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衢州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縱觀社會發展,社會形態經歷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由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的轉變。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孕育出了智慧社會這一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智慧社會是指用“人工的智慧”來服務與管理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1]。一方面,用“人工的智慧”來代替“人的智慧”可以替代人的腦力和體力的付出,增強幸福感;另一方面,用“人工的智慧”在集思性上的優勢,可以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同時,智慧社會建設也被確立為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新目標[2]。因而,智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大學是引領社會發展的[3],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4]。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圖書館如何勇立時代潮頭,走好智慧化之路,引領圖書館事業發展值得深思。
目前,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豐碩,不少圖書館學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智慧圖書館不同的定義。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發現,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定義主要從信息技術、智慧服務和信息技術與智慧服務相結合3個方面展開。如王世偉[5]從信息技術角度來定義,認為智慧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高效、便利為主要特征,以綠色發展和數字惠民為本質追求,是現代圖書館科學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劉麗斌[6]從智慧服務角度來定義,認為智慧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的延續和發展,是通過物聯網為用戶提供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一種數字圖書館的高級發展形態。嚴棟[7]從信息技術與智慧服務相結合的角度,認為智慧圖書館是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用戶和圖書館系統信息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圖書館模式。盡管學術界尚未統一智慧圖書館的定義,但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才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各具特色的智慧圖書館不斷涌現。
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應當充分考慮高校圖書館的職能,由于高校圖書館的用戶主要為學生和老師,所以高校智慧圖書館要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技術,突出為學生和教職工服務。一是為學生服務。高校智慧圖書館不僅要滿足學生的日常借還書需求,還要能夠運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分析讀者借閱數據,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圖書推薦服務。例如,根據學生的課表和平時借閱的書籍,主動為其提供教材教參等工具書。二是為教職工服務。高校圖書館一般為研究圖書館[8],所以高校智慧圖書館需要在開始課題研究前,利用科技查新,幫助師生確定選題方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師生推送相應的參考文獻;在發表成果時,利用智能推薦系統,幫助師生精準匹配相應期刊。
通過中國知網,以高校和智慧圖書館為主題詞進行檢索,篩選文獻來源類別為核心期刊,按照排名在東中西部高校圖書館中各選一所,分別為南京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通過調研其圖書館官網、微信公眾號,以及相關網絡報道等形式,了解當前其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現狀。
南京大學智慧圖書館建設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采用新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Libstar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其主要智能服務在于采購圖書館資源時,可以根據讀者積分信譽、推薦書單,結合采選規則,由讀者來驅動采購。同時,可以按照學校的學科分類,結合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現狀、讀者借閱數據分析、經費預算等自動生成智能書單。第二,采用智慧盤點機器人。南京大學圖書館依靠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了智能盤點圖書機器人,該智能機器人盤點效率可達2萬冊每小時,并且漏讀率可以保持在1%以下,極大彌補了人工盤點效率低、手持RFID設備掃描漏讀率高、智能書架成本高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采用智能問答系統。將語義檢索技術、多渠道知識服務技術、大規模知識庫建構技術相結合,實現智能問答,方便師生。
在高校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過程中,重慶大學圖書館一直走在前列,重慶大學智慧圖書館建設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智慧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重慶大學圖書館很早就開始布局智慧圖書館,在2019年就已經完善了圖書館文獻數據和運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工作,構建了大數據中心,為智慧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二,智慧圖書館創新應用。重慶大學圖書館構建了“1+N”服務體系[9],通過將文獻數據庫、用戶數據庫和行文數據庫統一起來作為數據支撐,擴展了學術推薦系統、空間預約系統、館藏績效評價系統、學科評估系統等多方面的應用。第三,智慧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重慶大學圖書館會為每位讀者建立興趣模型,對讀者進行個性化資源推送,并且通過對資源進行評價,開展互動分享,再將興趣相同的讀者組織起來,為讀者提供實時交流平臺,實現參與式閱讀。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常年穩居國內高校學科排行榜第一名,其雄厚的人才隊伍為武漢大學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武漢大學圖書館在2017年就與百度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圖書館,將武漢大學豐富的館藏資源與百度公司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極大調動了讀者的積極性,使圖書館資源可以得到高效利用。此外,武漢大學圖書館還使用了VR體驗設備、盤點機器人、3D打印機、智能書架等先進設備,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同時,圖書館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不僅可以減少人力成本,還可以提高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的容錯率,讓圖書館的管理也更加高效。
在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排名靠前的高校依靠其足夠的資金支持,其圖書館往往走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前列,普通高校圖書館望塵莫及。作為普通高校的代表衢州學院,其在國內高校排行榜處于中流水平,可以代表大多數普通高校。本文以衢州學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探索,為普通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衢州學院圖書館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曾被譽為十大最美高校圖書館之一。然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兄弟院校圖書館發展迅猛,衢州學院圖書館建設已經落在了后方,亟須搭上智慧社會建設的順風車,不被時代所淘汰。
3.1.1 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
衢州學院目前正處于“申碩”的關鍵階段,對升級成為衢州大學也有著明確規劃。圖書館建設不僅在“申碩”和“申大”有著硬性指標要求,而且在“申碩”和“申大”過程中,對各學科的建設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在“申碩”和“申大”后,也需要有智慧化的圖書館來支撐學校的發展。當前,衢州學院圖書館幾乎沒有能力去為各學科的發展提供主動的精準服務,只是在被動地滿足師生的要求。所以,衢州學院圖書館需要隨著學校的發展而發展,通過智慧圖書館建設,向研究型圖書館轉變。
3.1.2 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
衢州學院圖書館目前下設讀者服務部、資源建設部共2個部門,教職工18人,其中在編人員11人,其部門和人員數量均過少。部門數量的不足,容易使各部門間權責劃分不明,難以保證圖書館的高效運行。人員數量的不足,容易導致個別人員工作任務過重,同時承擔多項任務的問題,難以高標準完成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可以有效理順各部門間的責任劃分,用智能機器設備代替很多目前需要人工處理的事務,讓有限的人員來完成更多的工作,真正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效能。
3.1.3 提升服務水平的需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圖書館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融入新的技術,進行著自我革新。然而,衢州學院圖書館由于歷史原因,至今仍保持著師生有需求后到圖書館人工借閱紙質書籍的傳統服務模式。在這種服務模式下,衢州學院圖書館的人流量和借閱量很難有所提升,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圖書館的利用率很可能進一步降低。因此,圖書館亟須進行智慧化建設,從而優化圖書館服務模式,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讓更多的師生愿意到圖書館來,主動接受圖書館的服務。
衢州學院圖書館雖然在過去一段時間發展較慢,但近兩年來開始重視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力爭通過智慧圖書館建設,將衢州學院圖書館建設成為一所立足學校、服務衢州的現代化圖書館。
3.2.1 多部門合作助力發展
衢州學院作為地方高校,其發展得到了衢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近年來,為了“申碩”目標,衢州市財政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支持衢州學院開展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創建工作。同樣,衢州學院圖書館不僅每年得到了“申碩”專項經費的支持,也得到了地方各界的支持。比如,2019年11月,龍游縣副縣長鐘愛紅同志代表龍游縣政府,向衢州學院圖書館捐贈了《龍游歷史文獻集成》等珍貴文獻資料。又如,2021年4月,衢州學院圖書館與衢州市圖書館雙方就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等方面達成了共識,并初步達成共同制定《衢州市鄉村書屋建設標準(暫名)》的意向。衢州學院圖書館的建設有了地方多部門的合作,不僅可以得到人力、財力、物力等支持,而且在圖書館得到發展之后,又可以反過來服務地方發展,從而達到雙贏。此外,衢州學院圖書館在校內每個學院聘請兩名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作為兼職學科館員,作為圖書館和教師之間的紐帶,來彌補圖書館人員不足的問題。
3.2.2 學習調研穩步推進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只靠理論學習很難有所突破,為確保衢州學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高效開展,學校和圖書館領導高度重視,進行了一系列學習調研活動。一方面,走出去,實地調研兄弟院校圖書館及地方圖書館建設。2020年10月,衢州學院圖書館骨干在分管圖書館工作的副校長帶領下,實地考察了浙江師范大學圖文信息中心,雙方就如何加快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2020年12月,分管圖書館工作的副校長率圖書館骨干實地調研了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雙方就如何改善圖書館的環境和裝修風格等進行了交流。隨后,圖書館負責人又帶領圖書館業務骨干分別到中國計量大學圖書館、湖州師范學院圖書館、杭州市圖書館、衢州市圖書館及湖州安吉智慧圖書館等圖書館進行實地學習調研。通過學習智慧圖書館的成功案例,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另一方面,引進來,邀請智慧圖書館建設企業到校研討交流。衢州學院圖書館于2021年5月分別邀請了上海阿法迪智能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來校進行研討交流,兩家企業技術團隊分別根據衢州學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現狀,從基本框架、終端配置、軟件系統等方面提供了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方案。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學習調研,為衢州學院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3.2.3 規章制度不斷完善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各種新的技術不斷被應用到圖書館,圖書館的很多規章制度已不再適應,規章制度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修訂。衢州學院圖書館近年來不斷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結合實際條件不斷制定、修訂、完善了各項圖書館規章制度。目前衢州學院圖書館規章制度已達30項,基本覆蓋了圖書館管理服務過程中的各項環節,使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讀者在使用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中都能夠有相應的規范來遵循。
雖然衢州學院圖書館近兩年來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績,基于其基礎較差,仍需不斷努力,加快智慧圖書館的建設。
3.3.1 完善軟硬件設施支持,提升圖書館智能水平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不僅需要智慧系統的軟件來運行,還需要各種硬件設備以及現代化空間環境來支撐。第一,優化圖書管理系統。目前使用較多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主要有3個:一是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成果,北京郵電大學研發的“現代電子化圖書館信息網絡系統”(MELINETS);二是深圳市科圖自動化新技術應用公司研發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ILAS);三是江蘇匯文軟件有限公司研發的“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Libsys)。這3個系統均經歷過多次升級換代,并且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擁有大量的用戶,在智慧圖書館系統建設中也一直處于前列。第二,增加硬件設備投入。對于圖書的自動化管理需要對圖書粘貼芯片,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RFID芯片,該企業可以通過RFID為智慧高校圖書館提供解決方案。在使用RFID芯片后,需要相關使用設備,比如館員工作站、自主借還機、移動盤點車(盤點機器人、智能書架)、多通道智能門禁(隱形門禁)等。第三,重構空間環境。在智慧圖書館建設背景下,不僅需要圖書館在內部環境構造上符合要求,還需要能夠方便用戶、方便管理者,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
3.3.2 加快智慧隊伍建設,打造專業化館員團隊
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收藏總量與館舍面積持續增長,而在編人員數量卻在不斷減少[10]。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多的無編制人員補充進來,以保持圖書館的正常運行。而無編制人員在招聘過程中,學歷門檻普遍較低,且人員的專業水平也不足,很少有圖書館專業背景或工作經驗,這就需要開展各種培訓,提升館員的專業化水平,以保證智慧圖書館的各項功能都能物盡其用。智慧圖書館館員的培訓按照對象的不同主要分為兩個類別:一是系統應用人員。主要是開展系統操作方面的培訓,使系統應用人員能夠熟練地操作智慧圖書館的各項系統來完成各自的業務工作。二是系統技術人員。讓系統技術人員了解智慧圖書館系統的設計思路,掌握系統運行環境,能夠在使用過程中進行日常維護,并對系統應用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3.3.3 持續推進讀者教育,提高讀者信息素養
在對圖書館軟硬件設施進行升級和館員進行培訓后,為了更好發揮智慧圖書館的作用,還需要開展讀者教育,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使讀者不僅能夠了解智慧圖書館,還可以熟練使用智慧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讀者教育是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11],如果用戶在接受圖書館服務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圖書館應該主動承擔責任,這說明圖書館沒有教育好用戶,需要加強教育。問題的產生是因為用戶接受了圖書館的服務,如果用戶不接受圖書館的服務,那也就不會產生問題。所以對用戶要以教育為主,盡量減少批評,鼓勵用戶接受圖書館的服務。一方面,在新生入學之初,需要通過圖書館現場教學,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發布圖書館簡介,資源使用方法,各種智能設備的使用技巧等開展入館教育;另一方面,在平時圖書館升級系統、購買新設備和提供新服務時,也要通過互聯網平臺宣傳,讓師生都能夠了解圖書館的服務。
通過不斷加大圖書館軟硬件設施投入,提高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和讀者自身的信息素養,相信可以使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不僅是把圖書館建設成一個充滿各種先進設備的空間,而是可以讓圖書館更好地服務師生,讓師生通過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在學習上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攻克相關科研難題;在生活上更好攝取精神食糧,滿足精神需求。未來,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仍需緊跟時代潮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讓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