走綠色循環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