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秀清 周 昂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被《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列為18個學習任務群之首,規定必修階段必須完成一部學術性著作(《鄉土中國》)和一部長篇小說(《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必須突出“整”字,教材雖然提供了六個參考學習任務,但學生在進行六個學習任務的深層次研讀之前,必須先完成整體通讀,才能具備專題任務研讀的基礎與底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整本書閱讀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11
整本書閱讀教學要做到內容和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如果我們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容簡單地認定為,籠統地去閱讀這本書,恐怕有失偏頗。進入單元教學的整本書閱讀,課程內容主要應當是“任務”。“這本書”中哪些內容具有教學價值,如何將之教學化?重要的依據是體現國家意志的統編教材。教材中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任務”是依據“這本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設計的,形式多樣且富有啟發性,四五個任務構成前后關聯的結構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序列,旨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深入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和經驗,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單元的教材設置了六個學習任務:把握《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體會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品味日常生活描寫所表現的豐富內涵,欣賞小說人物創作的詩詞,設想主要人物的命運或結局,體會《紅樓夢》的主題。這六個學習任務和《紅樓夢》這本書共同構成了本單元的課程內容,并且為我們實施課程指明了方向。
遵循新課標整本書閱讀精神及語文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結合教學內容的規定性,我們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
1.閱讀《紅樓夢》全書,體會作者日常生活的細膩敘寫中寄寓的深刻思想內容與豐厚文化內涵,了解小說展現的社會風貌和生活習俗,領悟小說深厚的社會內涵。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跳讀與猜讀等閱讀方法,梳理小說主要情節,理清情節主線,把握小說情節精巧的藝術結構;培養讀書的耐性和興趣,構建并積累閱讀長篇小說的方法和經驗。
3.理清人物關系,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復雜的性格,把握文本的豐富內涵和精髓,深入探究作品的內涵和主旨。
4.分析小說的藝術手法,整體把握小說的藝術價值,獲得審美感悟,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品味和欣賞小說語言,撰寫故事梗概和作品提要、讀書筆記,學寫綜述,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和運用能力。
美國學者艾德勒和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閱讀是有層次的: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其中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就是我們面對整本書時首先要做的通讀。書中指出,檢視閱讀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有系統的略讀,建議讀者從書名、序、目錄等方面著手,對書本做一個淺表的、整體性的了解,為進一步閱讀指明方向,甚至可以借此來決定這本書是否有繼續讀下去的必要。這種檢視閱讀事實上就是一種自主導讀。
為了了解學生的前閱讀狀況,我們首先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學生對《紅樓夢》的了解很有可能不是來自對原著的閱讀,或者即使有閱讀,也缺乏深度閱讀。基于問卷結果,我們認為《紅樓夢》導讀課的重點在引導:引導學生理性分析自己《紅樓夢》閱讀基礎的厚薄,引導學生積極消除與經典之間的隔膜,擺脫畏難心理,引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通讀計劃,尋找合適的閱讀方法。
鑒于此,我們將《紅樓夢》導讀課的目標確定為:
1.形成對《紅樓夢》初步認識,激發通讀小說的興趣,瀏覽1—5回的部分內容,感受小說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
2.制定閱讀計劃,整體感知小說復雜、精彩的藝術架構;做好閱讀梳理的準備,形成較為理性的閱讀預期,積累閱讀長篇章回體小說的方法,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3.借助章回體小說的特征,學習略讀、精讀、跳讀、聯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初步了解小說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厚的文化內蘊、匠心獨運的藝術技巧,為深入探究作品的藝術價值、收獲審美感受與精神成長做準備。
4.嘗試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從作品中汲取營養,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心理,并自主進行思考與探究。
導讀課上,我們圍繞導讀目標設置了三個師生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
其一,整體閱讀有方法,師生共同練成獨門秘籍。借助初中及閱讀《鄉土中國》時積累的閱讀經驗,對學生進行讀法上的指導,建議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借助“五步”閱讀法(瀏覽——略讀——精讀——研讀——重讀),利用章回體小說的特征,結合猜讀、跳讀、聯讀等方法,立足整體、重點突出地完成《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

五步閱讀法

?
其二,借一斑窺全豹,師生共讀第6回,為精讀做示范。為了增強同學們的精讀意識,培養精讀能力與閱讀耐性,我們選取了“劉姥姥一進大觀園”這個情節,師生共同開展了精讀示范,讓學生認識到即使像劉姥姥這樣的“千里之外,芥荳之微”的小人物,在《紅樓夢》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曹雪芹安排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再次讓讀者領略了賈府生活的富貴、關系的復雜。同時,我們還借助這個情節,給學生進行了聯讀示范,啟發學生由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聯讀二進、三進榮國府,感受曹雪芹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慘淡經營,在激發學生深度閱讀的欲望的同時教會他們精讀深思的方法。
其三,我對閱讀有期待,結合本節課所學,規劃自己的閱讀。有了目標定位,方法指導,閱讀示范之后,學生進行閱讀規劃就順理成章了。此時我們需要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案,在班級閱讀墻上與大家分享,利用高一上學期寒假,完成全書通讀。指導學生在通讀過程中,要注意留下閱讀痕跡,發掘并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為通讀后的專題研讀做準備。在鼓勵同學們自主制定閱讀計劃的同時,針對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我們也可以給出參考計劃:

十六天通讀計劃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檢視閱讀中的第二種閱讀方式為粗淺的閱讀。它是在“有系統的略讀”的基礎上,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這種完整、連貫的“粗讀”就是我們《紅樓夢》通讀課要達成的目標。
鑒于此,我們將通讀活動課的目標確定為:
1.分享交流寒假通讀成果,梳理小說的情節主線,形成對《紅樓夢》的整體認知,初步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
2.借助瀏覽、略讀、跳讀、精讀等閱讀方法,積累閱讀長篇章回體小說的方法和經驗,提高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學品位與鑒賞能力,深入探究作品的藝術價值,從中獲得審美感受,收獲精神成長。
3.培養問題意識與研讀意識,激發閱讀興趣和期待,逐步消除閱讀焦慮,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與內涵。
通讀活動課上,教師變身活動的指導者,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策劃活動,組織活動,參與活動。課前,師生圍繞通讀要“整”的活動目標設置了四個活動環節:
環節一:我來八卦榮寧府。這個活動環節意在突出前5 回的綱領性作用,讓學生圍繞“一筆繪出紅樓夢境”“說長道短八卦人物”“前世今生因果緣起”三個主題,立足前5 回,說長道短,對賈府的環境,主要人物的關系、命運等內容進行梳理,對全書形成整體性認識。
在“一筆繪出紅樓夢境”主題展示中,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A 組根據第二回冷刀子興演說的榮國府,繪畫出人物關系圖譜,B組根據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繪制榮寧二府的布局圖,別選派成員,結合圖譜解說閱讀成果。在“說長道短八卦人物”主題展示中,要求學生分組展示自己小說中的人物并制作圖簽,配上判詞和自己對人物的簡單評說,并簡要闡釋自己的圖鑒設計意圖。在“前世今生因果緣起”主題展示中,要求兩組同學事先領取任務,A 組講述前世因緣,B 組講述今生故事,展示限時一分鐘,看看哪組概括得更精彩更全面。
環節二:七嘴八舌說紅樓。在這個環節,我們重點關注6—120 回,采取“你來抽‘回’我來說”小組對抗活動。活動前,兩個對抗小組分別將自己認為能難住對方的回目制作成花簽,課堂上采用抽花簽的形式確定需要復述的回目,為了完成此項活動,同學們不僅需要通讀全書,還會主動利用回目來對章節內容進行概況,有助于學生形成對作品的整體認識,加強通讀印象。
環節三:看看誰是解夢人。在深入理解前5回的作用,初步粗讀6—120回的基礎上,本環節我們致力于讓學生尋找一個情節主線,借助聯讀的方法,從整體上把握小說情節發展的脈絡,活動中學生圍繞“一個家,一部盛衰浮沉的史詩”“一個人,一曲悲歡離合的哀歌”“一件事,一種慘淡經營的匠心”幾個方面,對自己情節梳理的結果進行了分享,從家族興衰、人物命運、愛情悲劇等多個側面展示了《紅樓夢》錯綜復雜、曲折離奇的情節。
環節四:夢成癡絕問紅樓。這個環節屬于閱讀的提升環節,主要分兩個部分:1.一讀癡絕處——旨在通過交流展示自己深入研究某一部分的讀書札記,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局部進行深入研讀,為接下來的六大專題任務研讀做示范,消除學生對深入研讀的畏懼心理;2.有夢問紅樓——旨在引導同學們對自己閱讀過程中感興趣,但未來得及深入研究的問題進行梳理,形成進一步的閱讀期待。“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后盡你可能地找出答案)。這是絕不可或忘的原則。”[2]經過交流、分享與問題梳理我們會發現,學生深入研讀的部分和梳理出來的主要問題往往與教材提出的六大學習任務不謀而合,這也會讓學生產生進一步研讀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導讀課與通讀課是整本書閱讀的開始,也是整本書閱讀繞不過去的步驟,本文基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基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總體教學目標,就《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與通讀進行了探索,借助導讀課引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幫助學生回顧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制定整本書閱讀的計劃;通過通讀活動課,幫助學生梳理回顧小說的主要情節,加深對小說的整體性認識,并嘗試從不同角度對小說進行一些深入思考。有了以上導讀課與通讀課的鋪墊,教材規定的《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六大專題研讀任務才可以依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