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同旺
為貫徹《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五項管理”等政策精神,山東省濟南市明星小學全體教師展開了深入分析和探討,借助創建智慧校園示范校的機會助力“雙減”落地。
找到校外培訓遍地開花的根源。家長并非教育專家,當發現學生在校學習的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時,看到身邊其他人紛紛求助校外培訓,便做出了同樣無奈的選擇。家長重視選拔性考試,被教育焦慮裹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校外培訓的火爆,校內和校外課業的疊加,給家長和孩子帶來了雙重負擔。
深刻認識“雙減”的意義。國家通過“五項管理”從學校層面解決了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又禁止校外培訓機構利用節假日開展以成績為導向的學科培訓。逐級督導,使“雙減”有政策可依。學校多次召開會議,集體學習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深刻認識“雙減”表面上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際上是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而做出的必要調整。這是國家從戰略高度提出的利國、利民、利未來的大事,也是一項錯綜復雜的艱巨工作。
應對“雙減”帶來的改變。一是參與教育的主體改變,變為家長、學生、校內教師。二是教育地點改變,課后主戰場由家庭、教育機構轉移至學校。三是學生學習任務改變,由家庭作業、校外作業變為僅有校內作業。四是教師負擔加重。五是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及相關制度亟須作出調整。六是育人目標由重在智育轉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當“課內不足課外補”這條路被堵上,本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原則,輔導學生的家庭課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任落到學校身上。
借智慧校園建設助力“雙減”落地。由于生源主要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一直將打造藝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創新型校園作為著力點,申報了濟南市智慧校園。教師們借助智慧校園的建設展開了以下探索。
第一,在線作業,精準摸排。學校將“雙減”政策傳達給家長,了解家長和學生的課后服務需求。第二,量化統籌,在線智選。設置七彩體育、課后輔導、明星特色三個版塊,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個人特長選擇任務,做到課課不缺人。第三,智慧打卡,溫情考勤。為讓教師圓滿完成課后服務,學校實行動態打卡制度,周報考勤進行總量控制,符合國家法定時間即視為滿工作量。第四,動態可顯,云端共備。備課組長組織教師通過教學助手“我的云文檔”同備一課,統一知識點,統一教學重點難點,讓教師明確教什么,讓學生明確學什么,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性化備課。第五,化整為零,線上教研。減時不減質、減量不減質,教師利用碎片時間和在線平臺,突破時間與地點的局限性進行研討。第六,在線智測,精準施策。學校利用濟南市資源公共平臺,每周兩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進行在線智測,為課后分層輔導、作業分層布置提供數據支撐。第七,五項管理,動態警示。將教師自查和學生、家長調查相結合,進行線上摸排調查,數據自動量化,未達到要求時自動進行警示。第八,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給每個班級配備電子班牌,展示課后七彩體育活動開展、作業輔導等情況,學校擇優推送給家長。第九,智能物聯,保駕護航。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學校在班級和樓道安裝“掌上看家”系統,隨時了解學生動態。
學校利用智慧校園建設搭建的信息化平臺,優化課程建設、作業管理、課堂教學及評價體系,推進隊伍建設、教育科研和家校溝通,以“智教”回應“雙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