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雪維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可重建患者關節功能,具備恢復快、減輕疼痛等優勢,所以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1]。但此項治療方式的治療對象多于老年人,其身體機能較差,再加之此種技術操作復雜并且術中出血量較大,存在較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所以給予患者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2]。部分研究指出,護理的關鍵在于關懷,護理關懷是一種護理行為,其目的是促進與改善人類健康,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只有將人文關懷深入其中才可以使患者感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3]。本研究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效果做對比分析。
選取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84例患者(2020年2月—2021年2月),隨機均分患者,每組各4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5∶17,年齡范圍48~78歲,其中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17例、髖臼發育不良患者13例、股骨頸骨折患者12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4∶18,年齡范圍47~77歲,其中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15例、髖臼發育不良患者14例、股骨頸骨折患者13例。2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1)臨床表現為限制患側肢體活動、不同程度疼痛等癥狀;(2)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3)經檢查確診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4)可配合開展舒適狀況量表、負性情緒量表等調查。
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類疾病者;(2)合并嚴重腎、心、腦等重要器官疾病者;(3)依從性低者;(4)無能力配合者。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手術室護理,包含術中觀察患者病情、配合醫生工作、遵醫囑處置患者等。
1.2.2 觀察組
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1)術前人文關懷:術前,備好手術所需物品、儀器,保障手術所需器械、物品、儀器等數量充足、性能優異、狀態完好。進行人文關懷術前病房訪視工作,術前1 d,由手術室護理人員到患者所在科室探視患者,與主管醫師交流,對患者病例進行查閱,并積極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初步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及心理狀態,隨后針對性開展術前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工作。(2)術中人文關懷:①營造人文關懷治療環境。以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依據手術實際需求及人體生理學對手術室內光線、噪聲、溫度、濕度等物理環境進行調控,待患者進行手術室后,再依據患者實際狀態展開針對性調節。向患者詳細介紹各類醫學儀器、設備等,分散患者注意力,改善患者心理狀態;②人文關懷服務。熱情迎接患者入室,并運用溫和、親切的語氣與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緊張感。嚴格按照護理要求開展護理工作,在不影響手術進行的前提下,做好隱私防護措施,盡量減少患者身體部分的暴露,遮蓋患者隱私部位,維護患者自尊;③手術期間的人文關懷。以“輕、穩、準”作為術中配合標準,盡量降低器械碰撞的噪聲,在護理過程中,僅允許進行必要的交流、行走,禁止隨意交流,減少對患者感官的刺激。(3)術后人文關懷。術后要對患者整潔、安全、舒適的需求進行考慮,快速、輕柔地擦拭患者皮膚殘留血跡以及消毒液等污漬,幫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并將其護送至病房中。待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要從細節方面出發,對患者術后存在并發癥發生風險展開細致分析,指導患者及家屬有效規避可能致使術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因素,共同制定預見性護理防護方案。術后1 d,手術室護理人員要到病房內訪視患者,對患者術后恢復狀況進行了解,配合經管護理人員的相關工作,引導患者開展正確的功能康復訓練。除此之外,手術室護理人員要與患者溝通,詢問患者是否滿意護理工作、護理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處,耐心聽取患者意見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體現對患者的尊重和持續關愛。
(1)使用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評估2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狀況,包含功能、畸形、疼痛、患者肢體活動范圍4個維度,分值越高,患者髖關節功能越好[4]。
(2)將護理質量評分量表發放給2組患者,對2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展開統計評估,包含技能水平、護理程序、態度儀表、護患溝通、健康教育5個方面,分值與患者護理質量正相關[5]。
(3)使用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對2組患者心理狀態展開評估,分值越高,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6]。
(4)向2組患者發放本院自行設計的干預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比分析2組患者干預滿意度,問卷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5分及以上)、一般滿意(80-94分)、不滿意(<80分)。干預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由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利用t檢驗,計數資料由數(n)和率(%)表示,利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比較(,分)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2組患者SAS、SDS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2組SAS、SDS評分均有所降低,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對照組干預滿意度分別為97.62%、83.33%,

表4 2組患者干預滿意度比較 [n(%)]
在護理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時滲透人文關懷,可滿足患者身心方面的需求,提升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意識[7]。人文關懷理念指導下護理模式包含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的心理護理模式、可增強患者舒適度的舒適護理模式、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的預見性護理模式與細節護理模式,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的協同護理模式,上述護理模式在干預領域中各具優勢,單獨或綜合運用上述護理模式均可發揮良好效果[8-9]。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更為深切地關懷患者,會將患者看作一個具備著社會與身心多種個性化需求的整體,會使用患者切實需要的方式給予患者關懷、尊重及愛護,進而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為其構建治療自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保障治療效果[10-12]。
本次研究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明顯更高(P<0.05),表明在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期間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更優(P<0.05),表明在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期間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提升護理質量。干預后,2組SAS、SDS評分均有所降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期間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觀察組干預滿意度97.62%,對照組干預滿意度83.33%,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表明在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期間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