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供銷合作社
江西安遠縣將村“兩委”的組織優勢和供銷合作社的經營優勢、聯農帶農優勢有機結合,深入實施黨建帶社建“四位一體、兩社融合”綜合改革試點,以破解農村發展“瓶頸”,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江西省安遠縣供銷合作社在全縣范圍內探索開展黨建帶社建“四位一體、兩社融合”村級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通過實踐,取得良好成效,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認可。
聚焦問題抓改革。在長期的農村工作實踐中,安遠縣在農村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供需等方面普遍存在“買難買貴、賣難賣賤、黨組織薄弱缺失”等問題。對此,安遠縣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對口支援為契機,將村“兩委”的組織優勢和供銷合作社的經營優勢、聯農帶農優勢有機結合,深入實施黨建帶社建“四位一體、兩社融合”綜合改革試點,以破解農村發展“瓶頸”,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創新機制抓試點。今年4月,安遠縣印發了《安遠縣黨建帶社建“四位一體、兩社融合”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安遠縣社及時下發《安遠縣黨建帶社建“四位一體、兩社融合”綜合改革試點村供銷合作社建設工作手冊》,并按照“政府引導、合作社主導、市場運作、新型為農服務主體及農民廣泛參與”的發展理念和“因地制宜、統籌謀劃、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陸續注冊成立了村供銷合作社并推進改革試點工作。一是成立村供銷合作社。整合市場主體資源,搭建以村供銷合作社為主導、社會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的縣域供需服務網絡,從供需兩端加強直接領導參與,降低農民購買成本、增加農民銷售收入、提升農業服務水平。二是村級組織負責人實行“四位一體”。村支部書記在原來擔任村書記、主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的基礎上兼任村供銷合作社主任,讓村級黨組織對農村經濟活動的領導更直接更具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加入村供銷合作社,實現“村社共建、兩社融合”發展,帶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村黨組織通過補齊抓經濟能力的短板,進一步提升組織力、話語權,解決基層黨組織薄弱缺失的問題。
“四位一體”抓黨建。按照“四位一體、兩社融合”模式,建立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支撐、村供銷合作社為載體、農民群眾為主體的村社共建組織,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村供銷合作社負責人“四崗一肩挑”,使村級組織服務“三農”發展有載體、領導經濟活動有抓手,村黨組織組織能力更加堅強有力。通過村供銷合作社開展為農服務經營業務,村干部、社員參與利潤分紅,結成利益共同體,激發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增強基層黨組織為農服務能力,也實現服務內容拓展,進一步增強了村黨支部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同時,各村供銷合作社建立“三會”制度,進一步強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水平,提高農民社員的參與度和話語權,提升了村級組織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兩社融合”抓增收。村集體具有較為豐富的土地、林地等資源性資產和閑置房屋、建設用地等經營性資產,但對接市場能力較差,村集體缺乏自主經營性產業,收入渠道單一。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村集體資金和資產入股到村供銷合作社,推動了村集體資源優勢和供銷合作社的經營優勢有機結合,實現了“兩社”互補互融,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截至9月,安遠縣18個鄉(鎮)的152個行政村,已按照“四位一體、兩社融合”模式注冊成立78個村供銷合作社,其中42個村供銷合作社因地制宜開展經營性業務,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超7萬元,帶動30多戶農戶增收。村民社員除獲得入股分紅,還解決了就業、農產品銷售、種地等難題。
整合資源抓服務。安遠縣社以村供銷合作社建設為契機,將村供銷合作社作為基層組織向村組延伸、經營服務網絡向田間地頭延伸,以暢通農村供需服務網絡,通過采取行政調節職能和經濟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構建了“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縣鄉村三級農資經營網絡、農業機械化服務平臺等綜合服務體系,降低農民投入成本、提高農民銷售收入、提升農業服務水平,有效解決了當前農村“買難買貴、賣難賣賤、種難種貴”的問題。
強化合作抓聯結。安遠縣社通過廣泛吸納農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組建村供銷合作社,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帶動多方受益。一是通過村級組織負責人實行“四位一體”,提高了村供銷合作社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通過與村集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共同出資創辦村供銷合作社,形成合作經濟利益的共同體;三是通過供銷合作社幫助村集體調整產業結構、建立商品基地、銷售農產品、開辦日用品超市,提供一條龍、“一站式”服務,不僅助農實現節本增收,而且幫助其享受到民主管理、二次分紅的待遇。
“黨建+社建”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有效途徑。黨建帶社建“四位一體、兩社融合”綜合改革,把村“兩委”、供銷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民各方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優勢互補,既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組織能力,又把村“兩委”的組織優勢和供銷合作社的經營優勢、聯農帶農優勢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搭建起為農服務的新載體,有效解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村“兩委”單純靠政治優勢組織、發動農民的不足和新形勢下轉型組織力量跟不上的問題,使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
“黨建+社建”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正確選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村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位一體、兩社融合”綜合改革,推動了村“兩委”組織優勢、村集體資源優勢和供銷合作社經營優勢的有機結合,實現“兩社”互補互融、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找到了出路。同時,利用供銷合作社連接市場、連接農民、與農民聯利連心的經營優勢、聯農帶農優勢,搭建社村共建載體,增加農民收入,正是探索共同富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
“黨建+社建”是創新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發展的時代需要。自開展綜合改革以來,供銷合作社始終把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作為基層供銷合作社建設的核心工作進行重點推進。安遠縣通過各類資源整合成立村供銷合作社,既為解決鄉鎮供銷合作社發展“瓶頸”問題找到了較好的實現路徑,又在“兩個延伸”中最大限度地廣泛吸納新型經營主體及農民入社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提供了更堅實的組織保障。同時,村供銷合作社作為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百米”,推進縣、鄉(鎮)、村三級基層組織連點成面,在雙線流通的區域服務網絡中起到了聯農帶農組織體系“毛細血管”和“前哨點”作用。為農服務陣地的前移是強基固本的創新之舉,更是實現供銷合作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改革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