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保加利亞合作社在體系化建設、人才結構優化、全產業鏈融合等方面的經驗,對供銷合作社系統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健全經營服務網絡、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保加利亞位于歐洲東南部,國土面積11 萬平方公里。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特色產業如玫瑰精油、葡萄酒釀造、乳制品加工等發展穩定,有機農業發展勢頭良好。保加利亞合作社的發展始于19世紀。1890年,保加利亞第一個合作社在米爾科沃村成立;1902年,保加利亞合作社加入國際合作社聯盟;1907年,保加利亞通過第一部《保加利亞合作社法》;1947年,保加利亞眾多合作社聯合起來,成立保加利亞合作社中央聯社。
一百多年來,保加利亞合作社克服重重困難和挑戰,逐步發展成為覆蓋29 個省區,擁有12 萬會員的全國性組織。保加利亞合作社治理結構高度體系化,在2030 全國戰略發展目標的統一指導下,29個區域性聯合社共同管理著690個合作社。合作社經營業務種類多樣,每年提供2200 萬次客戶服務,年經營收入約3.33億列弗(折合人民幣約13億元)。
與歐洲許多國家的合作社相似,保加利亞合作社在組織制度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從地方到中央都有不同層級的合作社組織。按照《保加利亞合作社法》規定的金字塔結構,保加利亞合作社中央聯社代表全國成員的共同利益。在大區層面,29 個區級聯合社有各自的獨立法人。在大區聯合社的管理下,按照合作社法組建和運行著690個合作社。每個成員加入合作社每年需繳納10 列弗(折合人民幣約40 元)會費;每個合作社每年向所在大區聯合社繳納100列弗(折合人民幣約400元);每個大區聯合社向中央合作社繳納500列弗(折合人民幣約2000元)。
保加利亞合作社發展陳列廳。
保加利亞合作社的民主管理體現在決策機制、日常管理、資產處置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高度體系化的管理模式下,由中央聯社組織成員合作社代表,經過充分討論交流,從管理和經營角度進行風險分析后,于2018年10月形成了全國統一的2030戰略發展目標。各合作社代表達成共識,凝聚各級合作社智慧,注重帶動年輕合作社成員、使用先進技術、加強合作社成員之間的聯系以及合作社成員個人職業發展和價值體現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達成利益共享。2030 戰略要求合作社全體社員參與現有業務,執行統一政策以保護全體成員的利益。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兼顧各地區域特色,通過差異化定位來具體實施。保加利亞各區發展不均衡,少數落后區域合作社受到當地發展制約,但處于困境的弱勢小規模合作社從未被忽視。中央聯社采取聯合互助的方式,把一些資源從發展好的區域調整到落后區域,以此促進均衡發展。
“coop”標識無處不在。
筆者在對Elin Pelin 鎮基層組織的實地調研中發現,當地基層社與中國的基層綜合服務網點相似。Elin Pelin鎮常住人口約6000人,基層合作社有社員400人,每年召開一次全體社員大會。合作社開設的超市,其經理由當地合作社社員選舉產生。作為專職管理人員,不可以在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擔任職務。超市經大區聯社擔保,可向中央聯社申請專項基金用于裝修店面等。各級合作社管理者彼此高度信任,在管理和業務推進中很容易達成共識。以基層合作社超市為依托,每年小鎮上的16 個超市共同舉行慶祝圣誕節等系列活動。超市年銷售收入約500萬列弗(折合人民幣約2000 萬元),每年面向社員進行實物分紅,年終進行獎金分紅。在當地,合作社超市需要面對來自其他商業超市的同業競爭。盡管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但由于是百年老店,其誠信經營的品牌效應仍然讓它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聲譽,從而吸引到穩定的客源。
在《保加利亞合作社法》框架下,保加利亞合作社形成了業務形式多樣化、持續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在“自愿、民主、互助”的大原則下,保加利亞發展形成了農業合作社、個體戶聯合機構、全國殘疾人聯合機構、合作社中央聯社(聯合不同領域的消費合作社)。中央聯社經營范圍集中在連鎖銷售業務,網點覆蓋全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如面包、礦泉水、精油、葡萄酒等,并逐步在向種植、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的全產業鏈方向發展,尤其注重對偏遠地區農民的日常需求。連鎖超市廣泛使用電子價格屏系統,可以實現一鍵全國調價,滿足了促銷活動的靈活性,同時也積累了大量一線經營數據用于消費市場的整體分析。近年來,合作社適應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新開發了有機產品商店、手工巧克力店和深入偏遠鄉村的車載移動商店等,整體經營情況較好。
在逐步恢復旅游業務的同時,合作社全資控股設立了康復療養中心。該中心的支付體系與國家醫保掛鉤,中心有醫生、護士、服務人員125名,配有心臟、脊椎、神經系統術后康復所需的相關設備,建有300 個病床位和溫泉水池、桑拿洗浴房等。每月有國內外約700 位病人來到這家占地約8000平方米的中心完成一周左右的康復治療。
盡管保加利亞的合作社組織歷經政治、經濟危機的挑戰,伴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改變,但始終未變的是致力于均衡社會資源、縮小貧富差距的宗旨。除贊助學校和孤兒院、修筑紀念碑等,保加利亞合作社依托遍布城鄉的2300 個服務點,推廣合作社的服務理念。其三分之二的服務網點分步在偏遠的農村,其中,500 人以下的小村莊占到一半以上。在日用品銷售中,服務點以食品生產銷售如面包等為主,中央聯社通過控制商品價格以滿足多數人的生活所需。在全國30 家連鎖組織和企業中,消費合作社是覆蓋面最廣,并且是唯一深入農村基層的組織。目前,合作社連鎖商店以服務而聞名于保加利亞。此外,保加利亞合作社也依托經營服務網點,保證了6000個穩定的就業崗位,尤其在經濟危機時期,有效延緩了貧困人口的數量。
另外,近年來,保加利亞合作社開展“一起加入合作社”計劃。通過這一人才引進計劃,大大簡化了加入合作社的申請程序,縮短原有的申請時間,便于社會人員申請入社。目前,有100個合作社設立了申請入社的綠色通道。很多年輕人通過這個方式,加入進來。同時,配合這一計劃,合作社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特點進行宣傳,組織在幼兒園、小學校園內開展各種特色活動。在調整人員年齡結構方面,還采取了100%創新人才計劃,例如在管理層中,保證年輕人比例。通過專項培訓,幫助年輕人了解學習合作社的管理模式等。
在社會影響力提升方面,保加利亞合作社通過統一標識、統一品牌、統一宣傳口徑,執行統一營銷規范的方式保證各級組織對外的一致性,“coop”標識遍布城鄉網點。為了讓更多領域進一步了解合作社的特色和優勢,保加利亞合作社組織建立數字化博物館,以打破線下博物館的地域局限,同時使很多沒有所有權證明的展覽物不再受限于實體博物館的展出資格。保加利亞合作社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人,只有讓合作社文化代代相承,才能讓更廣泛的群體看到合作社的優勢。
面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城鄉居民生活的新需求,供銷合作社應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拓展服務領域、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保加利亞合作社在體系化建設、人才結構優化、全產業鏈融合等方面的經驗,對供銷合作社系統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健全經營服務網絡、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保加利亞消費合作社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從農村、城市到統籌城鄉,從單一的零售貿易到農業、工業、旅游業的復合經營,從消費合作到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從傳統零售網點到手工巧克力、有機產品的特色經營和網上銷售,從互助原則指導下構建的中央智庫,到基層服務網點的公共繳費等便民服務。在強化服務功能上,保加利亞合作社與中國供銷合作社的目標是一致的。
伴隨著社會“需求清單”不斷拉長擴容,解決了基本生活用品的“有沒有”以后,保加利亞合作社提升到了“好不好”。如新建生鮮品質的有機產品專營店、開設購物方式便捷的移動商店和網上商店、建立老年康復中心等。在全產業鏈融合、構建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過程中,中保雙方都積累了大量可相互借鑒的經驗。供銷合作社作為為農服務組織,應在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便民店的過程中,為城鄉居民提供日用消費品、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就業培訓等服務,搭建便捷實惠、安全優質的城鄉居民綜合服務平臺。從單純農資棉花購銷等傳統經營業態,到積極開展電商物流等新型業態;從單一流通服務,到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和個性化、柔性化、特色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從單純供銷貿易合作,到涉農領域綜合合作;從國內流通,到加強國際貿易與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保加利亞合作社在索菲亞的瓶裝水車間。
從保加利亞合作社整體業務結構看,70%集中在零售貿易,如何提高利潤,增加社員收入,保加利亞合作社多年積累的發展經驗在于拉長產業鏈,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結構,鼓勵創新。這些有利于保加利亞合作社發展的供給側改革,都有賴于投資發展基金的支持。1997年至2011年期間,保加利亞合作社的利潤稅(所得稅)無需上繳國家。這筆資金60%交由中央聯社作為投資發展基金統一管理,其余40%返還合作社。基金提供無息貸款,目前積累的基金約400萬列弗(折合人民幣1600萬元)。盡管2012年后免稅政策取消,這筆投資基金仍積累沿用至今,而且投資在合作社不同的業務項目上。
按照基金使用規定,中央聯社不能直接使用這筆基金,需要通過大區聯社用在重點扶持項目或下發到提出申請的企業。基金以平等原則分配,如合作社申請的基金額可以大于繳納的費用。基金不能作為員工的工資和補助,只能應用于業務發展。有賴于這項投資基金的支持,保加利亞消費合作社建立了連鎖網絡、面包加工流水線,現代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不僅在大區聯社的統一運營下,所轄企業經營業務更加活躍,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這筆基金也保證了基礎產品的供應,包括統一規范價格,保證產品質量。
既要保持市場競爭力又需兼顧社會服務屬性,保加利亞合作社作為服務于偏遠農村的合作社組織,和作為為農服務組織的我國供銷合作社需要面臨的很多困難是相似的,都需要金融方面的保護和支持。如何帶動各級供銷合作社與地方財政、政策性金融、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發揮“新網工程”股權投資的引導作用,最大限度利用好供銷合作社熟悉農村、網點廣布的優勢,圍繞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等重點內容,需要供銷合作社廣泛借鑒經驗,深入思考。要進一步發揮供銷合作社熟悉農村、網點廣布的優勢,促進城市金融服務資源下鄉進村,不斷探索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農村金融服務路子。借鑒保加利亞合作社的經驗,加快在合作金融領域的業務創新,以供銷合作社網絡優勢為依托,用好合作社發展基金,促進系統上下聯合合作,規范開展農村金融服務,滿足農民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保加利亞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推廣“合作社讓世界更美好”的理念和“coop”標識。無論是合作社酒店、康養中心等場所,還是在合作社產品標識上,“coop”無處不在。雖然中央聯社宣傳經費預算并不是很多,但是各省區合作社不單純依賴于中央聯社的資金投入,而是結合自身優勢,把合作社品牌推廣與文化建設、合作社產業深度融合,如設計了“coop”卡通人物形象。此外,保加利亞合作社也廣泛參與藝術、體育類的項目,進一步向社會公眾展示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如與保加利亞歌劇院合作,邀請有社會影響力的藝術家、演員。合作社贊助的電影劇組入圍了奧斯卡候選名單,并獲得了70多項國際大獎,另外在農業政策研究方面,合作社也參與編輯出版有關書籍。
中國供銷合作社擁有“扁擔精神”“背簍精神”等優良傳統,需要通過不斷強化文化建設和輿論宣傳,內部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外部樹立供銷合作社的良好形象,形成以“為農、務農、姓農”為核心的供銷合作社文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初見成效,在宣傳上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宣傳水平和質量,講好中國供銷合作社故事,樹立供銷合作社新形象。構建大宣傳格局,為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和輿論支撐;全系統規范使用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把供銷合作社文化、信譽、口碑融入品牌之中,提升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加強供銷合作社史料館、博物館建設工作,通過供銷合作社歷史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像資料、各類文件、領導批示、信件、票證等集中展示,充分發揮科研、教育、宣傳、交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