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炳俊
(安徽理工大學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淮南 232001)
當前國家大力支持推進建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適應建筑環境以及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新技術以及新產品的發展?!叭細廨斉洹笔且婚T注重實際與合理應用的課程,對于各種可燃氣體進行研究并分析其性質。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整體的經濟就進入了一個飛速增長的模式,城市燃氣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態。一開始我國的天然氣是多氣源、多途徑的混合使用,并配合因地制宜發展城市燃氣使用的方針,當時也起到了合理利用資源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在初期,我國的天然氣主要依靠海邊港口城市來進口其他國家的天然氣,到后來經過我國能源開發人員的研究與努力,在新疆地區發現了天然氣能源區,正式開始了我國的天然氣資源開發、建設與利用,使我國大部分城市進入了天然氣時代。目前我國已完成了大部分地區的網絡化天然氣管網的建設,實現氣源保證多元化、資源隨時可調配的供應成果。目前我國的西氣東輸以及與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合作都在有序進行著。雖然我們國家現在的燃氣輸配技術與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發展得更好,實現趕超。
當前社會對于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各項社會發展進步的因素,同時也關系到人民的生活以及利益問題,今后二十年之內的時間會是我國科技與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能源的開采與運輸極其重要,特別是燃氣的使用對于人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人們每天在家做飯以及使用燃氣熱水器的時候都需要燃氣,這時候燃氣的輸配技術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解決好燃氣的輸配問題才能使人們在生活中的燃氣使用更安全更好地得到保障。燃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無論是從惠民政策的開展還是節約傳統能源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說,都能夠很好地推進工業發展以及燃氣配套技術的更新換代。
目前大多城市的燃氣輸配壓力機制為中壓與低壓兩個級別,屬于壓力比較小的燃氣輸配系統,這也是為了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產生活需求的結果,也是長時間氣源供氣壓力低以及所在城市規模小和生產要求低等實際狀況所導致的結果。這些年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規模也在擴大,人民對于自己的生活質量與水平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同時,輸配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使得輸配系統的供氣壓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讓輸配系統在壓力級制上有了更大的改進與提升。特別是在那些發展速度快、人口基數大的城市,更先進的輸配系統也在逐漸建設以及使用,使得燃氣的輸配以及供氣壓力有了明顯提升。
首先,要制定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與對這件事情的規劃以及指導都有著很強的推進作用。因此,制定并完善燃氣輸配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更好地推進我國燃氣輸配工程的發展,而且通過國家發布的法律法規可以讓社會的經濟以及精力投入到燃氣工程的發展上來,吸引到社會焦點后便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這個領域并加入這個領域,就像人們常說的蝴蝶效應一樣,一件事情后會使得許多事情都加入進來并產生關聯。當然也不能完完全全地去依靠我們國家自己的發展,也要同國外優秀的科技以及管理經驗進行交流借鑒學習,同我國的技術和管理方式進行比較并找到不足。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國情以及未來發展方向與國外的優秀技術加以結合,制定出適合我國的燃氣輸配技術以及管理體系,以保證我國未來燃氣輸配技術的完善以及發展順利進行。當然也要不斷對燃氣輸配進行實踐以提高質量并解決問題,形成一整套的燃氣輸配體系。未來也要將這項技術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計劃,以便長時間地持續高質量發展。
“燃氣輸配課”程主要強調的是其營業性以及發展性,但目前的教學內容以及重點與現實情況不相符。學習課程的目前就是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合理地運用上并解決問題,但是大部分學習校教學思想以及教學內容都相對落后,并沒有考慮到當會社會各行業的發展速度而去更新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術。教學方式在教育中同樣處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教學方式的落后也會導致教學成果有所差異,雖然科技在進步以及教學設備也在不斷更新,但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們還是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育,這早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甚至還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當今社會無論哪一方面的教育都過度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實際操作能力過于輕視,但學習不是讀死書,也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以及實踐。這些存在于教學中的問題真的很容易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進入工作狀態以及應對工作中所發生的問題。
天然氣的輸配需要有壓縮機的支持,而壓縮機出現故障較為常見。機組振動異常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在安裝中,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安裝,因此出現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從而產生振動。其二是壓縮機管道當中的流體介質出現了周期性運動的情況,進而帶動天然氣壓縮機發生振動。當天然氣壓縮機組出現振動故障時,首先對安裝過程進行復查,對安裝中重要的節點進行盤查,篩查安裝中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其次對天然氣壓縮機組出口的壓力進行檢測,觀測其出口壓力是否均勻。如果出口壓力出現不均勻的問題,可以通過調整管理力度,將這一波動范圍控制在合理的區間內,實現減輕天然氣壓縮機組振動的目標。導致天然氣壓縮機組熱力系統出現故障的原因也有很多。在此將分類進行闡述:氣缸過熱。在實際工作當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為冷卻水進水口的水溫超標,或者冷卻水的流量不足,造成冷卻效果無法達到標定要求,或者冷卻系統中水垢過多,造成天然氣壓縮機組吸氣的溫度不斷升高,最終造成氣缸過熱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活塞環故障問題或潤滑油故障問題導致,劇烈的摩擦效應造成氣缸過熱從而導致活塞桿過熱。當活塞桿裝配中出現問題,或者活塞桿與填料之間的孔隙過小,以及活塞桿潤滑質量不到位等情況出現時就會導致活塞桿與填料之間出現劇烈的摩擦,進而產生大量的熱,最終造成活塞桿過熱。在軸承出現過熱的情況中,首先可能是由于在裝配中軸瓦出現了變形,因此在工作中產生摩擦現象從而產生大量的熱。除此之外,瓦軸與軸徑之間的距離以及瓦背的接觸面積都會對散熱造成影響。在對熱力故障進行處理,要從兩方面來維護壓縮機組運行的穩定性。首先是當天然氣壓縮機組發生故障后,要結合故障發生的機理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制訂維修方案和計劃。
除此之外,在天然氣壓縮機組日常運行中,加大對其循環檢查的力度,對各級壓力、溫度等加強檢查,以便防患于未然。在壓縮機運行當中,密封系統故障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故障。其中出現最為頻繁的故障是泄漏故障,而造成這一故障的原因也很多。在設備長期運行當中,不可避免地發生磨損,這是導致密封系統更新換代故障下的主要因素。設備使用中出現磨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常規的磨損并不會導致嚴重問題的出現,也不會對壓縮機的正常運行造成較大的影響。一旦發生嚴重的磨損問題,造成密封系統故障就會導致壓縮機的性能不斷降低,如果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往往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故障。對密封系統故障進行處理時,首先要對設備進行檢查,對重大磨損的部位第一時間進行修復,避免更嚴重的泄漏事故發生。除此之外,在對密封問題進行處理時,還要加大對密封形式的關注力度。不同的密封形式有不同的優缺點。多種密封形式的組合密封效果更好,但并非所有密封組合都適用于天然氣壓縮機設備。因此,在對設備進行維修時,選擇合適的密封組合方式十分關鍵。
及時更新相關的教材以及教學大綱保證與時代的發展相符合。近些年我國工業技術的高速發展,同時對能源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燃氣工程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推出了很多配套的新技術、工業設備以及材料,以便更好地促進燃氣工程的升級與發展。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燃氣工程的發展趨勢,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首先就是對所涉及的相關知識以及規定進行完善與更新,并有針對性地加強課外訓練與綜合訓練,引導學生自主更新知識,結合對真實事件的分析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大對新型設備知識的普及力度,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實際操作中更好地進入狀態以及解決所發生的問題。
教學模式也是這整體項目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對于新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在總體的學習課程中選擇一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問題的討論與研究,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和動機。最后以辯論的形式評比各種設計方案,由老師進行匯總和優缺點的點評。還有一種就是自主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構建系統知識體系,從而達到學習目標。這種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課教師通過具體的單項任務讓學生能夠更明確學習目標以及學習任務,并且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評估體系與平常的期末考試類似,但新的評估體系除了借鑒傳統的終結式評估外,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評估,以此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在教學中對每個學生實行量化考核,并不是傳統的單憑教師去進行評判,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項任務以及細節。
“燃氣輸配技術與設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個年頭,這個改革過程中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效果與成績。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這個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能從本次教學改革中學到理論聯系實際知識,這樣可以更好地去提升自己,雖然教學模式改革會占用一部分的教學時間以及會有實驗因素的干預,但學生們還是會選擇進行改革期盼著新式的教學帶給他們學習成績的提升。“燃氣輸配技術與設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節約能源以及可持續發展道路都有著很大的意義,能夠更好、更快地推進我國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
在未來我國不斷發展的日子里,要多多學習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做到取長補短,實現自己更快的進步。在“燃氣輸配技術與設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要保持著改革的同時兼顧高效發展努力做到雙一流。同時要去完善關于燃氣的法律法規與政策,保障和促進我國燃氣行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未來的健康高效發展。在設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系統知識體系,并且在改革成果中展現出“燃氣輸配技術與設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