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
(呼倫貝爾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按照國家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內蒙古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基于新形勢對呼倫貝爾市公共資源交易當前現狀和業務發展的新要求,依據建設“全區標桿、全國一流”的新型智慧公共資源交易的發展定位,通過堅持目標導向,細化任務分工,強化責任落實,積極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取得新突破,公共資源交易區域一體化邁出新步伐,智慧交易、數字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持續優化呼倫貝爾公共資源營商環境。
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國家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1]以及市委、市政府推進“數字呼倫貝爾”建設的發展戰略,[2]加快推動平臺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建設新型智慧公共資源交易,推動呼倫貝爾市公共資源交易事業高質量發展,是新形勢下公共資源交易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全市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數字呼倫貝爾,實現呼倫貝爾美麗與發展雙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打通“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最后一公里,不斷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范化、數字化建設,持續深化平臺整合共享、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管理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1.全面實現在線開標常態化
經過前期開發籌備,2020年12月23日,呼倫貝爾市公共資源交易“不見面開標大廳”正式上線運行。投標人不需到達現場只需登錄不見面開標大廳、即可在任何地點參與開標,開標全過程網上實時直播。“不見面開標”是我市進一步深化公共資源領域“放管服”改革、數字化轉型、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的有力舉措,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零跑腿”,有效降低了參與投標活動的成本,有利于促進市場競爭,激發市場活力。同時,也有效減少開標現場人員聚集,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自2021年5月7日起,全市所有建設工程項目全部實現“不見面開標”常態化運行。2021年,全市“不見面開標”共進行802個項目,標段數量1075個,交易額22.26億元,減少人員聚集5222人次,為投標人節約交易成本約2400余萬元。
2.建設完成并實現一體化行政監督平臺上線運行
一體化行政監督平臺以協同監管、信用監管、在線監管、智慧監管為依托,實現了全過程互聯網數字化監管方式的創新。采取數字化手段對交易過程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提供交易主體關系分析、雷同性分析、圍串標分析等功能,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通過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互聯網+監管”,有效提高了行政監督效率,為各級行業行政監督部門及紀檢監察、審計部門提供依據。[3]
在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呼倫貝爾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通過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深化整合共享要求和呼倫貝爾市建設新型數字化城市目標相結合,以平臺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和政府治理現代化,充分發揮平臺服務職能,[4]促進呼倫貝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體承接全區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融合技術應用和優化服務集成創新,以“智慧交易”“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為目標,創新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推行電子化交易和數字化轉型,提供相關領域公共資源交易服務。[5]
為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建立全電子、全流程、全覆蓋的線上交易系統,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深度融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推動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向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實現公共資源線上交易拓展到掌上交易,提升交易便捷程度,提高核心交易環節智慧化水平,促進交易平臺由電子化向數字化轉型,陽光交易向智慧交易轉型,打造新一代“智慧交易”新業態新模式。通過數字化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立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交易服務新模式,以交易數字化支持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完善和市場定價機制形成,促進公共資源的公平交易、高效利用。
立足平臺公共服務職能定位,健全公共服務平臺功能,面向市場主體、中介組織、評審專家、社會公眾、行政監管各方,提供精細化、智能化的交易服務、見證服務、場所服務、信息服務、檔案服務和綜合服務。通過構建精細化、智能化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增強服務對象獲得感和滿意度。
面向市場主體,平臺提供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智慧客服全程在線、業務知識網絡培訓、金融服務信息支撐、數字證書在線辦理和免質應用,促進交易主體跨平臺、跨部門、跨區域共享主體信息、交易信息、信用信息,讓市場主體享受到一網辦理、掌上辦理的便捷服務。
面向中介組織,平臺提供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智慧客服全程在線、業務知識網絡培訓、場地服務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專家費用支付規范便捷、專家資源跨區域共享。
面向評審專家,平臺提供規范化、數字化場所服務,打造智慧便捷的評標系統和智能化評標設施,助力評標評審工作高質高效完成。
面向社會公眾,做好交易信息、交易數據網上公開服務,促進公共資源交易社會監督、陽光透明。
面向行政監管,平臺提供全程在線信息服務、監督服務、檔案服務和數據服務。
構建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協同監管體系,與相關監管部門合作,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在線提出異議、異常行為預警、異常線索移送、數據互聯共享、大數據分析支撐公共資源交易監管,促進公共資源監管協同、高效、透明。
1.提升數據管理能力
以智能化提升服務水平,梳理交易流程和標準規范,構建“碼”上招標、數字化招投標文件編制、自動化輔助評標、招標文件智慧監管分析、數字化分析監督、投標報價分析場景、專家打分異常分析、圍標串標分析等8大應用場景,提升協同能力。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從穩健級提升到量化管理級,力爭達到優化級。
2.構建安全合規、運行可靠的數字交易平臺
構建公共資源交易全生命周期的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圍標串標分析、行為軌跡預警、音頻視頻監管、專家打分異常分析等多跨場景應用,變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監管轉變,變傳統被動監管向數字主動監管轉變,為監督部門提供有力事前與事中監管的數據支撐。以運維管理、安全巡檢、等保測評、安全性評估、系統檢測認證等立體化運行支撐管理體系保障信息系統運行安全可靠。
3.構建協同應用,簡單、高效、安全的數字化工作方式
通過人財物事在線數字化、辦公移動化、業務智能化,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運行成本,以透明化工作方式,激發自驅力、創新力。
1.健全平臺電子交易系統
在繼續優化包括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土地礦權出讓、國有資產交易、排污權交易等交易系統基礎上,以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目錄為依據,根據實際進場公共資源交易項目類型的電子化交易需求,采用自行建設或引入第三方交易系統模式實現農村產權交易、林權交易、環境權交易等電子交易系統。隨著呼倫貝爾市盤活“三資”力度加大,國有資產入場交易項目越來越多,建設完善的國有資產交易系統,實現國有資產類、特許經營權類相關資源有償轉讓等項目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啟用網絡競價、拍賣、招標、協議轉讓等多種交易方式已迫在眉睫。
2.完善電子交易系統功能
根據國家、自治區、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和系統用戶需求,持續優化電子交易系統功能,包括招標文件示范文本、評標辦法調整,實現交易子門戶、可視化交易管理功能,優化交易項目管理子系統、開標大廳、評審子系統、交易文件編制工具、交易數據報表等功能;對接自治區遠程評標系統,實現專家資源共享,開展遠程評標;對接自治區和行業區塊鏈平臺,實現數據上鏈增信、拓展鏈上應用。
3.提升電子交易系統全程網辦能力
建設“不見面詢標”系統。將傳統的現場詢標搬到網上,“不見面詢標”系統通過互聯網為評標(評審)專家與招標代理、投標人提供線上“面對面”的詢標、講標、澄清、答疑服務。通過云外呼、視頻通話、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提供使用便捷、體驗良好、安全可靠的在線“不見面”詢標服務。
4.拓展電子交易系統移動終端應用
建設掌上開標(競價)大廳。基于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全流程電子化,通過與各交易系統無縫銜接的方式,將現有電腦上的應用功能拓展到手機上,實現在線審批、在線掃碼簽章、掃碼文件加密解密、不見面開標、網絡競價等功能,實現隨時、隨地、全天候參與交易活動。[6]
5.提升電子智慧評標系統智能水平
以電子交易系統為基礎,通過數據貫標建標用標,運用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構建智慧評標系統。[7]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實現信用、監管信息系統自動分析呈現,簡化評審工作量,提高評審效率;通過建設工程造價數據標準應用,實現清單報價數據導入分析,實現造價評審智能化,提高評審質量;通過建立智能評審預判模型,降低評標專家誤判和濫用評分自由裁量權和主觀評價風險;通過建立圍標串標、弄虛作假等異常監控指標,為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智能預警。[8]
1.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檔案服務能力
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檔案管理系統。隨著全市各級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集中平臺交易,全市各級各行業監管部門向交易中心調閱檔案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時,中心電子化交易程度提高,電子化檔案不斷增多,并且這些電子檔案分布于不同系統,不便于檔案資料查詢和調閱。因此,需建設一套公共資源交易檔案管理系統以實現交易全過程檔案資料管理。通過批量歸集歷史交易檔案和實時對接電子交易系統,實現交易數據、音視頻監控數據等公共資源交易檔案的分類管理、檔案接收、檔案整理、檔案保存、檔案利用、檔案鑒定與處置、檔案檢索、檔案統計等功能,進而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檔案管理標準化、信息化。
2.提升公共資源交易場地服務能力
當前,中心交易場所智能化服務和管理有待提升,交易場地LED信息發布和信息引導不夠智能,燈光、門禁、LED顯示屏等設施設備智能化不高,專家抽取服務工作線下進行。因此,有必要建設一套完整的場地智能化管理系統,為優化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撐,主要包括設備智能運維管理、智能化設備管理、可視化集成管理、音視頻監控存儲和刻錄管理、專家抽取管理等軟件子系統,樓層引導機、掛壁式門禁機、存儲管理機、自動刻錄機、綜合布線等硬件設施。通過系統建設,實現交易服務可視化集成管理,設施設備集中管控、高效運維,專家抽取在線辦理,全面提升中心交易場地管理及服務能力。根據業務發展和服務提升需要,每年度配置和更新交易場所硬件設施設備。
3.提升公共資源交易見證服務能力
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數字見證系統。運用區塊鏈、大數據、可視化等先進技術手段和理念,將公共資源交易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數字見證機制,提高公共資源交易的公正性,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運行動態透明,確保交易全過程可溯可查,提升平臺交易見證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9]主要包括交易過程見證、音視頻及行為軌跡見證、交易流程可視化遠程協助、交易見證數據上鏈存證、出具電子見證證書、見證信息可視化、風險防范預警、數據交換與接口等功能。
4.提升公共資源交易信息服務能力
(1)交易大數據分析升級
持續開展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分析,為宏觀經濟決策、優化營商環境、規范交易市場提供參考和支撐。隨著交易數字化程度提升,構建公共資源交易整體分析和行業分析工作框架,實現數據安全管理和開發利用同步發展,系統支撐能力和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共同提高。
(2)金融服務支撐平臺升級
完善電子保函服務。開放共享交易主體可信數據,通過信用融合形成可靠交易主體的信用體系,從而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可得性和融資額度;拓展電子保函服務范圍,在采購項目中全面推行電子保函,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中標貸、政采貸等融資產品服務供給,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區塊鏈技術降低交易中心對接金融機構的工作量,金融服務支撐平臺對接更多金融機構,增強交易主體授信可獲得性。
(3)對接“信用內蒙古”
全市建立招投標各方主體信用基礎信息庫和信息服務平臺,歸集和共享招投標活動中各主體信用信息并與自治區對接。具體包含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息采集、管理和發布等功能。交易中心電子信息系統對接“信用內蒙古”數據接口,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和行政監管部門提供信用信息服務。
5.提升公共資源交易綜合服務能力
(1)專家費用網上支付平臺
引入第三方建設專家費用網上支付平臺,對接電子交易系統、三方支付通道、稅務系統,實現專家費用在線便捷支付、勞務發票合規開具、費用支付見證留痕。
(2)移動數字證書
推廣移動數字證書平臺應用,運用手機掃碼等技術實現免插介質完成身份驗證、簽名蓋章、加密解密等交易流程,實現數字證書(CA)跨平臺、跨部門、跨區域互認,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智能客服系統
優化智能客服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訴求,智能客服系統利用語音、產品、機器問答等多種交互形式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將問題識別、問題自助解決、分流人工等服務流程環節全部打通。
(4)在線培訓考試系統
通過在線培訓考試系統授課、點播、交流,使公共資源交易從業人員更易獲得優秀的培訓資源。用戶可通過電腦終端和移動終端參與在線培訓和考試,不斷提高政策掌握能力、業務能力和系統應用能力。
6.促進公共資源交易跨區域市場一體化
積極參與依托第三方協同建設的“黃河鏈”公共資源交易區塊鏈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跨區域合作共享,促進市場一體化,在黃河城市群共建“黃河鏈”公共資源交易區塊鏈服務平臺,為交易主體和交易平臺提供共享服務,包括:支持跨區域遠程評標,共享專家資源;實現移動數字證書互認和免介質應用;金融服務支撐在線辦理保證保險、銀行保函、擔保保函,代替現金保證金;交易數據存證交易電子檔案,確保交易數字檔案可信可用;數字見證交易全過程,確保交易陽光透明;數據互聯共享交易信息、主體信息、信用信息。
1.構建公共資源交易立體化協同監管體系
建設數字化協同監管系統。與各監管部門、公安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協同,圍繞在線提出異議、異常行為預警、異常線索移送、數據互聯共享、大數據分析應用等重點功能,構建數字化協同監管系統,促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協同、高效、透明。
2.提升交易聯席辦綜合組織協同效能
協同辦公系統實現中心各類辦公在線應用。支持手機、平板、電腦多種終端,主要包括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調辦公、業務在線,功能模塊有:通訊錄、智能人事、辦公圈、即時溝通、會議消息、日程安排、視頻會議、電話會議、辦公電話、待辦任務、公文管理、項目管理、日程管理、智能文檔管理、審批流程管理、考勤、請假管理、檔案管理、會議管理、工作日志、綜合查詢與統計等。
3.提升平臺數據管理能力
從組織架構、數據標準、安全管理、數據應用等方面加強數據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價值。明確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歸口部門,設置數據資源管理的專職崗位,明確數據資源管理相關職責;開展相關培訓,建立能夠覆蓋管理、技術、運營等多個方面的復合型數據管理團隊。以國家、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數據標準規范為基礎,滿足呼倫貝爾市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要求,進行公共資源交易信息資源目錄編目和數據資源目錄編目。對數據安全等級進行劃分,進行數據訪問權限控制和針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提升數據治理應用能力,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數據融合應用。
4.提升系統安全運行能力
系統建設過程中落實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網絡信息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標準,強化項目過程管理,建設符合標準、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統。提升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系統運行適配性和安全性。加強信息系統基礎運行環境運維服務、硬件運維服務、軟件運維服務和安全運維服務管理;對接應用“市政務云平臺”,完善平臺安全防范設施和安全保護機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測評工作,進行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持續完善網絡安全制度、定期應急演練、加強人員培訓,不斷提升系統運行安全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