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礽喜
新發展格局下,供銷合作社要進一步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打造綜合性為農服務平臺;加快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穩步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為農戶提供金融支持。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幾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的單位,雖然歷史上兩次與國營商業合并,可供銷合作社的牌子始終沒有變,為農服務的宗旨也沒有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下,筆者認為,供銷合作社的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中發〔2015〕11號文件要求,“圍繞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供銷合作社要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種、股份合作、以銷定產等多種方式,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系列化服務,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可基層供銷合作社的農資服務因為企業改制的原因,經營人才買斷身份自主創業,真正由供銷合作社全資經營的農資企業較少,所以各地應結合實際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賦予供銷合作社更好地經營種子和化肥農藥以及農村綜合服務的職責職能。同時要鼓勵支持供銷合作社介入農村健康養老產業,把農村老人健康養老的工作做好。
中發〔2015〕11號文件明確要求,“積極參與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有條件的地區,政府控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交由供銷合作社建設、運營、管護。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健全農資、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回收等網絡,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服務新格局。順應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深刻變革的新趨勢,加快發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目前,由于供銷合作社經營人才缺乏、基層政府財力困難等原因,供銷合作社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因此各級政府一方面要支持供銷合作社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和農村倉儲冷鏈網絡建設,同時加強道路交通和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保障,加強農產品上行發展和寄遞領域“放管服”改革等體制機制保障。另一方面要協同發力,整合共享交通、供銷、商務等資源,打破共同配送壁壘,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讓農村物流更加集約高效。
發展合作金融是供銷合作社開展信用服務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中發〔2015〕11號文件雖明確指出,“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是解決農民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合作經濟組織增強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實力的現實需要。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要按照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可依法設立農村互助合作保險組織,開展互助保險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供銷合作社企業依照法定程序開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試點,增強為農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與地方財政共同出資設立擔保公司。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職責分工,承擔起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切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筆者在實踐中發現,供銷合作社要發展合作金融服務困難重重。這必須要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封鎖,讓全社會形成共識——支持供銷合作社穩步發展合作金融是更好地為農村小微經營者提供資金扶持,為鄉村振興服務。形成共識的同時,供銷合作社要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村信用合作資金互助,建設一批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農村信用合作服務中心。積極對接各類金融機構,引入外部金融資源,鼓勵各金融機構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等業務,引導各市場主體上線智慧金融服務平臺,獲取信用支撐,緩解融資難題。
近年來,各地供銷合作社為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支持供銷合作社創辦或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而推動供銷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同時各地供銷合作社也要提高對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識,創新機制,激勵基層人員投入到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之中。此外,在供銷合作社合作金融業務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政府要鼓勵金融機構與供銷合作社緊密聯系,對經營效益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在各種貼息貸款項目和小額貸款上給予傾斜,對符合條件且在授信額度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貸款綠色通道”。要創新風險防范制度和機制,建立農民房權、林權、經營權等抵押貸款制度和信用擔保制度。
供銷合作社條例的制定不僅僅是為了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更是為了國家鄉村振興服務。只有供銷合作社的權益得到保障,才能有能力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制定條例時,要把供銷合作社的合作和上下聯合的內容寫入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