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新疆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圖書館年度報告,即圖書館用客觀事實、數據統計,總結一年來圖書館各項工作現狀及成果的文獻。年度報告既有助于讀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圖書館,也是對圖書館工作的宣傳,同時有助于圖書館發現自身的問題,改進工作提升服務質量。通常情況下,各高校圖書館都有各自收集、統計數據的方法,有不同類型的資料,例如,簡報、活動照片、新聞報道等,有各自編制年度報告的方式、方法。
國外圖書館年度報告的歷史已有100多年,是重要的文獻資料。自1918年起,在英國及愛爾蘭島的566所圖書館當中,絕大多數都出版了關于它們發展狀況的年度報告。雖然英國的《公共圖書館法》對年報沒做具體規定,但編制年報卻是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約定俗成的做法。美國各級圖書館理事會明確規定圖書館需要遞交年度報告,美國聯邦也要求圖書館年度報告,以此作為圖書館評估的主要形式,并從側面反映圖書館政策的實施效果。發布年度報告最早的圖書館為耶魯大學圖書館,該館從1899年就開始發布年度報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而多數圖書館首次發布年度報告均在2000年之后[1]。
我國圖書館的第一份年度報告是由北京大學圖書館發布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年度報告(2002—2005)》,隨后是清華大學圖書館2008年年 度報告。而復旦大學圖書館 2009年度的一份經費支出情況表格在網絡上廣為轉載,成為媒體焦點,引發廣大網友的關注。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開始嘗試編制年度報告。近年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電子書閱讀平臺、新聞類應用等都聚焦讀者數據,相繼推出閱讀報告,如亞馬遜推出的全民閱讀報告,分析了中國讀者的閱讀偏好和趨勢。類似的還有掌閱數字閱讀報告、網易讀書移動閱讀報告以及今日頭條用戶閱讀行為洞察報告等。
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的編制至今沒有明確的規定,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年度報告主要針對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活動進行總結呈現,有的還包括財務情況、人事數據等。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圖書館主頁發布圖書館年度報告。而新疆大學圖書館的年度閱讀報告,主要是針對該館業務工作方面的數據統計,所以該館的報告名稱是“****年閱讀報告”,現已編制三年的閱讀報告。
圖書館年度報告的內容,不同的高校圖書館有不同的側重點,即使是同一圖書館的報告,每年也會有形式、內容的調整和改變。現階段年度報告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綜合類和專題類。綜合類年度報告的內容一般涉及圖書館工作的各個方面,包含經費使用情況、基礎設備、人事數據、讀者服務、資源情況、舉辦的會議、培訓、講座情況,媒體報道等。專題類年度報告就是針對學校或圖書館的某一專題內容進行詳盡的展示,通過深度挖掘數據形成的文獻資料。專題類報告有明確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往往也更能直擊讀者的感受,贏得讀者用戶的更多關注和認可。
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主體內容基本相似,但也會有各自的特色。比如,北京大學圖書館2020年閱讀報告中有兩個令人難忘又感動的細節描述:第一,送書往返里程數5 190.6公里,相當于123個馬拉松;第二,不能返校的畢業生郵寄700余個包裹,3 000多冊圖書回歸燕園。這樣的描述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感受到工作人員默默的付出,起到了很好地宣傳效果。南京大學圖書館2021年度年報告采用大量的活動現場照片,回顧、宣傳了圖書館的黨建活動、迎新活動、讀書節活動等。復旦大學2021年圖書館年度報告名稱為“年度對賬單”,其畫面清新,配有背景音樂,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更能抓住大學生的“眼球”。筆者所在新疆大學圖書館的2021年閱讀報告主要包括:導言、到館訪問、電子資源的利用、讀者借閱及特征、古籍服務、學科服務、信息咨詢服務、設備與空間服務、新媒體與閱讀推廣、年度感謝。因為我館古籍文獻館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開館,所以在2021年的閱讀報告中加入了“古籍服務”這一內容。而其他的內容基本與2019年和2020年相似,可以說我館三年的閱讀報告基本內容的總體框架未變。
年度報告有紙質版、電子版兩種形式的呈現,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在微信和主頁分別發布,具體形式上有PDF文檔、圖文混排、圖片、H5、幻燈片形式,電子書形式等。H5是HTML5的簡稱,即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支持鏈接、二維碼、直接轉發等多種分享方式,是各行業分享信息的新形式。近年多數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應用的形式是HTML5,其具有信息傳播快速、便捷的優勢。
我館2019年第一次開始嘗試編寫閱讀報告。第一年參考了很多其他高校圖書館的年度報告,逐漸確定各自年度報告的內容。從數據收集到打印成冊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2019年的閱讀報告只有紙質版且僅用于館內交流。2020年度報告在2019年的基礎上有了很多改進,不僅有完整的PDF版本,還有圖文混排版本。前者以展示詳盡數據為主,通過專業統計方法將圖書館全年的各類數據做展示和分析;后者使用創新表現手法,對全館全年的主要數據提煉展示給讀者用戶,通過活潑的畫面、明亮的色彩讓讀者直觀了解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總體情況。
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的發布時間有1月份,也有3、4月份左右。比如,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是1月份發布的,而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閱讀報告是在來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發布的。
我館2019年、2020年的閱讀報告是在1月發布。我校放寒假基本是1月中旬,我館預計趕在放寒假之前公布年度報告,給大家呈現一個完整的圖書館成績報告單。這樣必須在兩周之內完成數據收集、整理,報告編制以及發布,由于時間太緊于是我館這兩年的報告數據截取的時間節點都是從前一年的12月份到本年度的12月份。閱讀報告公布后,發現在放假之前公布的反饋效果并不理想,師生們正在忙著考試相關事宜,根本無暇閱讀報告。于是2021年我館對閱讀報告的時間節點做了調整,統計2021年1月到12月全年完整的數據,公布時間也調整到開學3月份左右。這樣統計更能顯示一年完整的數據變化,在做年度比較的時候也能更客觀地進行比較,分析問題。閱讀報告放在來年開學后發布,希望能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盡快讓學生調整學習、生活的節奏。
年度報告對內是一年以來工作成效的梳理,對外是宣傳圖書館的“廣告”。年度報告是反映圖書館活動的文獻資料,是圖書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年度報告的編制與發布是現代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份好的年度報告,能對圖書館的工作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首先,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涵蓋圖書館的所有工作項目,讓對圖書館不甚了解的讀者對圖書館服務內容有一定認識,學會利用圖書館,增加讀者對圖書館的認可度,同時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圖書館活動,提升圖書館在校內的地位。年度報告中體現圖書館以及館員獲獎情況、媒體報道,讓校內外的用戶了解圖書館的工作成果,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
年度報告的數據常常會對近年同一項目數據作對比,比如,電子資源使用下載量近3年對比等。通過這些客觀數據的橫向比較,圖書館領導、館員能清楚看到使用情況的變化,并積極反思背后的原因。如果使用量減少,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如果使用量增加,原因又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年度報告其實也是對館里工作的全面梳理,不要僅僅是埋頭苦干,更要了解自身工作的成績,以便更好地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年度報告一般還會揭示熱門圖書,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圖書借閱量情況考慮圖書采購方向,同時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去閱讀這些經典書籍,也起到了閱讀推廣的作用。
高校圖書館的年度報告中很多數據是以讀者身份來進行對比的。這樣學院能看到學生到館學習次數,以及圖書借閱量等。同學們看到各個學院的對比數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尋找與優秀讀者之間的差距,這些都激勵更多讀者充分利用圖書館。年度報告中會介紹圖書館舉辦的各項活動,通過介紹學生能了解并積極參與到感興趣的活動中。
報告全面客觀揭示圖書館一年的工作進展、服務內容、讀者使用的真實情況,是圖書館一年服務工作的總結,也是其歷史的見證。通過年度報告既鞭策館員更積極地工作,也讓更多的讀者、同行見證圖書館的發展進步,是具有保留價值的歷史見證。
對比其他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我館閱讀報告存在一些不足以及差距。我館年度報告的不足主要表現在:第一,未制定明確的相關工作制度;第二,主頁欄目不夠醒目、不夠明確;第三,內容以及數據的全面性、系統性不足;第四,藝術感、技術水平欠缺。我館從2019年開始編制閱讀報告,起步時間較國內其他院校圖書館晚,同時閱讀報告的編制、公布以及相關工作,沒有形成制度性、統一性的規定。這樣不利于我館閱讀報告編制工作的持續發展以及宣傳工作。當然我館編制閱讀報告時間較短,很多工作還在探索階段,所以變動時有發生。比如,2021年報告公布時間較前兩年做了調整。2019年的閱讀報告沒有在我館主頁上進行公布,2020年的報告雖在主頁上進行了公布,但不夠醒目,讀者查找不便造成閱讀報告公開化程度低,沒有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2021年閱讀報告制作較第一年明顯有了改進,但和其他高校圖書館相比仍然可以看出我館的報告形式簡單,內容不夠全面深入。閱讀報告受限于內容篇幅等原因,其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入性往往不足。報告整體的設計感不強,圖文布局、切換、排版有待改進,缺少動態的效果,同時也暴露出相關人員的現代媒體處理技術水平較低。
我館閱讀報告編制僅有三年時間,時常發生新問題沒有能及時得到解決的情況,同時報告編制需要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建立和完善圖書館閱讀報告工作機制,是做好圖書館年度報告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工作實現持續性的制度保證。首先,將圖書館閱讀報告編制工作列入圖書館的例行工作,組建成立專門編撰團隊。其次,制定閱讀報告編制工作規則與流程以及信息報送機制。再次,建立年度報告審查、發布、使用、評價及信息反饋機制。最后,建立技術培訓機制,培養較高綜合業務素質的編撰隊伍。
對比其他高校圖書館年度報告,我館的閱讀報告應補充內容,多一些橫向比較,比如,可適當增加一些與名校圖書借閱量排行榜比較,激勵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尋找學習的差距。數據的挖掘應更深入、更全面,不僅有不同學院之間的比較,也應有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等其他對比維度。
閱讀報告的形式也應更多樣化,彰顯我館特色,如地域特色、服務特色等,不要拘泥于一個框架或是標準。閱讀報告的編制需要不斷突破、創新,如新穎的主題、新技術手段、新藝術表現手法等。注重提高報告的藝術美感,以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感受。當然有突破也要有嚴謹,閱讀報告作為一份歷史記錄呈現,其資料尤其數據方面必須做到客觀與真實。報告必須在公布之前多人多次審核,認真核對數據、文字。報告中大量的數據統計來源多樣,有可能存在數據不完全一致的現象,所以審核報告時要反復確保數據的準確與完善。
我館閱讀報告不僅要在校內宣傳,也要擴大校外的影響力。為此應確立年度報告工作的交流機制,多和其他圖書館交流,以工作交流會等形式及時分享年度報告編纂經驗,交流報告編寫心得,開拓工作思路,提升報告編寫水平,同時相互學習的過程本身也是相互宣傳、影響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