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東
(1.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浙江寧波,315000;2.浙江大學寧波研究院,浙江寧波,315100;3.浙江大學,浙江杭州,310058)
校友是高校發展的重要資源,校友文化是在母校和校友的交互影響中逐漸積淀形成的,是高校實現全面育人的重要載體。高校應積極開展校友文化建設,以多種方式傳承與創新校友文化,有效發揮校友文化的教育、激勵、引導和凝聚作用。
高校校友文化是由校友和學校共同創造的,是由校友成長的文化背景和成長環境、校友的愛校情懷和自強不息的成才精神、辦學的優良傳統和人文精神、學校相關的校友工作等要素構成的總和,是一種以學緣關系為基礎的共同體文化。[1]以校園精神為宏旨,在長期育人活動中形成的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之間具有鮮明個性和特色的精神互動、情感維系、溝通聯絡、合作交流、服務回饋等,是高校特有的寶貴財富。
校友之間有著天然的情感維系和理念認同,這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校友文化也折射出校園傳統文化、校園人文精神、愛校榮校情懷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元素等。[2]校友文化是凝聚校友、吸引校友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傳承學校精神、擴大學校影響、增強學校合力、吸引學校發展的重要載體。[3]校友文化的根基在母校,弘揚的主要力量是校友(包括在校生),它作為一種與母校、校友有關的社會文化,已然成為高等院校辦學的另一種“軟實力”。積極健康的校友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學校精神是一所高校的靈魂,它潤物無聲地浸潤師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范式,引領著師生的價值觀念,在教育人、塑造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校友情懷包含了校友對母校和教師以及校友之間的感恩之情、歸屬感、認同感、責任感等多種感情,終生維系,不可割斷。校友情懷為校友文化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各種校友活動的開展,可以聯絡校友感情,展示校友風采,讓校友文化在形式多樣、富有活力的校友活動中得以傳承與彰顯。校友活動有助于校友文化的創新發展,是培育校友文化的重要途徑和中堅力量。
在城市發展中校友經濟日益體現出其重要的社會經濟價值。校友會寬廣的交流平臺可以開創校友經濟發展的新平臺,深化在物質、文化、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逐步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校友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高校與社會各界溝通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事業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校友文化作為承接高校及校友間聯系的紐帶,在促進高校興校辦學、健康發展以及激勵校友事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高校校友文化是具有豐富內涵和重要價值的特殊文化,建設并培育校友文化,有助于培養校友深厚的母校情結及對母校教育的認同,對推動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凡意義。
校友是高校精神和文化的具體傳承者、傳播者、踐行者,影響并彰顯了學校的社會聲譽和辦學理念。因此,校友資源開發和校友文化的持續推進,是高校履行文化傳承職能、承擔文化傳承創新使命的重要渠道。一批批秉承校園文化精神的莘莘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將高校精神傳承發揚,可激勵全體師生的昂揚斗志和前行步伐。
校友文化以其獨有的生動性和滲透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獨特的魅力和作用。優秀校友的奮斗歷程和寶貴人生經驗,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和教育規律,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為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體驗職業生涯、涵養家國情懷提供指引和支持。
高校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復合型、發展型、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他們中有政界領導、專業能手、商場精英和創業先鋒等各類先進典型。校友可以依托自身的資源和優勢,為母校的產教融合、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等搭建平臺。這對于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高校無疑是一筆珍貴的財富。[4]
校友文化作為高校的另一種“軟實力”,把大學教育變成一種終身的文化認同。當前,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型為大眾教育,校友文化作為學校教育成果的檢驗,也可以衡量校友對母校的忠誠、熱愛和認同的程度,成為體現高校“軟實力”的重要發展特征。
優質的校友資源是高校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大潛在能量。校友是學校發展中頗具親和力和潛力的優質資源,他們的成長足跡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經驗總結。用身邊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校友事例開展教育活動,更容易引起學生創新創業的共鳴,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
校友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跨校園內外的系統工程,重視這一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化和拓展。高校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確定校友文化的建設思路。
對高校而言,一個完整且成熟的校友會建制體系將會提升其社會影響力。校友工作應注重弘揚高校的文化精神,充分發揮校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培養學生的學校認同感和奉獻精神。此外,高校應擺脫以往只重視個別校友的思維局限,做到關愛每一名學生,使學生在校內就能形成比較積極的校友意識。
高校校友文化通過校風、校訓、校歌、校史、校慶、校旗等多種媒介傳遞到校園的每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生發出以母校為榮的自豪感。高校的獨特文化精神往往凝聚在學校的發展史中,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史這一有利資源,加強校史、校情教育,讓學生了解母校的光榮歷史和奮斗歷程,感受母校的治學精神和辦學理念,啟迪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明確目標,增強學生對母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高學生愛校榮校的意識。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趨發展,高校應秉承“關心校友,服務校友”的理念,充分利用短視頻、微信、微博、QQ、電子郵件、校友網站等媒介進行校友聯絡工作,構筑校友與母校之間良好的聯絡平臺和暢通的溝通渠道,發揮網絡的引導教育和溝通交流的功能,總結各地、各組織開展校友工作的經驗。同時,高校應倡導并營造積極良好的校友網絡文化氛圍,增強母校對校友的親和力,從而凝聚廣大校友,逐漸形成有學校特色的、健康的校友網絡文化精神。
校友文化建設離不開有效的載體。一要加強校友動態的信息庫建設,并逐漸把信息庫建設成功能強大的校友資源庫;二要強化領導,以思政教育為引領,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創建校友育人教育生態載體;三要加強校友文化氛圍營造,讓每名校友回到母校都能找到“經驗擎”,如圖書館里的一張書桌、留存校友在校學習及生活時的檔案等;四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校友活動,努力培育以“愛校榮校”“與母校共榮辱”為核心價值的校友文化,強化校友的母校意識,實現母校和校友的雙促發展。
努力為廣大校友提供服務與幫助,是維系和強化校友情感的重要方式。高校要有計劃地組織協調校友活動,深入開展感情聯絡活動,凝聚廣大校友的情感與力量,集聚和發揮校友的各類資源。同時,樹立“服務今日在校生,贏得明日新校友”的理念,集中力量給予學生良好的成長環境與條件,優化學生在校期間的就讀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母校的情懷,不斷激發學生熱愛、感恩母校的情感。
高校的校友分布具有較強的行業、地域特征,搭建學校與校友間的交流合作平臺,應積極尋求學校發展需求和校友意愿的契合點,進一步開展多方位的產學研合作,建立穩定的學生就業實習基地。例如,聘請優秀校友擔任學校創業就業導師,開拓校友積極參與、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從而進一步凝聚合作力量,促進校企合作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在高校文化價值的傳承中,校友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歷了校友工作的重視開展和校友文化的凝聚積淀,校友文化的價值在實踐中日益凸顯,傳承與發展已成為貫穿高校校友文化建設的主線。這需要高校高度重視校友工作。校友工作以服務校友、母校和社會發展為宗旨,高校應完善校友工作體制機制,積極打造“開放、共享、協同、聯動”的校友工作格局;應建立規范化的傳承模式,努力實現校友工作的良性互動發展。高校校友文化建設可以采取以下路徑。
校友文化是在母校和校友的交互影響中逐漸積淀形成的,長期以來,校友文化在高校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激勵作用、引導作用和凝聚作用。因此,高校應精心培育校友文化,通過組織豐富的校友文化活動,增強校友文化的生命力、引領力和輻射力,打造校友文化品牌。例如,舉辦校友返校聯誼、集體婚禮、校友講壇、校友“雙創”、校慶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友活動,不僅能夠讓校友與昔日同窗和教師一起重溫時光、暢敘友情、回憶青春,而且能夠充分整合校友資源、凝聚校友力量、塑造校友文化品牌。
高校校友具有地域分布廣闊、行業覆蓋眾多、層次跨度全面、資源掌握豐富等特點,是促進學校發展的優質資源和后援力量。校友在各行各業的模范事跡,如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在企業中的卓越成就等,都能反映學校教育的成功,能集中體現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高校應不斷完善校友走訪聯絡機制,挖掘各行各業優秀的校友資源。基于優秀校友資源,高校可以組織開展“尋訪最美校友”活動,展示優秀校友的風采(包括就業創業的生涯歷程等),讓優秀校友的事跡成為教育學生的鮮活教材,傳遞校友文化正能量,激勵學生奮發進取。這一做法不僅可以拓寬育人渠道,而且能夠加強高校與校友的聯系和互動。
校友情懷的培育是校友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高校應把校友文化活動貫穿于新生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求職就業教育、感恩教育、實習實踐、校園文化活動等各個方面。具體做法如下:組織參觀校史館、黨建館等,加強校史校情教育,增強學生的歸屬感;邀請優秀校友走進課堂,加深學生對學校文化和校友身份的認同和理解;建設校友文化長廊,宣傳優秀校友的事跡或介紹校友企業等,將他們的人生軌跡加以留存;鼓勵校友所在單位或企業來校招聘,增強學生愛校榮校的意識;組織與校友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如“請與母校保持聯系”的“畢業周”活動、“培養校友意識從大一開始”的“迎新周”活動等,以此服務畢業新校友和新生,并形成系列特色和品牌效應;在校慶活動中融入和凸顯校友文化,引導學生傳承校友文化。
高校可以不斷挖掘校友資源,聘任優秀校友擔任學生的導師,建立校友導師隊伍。一方面,這一做法可以充分發揮優秀校友的榜樣引領作用,搭建校友與學生的互動平臺,實現信息、知識、資源與經驗的共享與傳遞,促進學生的學業成長和職業發展。另一方面,這一做法可以創新校友服務聯絡平臺,有效促進高校校友文化的傳承。
高校應積極培育和增強校友工作骨干力量,將校友工作部門、各二級學院、各級校友分會的負責人和聯絡人、校友工作學生骨干和志愿者隊伍建設成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質、良好文化素養的專兼結合的校友工作管理隊伍。高校可以組織一批熱心校友工作的積極分子參與校友會的工作,將校友工作規劃和日常工作計劃落到實處。同時,高校應注重校友工作隊伍的技能提升和方法完善,以此促進校友工作的順利開展。
提升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設水平,運用新媒體技術構筑校友與母校聯系的網絡平臺,是校友文化傳遞的重要途徑。高校應完善校友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將其建設成為具有展示、宣傳、聯絡和查詢功能的宣傳平臺,成為傳播母校信息、宣傳校友業績、聯絡校友感情、反映校友動態的高效平臺。多種宣傳平臺的同時運行、母校發展動態和校友信息的及時發布可以提升各級校友組織的綜合服務效能,更好地凝聚校友,促使校友文化蓬勃發展。
校友文化是引領在校生成長的活躍因子,是高校育人成果的集中體現。高校應努力拓展校友文化活動載體和傳播媒介,積極推進“校友文化進班級、進課堂、進社區”工程,著力建設“母校關懷校友,校友情系母校,學校和校友共同發展”的校友文化,提升校友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高校還可以探索實施校友文化品牌戰略,有效推動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不斷完善,逐步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友文化,從而充分發揮校友文化在凝心聚力、促進育人中的積極作用。
高校應健全校友服務體系,多渠道為校友提供服務,實現校友服務的個性化;應充分發揮“家”“橋”“樹”的作用,凸顯學校與校友共生共榮的效應,使學校成為校友的精神家園和溫馨港灣。
校友是高校亮麗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永遠的精神家園。傳承和創新先進健康的校友文化,有利于辦學理念的凸顯、社會品牌的樹立、創業就業教育的開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管理的完善。因此,高校應重視校友文化的價值和建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積極培育充滿生機活力的校友文化。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視校友文化建設,引導包括學校領導、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在內的多方主體主動參與校友文化建設。另一方面,面對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目標,校友文化建設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開拓思路,認真謀劃,積極行動,充分挖掘校友文化的各項資源,努力搭建一個溝通校友信息、匯聚校友睿智、多主體共謀發展新篇的校友工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