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嘉,朱怡欣
鼻咽癌是我國高發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約為3.26/10萬,而放療是臨床治療鼻咽癌的根治性方法[1-2],有報告顯示,經放療干預鼻咽癌病人5年生存率超過了75%,且病死率明顯降低[3-4]。但其他研究報告顯示,經放療后鼻咽癌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如營養不良、放射性皮炎等,對病人軀體、心理危害較大,導致其生活質量顯著降低[5-6]。我國住院腫瘤病人中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80%,其中鼻咽癌病人占比較大,而經營養學診斷治療病人小于30%,有研究顯示,鼻咽癌放療病人營養不良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有放療周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張口受限等,病人正常進食受到影響,機體營養需求難以得到保證[7-8]。研究基于文獻查閱法、專家函詢法確定鼻咽癌放療病人營養支持護理措施,據此制訂方案,并探究其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療病人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病理學檢查等確診為原發性鼻咽癌;預計生存期超過1年;確定行放療;無其他惡性腫瘤;無臟器功能異常;意識清晰,了解研究項目。排除標準:既往有放療史;病理學診斷為非原發性鼻咽癌;放療前營養狀況較差;伴有胃腸道疾病等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的疾病;因死亡或其他原因退出。根據基礎資料有匹配性原則分組,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60.49±4.18)歲;臨床分期:Ⅰ~Ⅱ期18例,Ⅲ~Ⅳ期22例;放療周期(6.39±2.08)周;干預血清白蛋白(Alb)(31.28±3.29)g/L;干預前前白蛋白(PA)(198.39±11.28)mg/L,血紅蛋白(Hb)(98.39±8.28)g/L,淋巴細胞計數(TLC)(1.98±0.82)109/L,轉鐵蛋白(TRF)(1.92±0.51)g/L。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1.02±4.02)歲;臨床分期:Ⅰ~Ⅱ期17例,Ⅲ~Ⅳ期23例;放療周期(6.41±2.04)周;干預前Alb(31.40±3.22)g/L,PA(199.02±11.18)mg/L,干預前血紅蛋白(Hb)(99.02±8.21)g/L;干預前淋巴細胞計數(TLC)(1.96±0.80)109/L;干預前轉鐵蛋白(TRF)(1.94±0.52)g/L。兩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放療周期、干預前PA、Hb、TLC、TR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①常規健康宣教。發放“鼻咽癌放療病人健康手冊”,并結合手冊開展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鼻咽癌知識、放療作用與毒副反應、營養不良與營養管理、護理支持等,教育時長40 min;②含漱康復新液。放療期護理人員指導病人含漱康復新液,每次含漱3~5 min,每天含漱3次[9];③營養狀況評價。定期測定病人營養學指標,包括ALb、PA、Hb如出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干預措施。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營養支持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1.2.2.1 制訂鼻咽癌放療期營養支持護理方案。①文獻檢索證據:研究以中文關鍵詞:“鼻咽癌/鼻咽癌放療”“營養不良/營養”“影響因素/護理方案/管理策略”,英文關鍵詞:"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Malnutrition/Nutrition Support Nursing/Nutrition Management",經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PubMed等檢索相關文獻,檢索樣式為“鼻咽癌放療”“營養不良”“影響因素”或“鼻咽癌放療/營養/護理方案”;檢索得到相關文獻共22篇,通過對文獻內容的閱讀,篩選無關、重復、低質量文獻共6篇,最終納入文獻共16篇,提取文獻中所涉護理證據,涉及營養不良危險因素、營養不良風險評估、喂養方式選擇、口腔黏膜反應預防護理、張口困難改善護理、營養食譜療法6方面,得到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4個。②設計函詢問卷:研究設計的函詢問卷分為3個模塊:第1模塊為調查說明,其內容包括調查目的、調查方法、注意事項等;第2模塊指標評價,就指標重要性情況向專家提問,基礎格式為“您如何看待指標XX的重要性”,對應選項有“一點兒不重要(1分)、不重要(2分)、有點重要(3分)、重要(4分)、非常重要(5分)”;第3模塊為專家信息調查,包括年齡、工作年限、學歷水平、職級、職務、研究熟悉程度、判斷依據;將上述問卷作為第1輪函詢問卷。③開展專家函詢:遴選函詢專家。研究選擇鼻咽癌放療、營養管理領域的高年資護士、醫師為函詢專家,共10人。遴選標準:工作內容涉及鼻咽癌放療護理、營養管理;工作年限超過10年;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有專家函詢經驗;對本研究有一定興趣,自愿加入函詢組;完整參與了2輪專家函詢。專家函詢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3月;2019年1月1日開展第一輪函詢,護理人員采用電子郵件方式進行函詢,提前收集函詢專家常用郵箱,并通過QQ郵箱建立群發組,將第1輪專家函詢問卷以附件形式群發至各專家,并在郵件正文說明郵件回復時間,即1月31日前;2月1日起,對函詢專家回復郵件內容進行整理,包括統計函詢指標評分、函詢意見、專家基礎信息,結合專家意見對函詢指標實施增加、剔除、修訂操作,刪除第1輪專家函詢問卷中專家基礎信息部分,得到第2輪專家函詢問卷;3月1日向函詢專家發送第2輪函詢問卷,并于3月31日回收問卷,結合專家意見再次修訂指標,形成營養支持護理方案;指標剔除標準:重要性評分小于3.5分,變異系數大于0.25。
1.2.2.2 營養支持護理方案在鼻咽癌放療中的應用 研究根據營養支持護理方案開展護理工作,采用方案中提出的營養風險評估工具對病人營養狀況實施評價,預測營養不良風險,針對營養不良中高危病人及時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同時,根據病人實際狀況選擇合適的喂養方式,并在放療期采用綠茶烏梅冰刺激、清熱利咽湯預防口腔黏膜反應,采用口腔瑜伽操、熱敷療法緩解張口困難,指導家屬按營養食譜為病人烹制食物,并督促其進食。
1.3 評價指標 ①營養狀況。護理干預4周后,護理人員測定病人營養學指標,并統計出現營養不良的病人例數;營養學指標包括Alb,PA,Hb,TLC,TRF,其中Hb正常范圍為120~160 g/L,ALB正常范圍為35~55 g/L,PA正常范圍為280~360 mg/L,TLC正常范圍為>2.5×109/L,TRF正常范圍為2.20~4.0 g/L[10-11];研究采用病人提供的主觀整體營養狀況評量表(PG-SGA),量表包括體重、膳食攝入、癥狀表現、活動與功能、疾病與營養需求關系、代謝需要量、體格檢查7項,并根據量表總分分級,包括A級(營養良好)、B級(可疑或中度營養不良)、C級(嚴重營養不良),統計B級、C級病人例數,計算營養不良發生率[12-13]。②生活質量。干預4周后采用QLQ-C30量表評價病人生活質量,該量表適用于評價癌癥病人生活質量,量表有5個功能領域,分別為軀體、角色、情緒、認知、社會,3個癥狀領域,分別為疲勞、疼痛、惡心嘔吐,6個單一條目,1個總體健康,總計30個條目,第1條目~第28條目均采取Likert 4級評分法,分值范圍1~4分,第29~30條目采取7級計分法,分值范圍1~7分,計算各領域粗總分,即條目得分和除以條目數,并將粗總分轉化為0~100標準分,除癥狀領域外其他領域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58~0.834,信效度表現良好[14-1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定性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函詢專家情況 ①函詢專家一般信息。共10人,年齡(45.34±5.29)歲;工作年限(17.23±3.18)年;文化水平:本科6人,研究生及以上4人;職稱級別:中級職稱6人,副高級或高級職稱4人;職務:科室護士長3人,放療科醫師3人,腫瘤科或耳鼻喉科醫師2人,營養師2人。②函詢專家權威度。專家權威度(Cr)=[專家熟悉度(Cs)+判斷依據系數(Ca)]/2,將專家函詢所得Cs、Ca代入計算公式,Cs為0.846,Ca為0.902,得到Cr= 0.874。③函詢專家積極性。借助問卷調查回收率評價函詢專家積極性,第1輪、第2輪專家函詢發放問卷分別為11份、10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10份、10份,回收有效率為90.91%、100%;第1輪函詢提出意見專家有10人,第2輪函詢提出意見專家有8人,計算得到第1輪、第2輪意見提出率分別為100%、80%。
2.2 函詢意見協調程度 第1輪、第2輪專家函詢意見肯德爾和諧系數見表1。

表1 第1、2輪專家函詢意見肯德爾和諧系數
2.3 專家函詢結果 研究結合2輪專家函詢所得指標制訂營養支持護理方案,包括一級護理指標6個,二級護理指標17個,指標重要性評分、變異系數(CV)、權重見表2。

表2 營養支持護理方案中指標重要性評分、變異系數、權重
2.4 營養支持護理方案應用效果
2.4.1 兩組營養狀況比較 觀察組病人Hb,PA,ALB,TLC,TRF 5個營養學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50%,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見表3、表4。

表3 兩組病人營養狀況比較
2.4.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病人生活質量QLQ-C30量表功能領域、總體健康、單一條目3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癥狀領域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 單位:分
梁嵐青等[16-17]研究顯示,鼻咽癌放療病人營養狀況與生活質量存在相關性,而放療毒副反應、疼痛不適、放療周期等均屬于病人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當前臨床針對鼻咽癌放療病人強調加強營養支持,但對放療毒副反應預防護理缺乏關注,尚未構建起完善的營養支持護理方案。
本研究通過文獻檢索、專家函詢確定鼻咽癌放療病人營養支持護理證據,設計營養支持護理方案并加以應用,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Hb,PA,ALB,TLC,TRF 5個營養學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50%,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觀察組病人生活質量QLQ-C30量表功能領域、總體健康、單一條目3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癥狀領域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遵循高標準遴選函詢專家,所選專家工作年限均超過10年,且有函詢經歷,權威度系數為0.874,第1輪、第2輪專家積極性系數分別為0.909和1.000,第1輪、第2輪意見提出率分別為100%和80%,提示函詢專家權威度高,所提出意見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反映行業主流意見;同時,專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函詢過程,并給出自身意見,能促使指標、方案盡可能完善,保證了營養支持方案的實際效果。研究所設計的營養支持護理方案涉及營養風險因素、營養風險評估、喂養方式選擇、口腔黏膜反應預防、張口困難改善、營養食譜療法6個方面,實現了對鼻咽癌放療病人營養不良危險因素的針對性干預,能從不同層面開展護理工作,以改善病人營養狀況。通過對營養不良危險因素的分析,能明確臨床護理干預方向,能增強護理干預有效性,而采用NRS2002、PG-SGA量表及回歸分析法預測模型不僅能及時了解病人營養狀況,還能實現對營養不良風險的預測、分級護理干預,為臨床制訂預防護理計劃提供依據,有助于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綠茶、烏梅有廣譜抗菌效用,且對口腔細菌繁殖生長有抑制作用,還可刺激味覺反射,而冰刺激能促進口腔黏膜血管收縮,綜合作用下能緩解口腔黏膜反應,改善病人食欲,進而改善其營養狀況[18-19];清熱利咽湯有清熱利咽效用,有助于緩解咽喉腫痛、口腔黏膜潰爛,進而緩解進食困難,調節營養狀況[20]。口腔瑜伽操能實現對顳頜關節及局部肌肉組織的有效鍛煉,緩解關節、肌肉僵硬癥狀,促進張口功能恢復,而局部熱敷干預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張口困難,降低疼痛程度,有助于病人實現經口進食,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21]。研究結合鼻咽癌放療病人情況設計了營養食譜,食譜包含食物有滋陰生津、利咽潤燥效用,可緩解放療不良反應,改善病人食欲,進而調節營養狀況。
綜上所述,營養支持護理方案在鼻咽癌放療病人中的應用,能改善營養狀況,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提升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