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米 寧
(江蘇省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8)
在當前世界大局變幻的形勢下,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沖擊和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抓住新一輪國家創新布局的機遇,科技創業者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完成了應急-低谷-上升-平穩的發展階段,也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礎性科技創新成果,大力弘揚了艱苦奮斗的創新精神,為科技創新載體的蓬勃發展貢獻了強大的力量,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近年來,江蘇省一直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高水平高產出的科技企業孵化載體作為目標,通過擴大政策影響力,延伸企業注冊落地等服務鏈條,加強服務意識、深化服務措施,推動科技企業孵化載體高質量發展,對促進地區創新能力提升、活躍地區創新氛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江蘇省省級以上的科技企業創新載體發展質態不斷優化,在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引進、創新型科技中小企業孵化、優勢產業培育和優化地區創新創業結構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目前,江蘇省共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孵化載體超過960家,在孵企業超過3.6萬家,企業各類收入超過1 700億元,開展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新創業活動1.2萬余場次,為各地安排就業或者靈活就業人員達到50萬人。累計畢業企業超過3萬家,江蘇省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有超過42%的企業都在各類創新載體中孵化過。國家級科技創新載體數量、載體面積以及創新載體內的企業數,江蘇省在全國是首位。創新載體內的創新創業團隊、企業綜合實力比較強,科技部火炬中心舉辦的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系列活動,是全國性的創新能力大賽[1],江蘇省的科技創新載體在歷年大賽中均取得優勢成績。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時代,一個城市的創新載體如何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在人才引進、科技創新、企業培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江蘇省內各級政府為扶持孵化創新載體及創新人才的發展,推出的一系列管理、資金補助、人才申報政策,讓大家充滿活力,努力向上發展。蘇州市創新服務升級,促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百拓眾創空間利用生物醫藥領域的資源和載體,讓孵化企業的項目能夠快速啟動;歐朗物聯硬創空間具備的專業化服務能力,能夠為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持、快速打樣、專項基金等一站式服務[2]。徐州市創新載體運營人員和創客們經常溝通“心里話”,涉及政策、資金、載體、服務等,體現出徐州市在服務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道路上,深得“創客”心。鎮江市的創新載體“百花齊放”,精益求精,鼓勵專業化發展,培育了更多“中國工匠”型創業者。
近年來,各地出臺了關于實施發展創新載體的若干政策意見、孵化機構認定和績效管理辦法,科技創業孵化載體管理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雙創”政策,將創新服務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實行動態化管理,促進眾創空間百花齊放的同時,引導全省眾創空間以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為發展方向,明確空間市場定位,持續提質增效。2019年入駐蘇州市百拓眾創空間的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信使核糖核酸載體技術的新藥及疫苗研發。新冠疫情暴發之際,艾博研發的mRNA疫苗入選科技部第二批國家應急攻關專項,作為國家首批立項的mRNA疫苗項目,實現了我國mRNA疫苗“零”的突破[3]。同時,入駐在國仟醫療器械專業化眾創空間的蘇州締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腫瘤免疫產品研發和服務的公司。國仟通過協助締碼搭設離岸公司及員工持股載體股權結構,并幫助其完成了武漢研發中心資本變更等系列事務,讓公司的管理和業務得到長足發展。2020年4月入駐空間的“航空航天關鍵金屬零部件等離子3D打印裝備”項目,由畢業于英國巴斯大學的徐方達博士主導,該項目技術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的貴金屬毛坯制造等領域。在極大的成本優勢和生產速度優勢下,項目獲得了國內外行業巨頭的一致推動。借力于空間的孵化,項目目前已申請多項知識產權專利,榮獲了2020年第一批太倉創業領軍人才和2020年第二批姑蘇創業領軍人才。
歷史的經驗表明,科學技術創新因素影響決定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創新載體一般是在特定領域內相互關聯的企業、專業供應商、服務提供商、相關行業的公司、相關機構(如大學、標準機構和行業協會)在地理上相對集中,相互競爭也相互合作形成的群體。作為地方政府廣泛采取的以鼓勵創業的措施,專門針對高科技部門創業的創新管理,把科技創新企業集聚在一起,通過降低成本,提供咨詢服務為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其主要特點是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物業租賃服務、專業的企業管理人員和與風險投資者建立聯系網絡的機會。從刺激高科技企業的產生和促進當地創新文化發展的角度而言,企業創新管理是一種高性價比的方式。然而,管理者必須謹慎運營,并且專注特定的目標,相對于單純的填充創新管理空間,孵化期內企業的創新和質量更應該得到高度的重視。創建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創新載體,有助于技術轉移和創業,但創新管理的發展,需要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強大的勞動力與資本市場、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一定的研發基礎、法治以及其他的基本要求,只有如此,高科技企業創新管理才能健康發展。
精準務實的政策措施、專業高效的雙創載體、特色鮮明的服務方式,促進創新載體堅持在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上踏實走好每一步,不斷推動創新載體往更高處發展,把更多創業者“擺渡”到成功彼岸[4]。同時,要認識到創新管理工作依然重要,堅持貫徹“創新第一”的方針,保證創新管理;研究新情況、新措施,做好研判預判工作,找出創新管理工作重心,善于發現主要矛盾,針對性地完善并跟進,使創新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提升與優化。
“創新管理”是科技服務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可以為服務對象提供多種形式和多種內容的服務。“創新管理”作為一種服務形式,是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通俗地說,它以各種各樣的支持手段,為技術創業者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創業者只要帶著頭腦和技術來,無須自身太大的投入,就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創新管理的宗旨是提高企業創新活動的成活率、成功率,而不論創新管理是公益性的還是營利性的,也不論創新管理是否有專門的場地,但是幾年之后,不論是小企業或是項目都要離開創新管理,而不能指望長期賴在其中。高新技術作為知識經濟的最重要支柱,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無疑成為國家間實力競爭的焦點。企業創新管理是與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和發展伴生而來的,它作為提高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能力的有效途徑,許多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也采取相應措施,大力興建企業創新管理。
加強組織領導,提高綜合協調能力。從整體和全局的高度與角度,統一創新管理思想認識,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組織管理與宏觀調控作用,加強理事會組成單位之間的緊密銜接與配合力度。完善載體理事會、專家委員會組織體系建設,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提高創業載體的規范化管理和運行水平。如今的創新管理與最初發展的尖端相比,管理政策、人員結構、土地政策等需求更為廣泛和復雜,以往松散的組織關系在促進創新管理發展過程中漸漸失效,政策制定者應該更加注重向園區機制深層次研究,應該鼓勵大學教職工加強與創新管理入駐企業緊密聯合,使服務更加普遍便捷。園區的主要工作重點從招商引資向促進孵化期內的企業健康發展,注重園區的企業健康成長。
貫徹落實中共江蘇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全面構建融資等四大公共服務載體的重要精神,加強創新創業融資服務,進一步整合金融資本、創投資本、產業資本以及政府資源,逐步構建創新創業投資融資服務體系。深入、全面推進職務成果掛牌轉讓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兩項創新服務,有效突破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5]。建立合作渠道,豐富載體服務資源。加強載體與省內科技公共服務載體之間的協作;加強與國內外其他共享孵化載體之間的銜接、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與科技創業服務相關組織之間的聯系與和合作,不斷豐富載體的科技創業服務資源。明確主體職責,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各項目承擔單位明確按非營利原則為江蘇省科技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開放性、社會化服務,正確處理好單位自身業務與載體建設任務之間的關系,以保證江蘇省科技創業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發展的方針,充分發揮創業載體服務效能,加大全社會科技創業服務資源整合、優化配置與功能集成力度,立足構建完善、嚴密、合理的科技創業服務價值鏈的目標,依托信息網絡系統、組織網絡體系和組織,通過服務標準推行和服務績效測評,進一步健全與完善整合、共享、互動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動載體良性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的引導、吸納作用,合理調度、科學計劃。根據載體建設與運行,完善增量投入、持續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載體建設,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模式[6]。加強用人機制建設,培養專業服務隊伍。通過內部競爭、優化配置和對外公開招聘,以及培養、激勵等有效舉措,健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大力提倡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價值取向,培養一支具有高度服務意識和精良服務技能的專業化人才隊伍[7]。
以開放式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功能為重點,制訂并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健全開放式、社會化公共服務效能考核工作,提高創業載體各類資源、設施和技術手段面向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面向全社會的服務水平。同時,充分利用相關媒體和創業載體自身的網站、期刊等展示窗口,廣泛宣傳創業載體的服務功能和服務效能,提高其社會認可度和公眾認知度,充分渲染有利于科技創業服務載體運行與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8]。加強制度建設,保障載體規范運行。建立健全統一的技術規范、數據標準、載體建設資金使用與管理、資源共建共享與協同服務、服務效能社會評議、載體建設與運行績效考核等管理制度,保障載體運行開放有序、規范高效。
科技創新管理服務載體的建設,是貫徹實施自主創新發展戰略的一項全新舉措,從多年的實踐中認清了其重要價值和意義,也看到了差距與不足。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遵循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創業載體整體布局水平,全面實現信息流與服務流互動,帶動整體服務功能的提升和服務設施的完善,最大限度發揮科技創業載體的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