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軍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為全面準確地了解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現狀,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43期省管干部進修班課題組對全省有關部門和部分設區市開展了實地調研。通過總結江蘇知識產權保護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癥結與短板,為強化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尋找破解難題方向,制定針對性對策。
近年來,全省相關部門與設區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對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目標,扎實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著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并取得了明顯階段性成效。2021年,江蘇有效發明專利總量位居全國各省份第三,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國各省份第一。
知識產權保護頂層設計漸成體系。2021年8月,省知識產權和商標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印發了《江蘇省“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將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重點任務納入規劃;2022年1月,《江蘇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通過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并正式發布。此外,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定了《關于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導意見》;省公安廳與南京海關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作的意見》;省知識產權局印發了《江蘇省專利商標行政執法規程(暫行)》;省版權局印發了《關于開展一般作品免費登記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初步形成。
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逐步完善。強化省知識產權和商標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職能,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共享、案件協作、督查督辦工作機制,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研究部署知識產權保護重點工作,進一步壓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將知識產權保護重點指標納入省“十四五”規劃指標體系和設區市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與上海、浙江、安徽三省市共同簽訂《長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執法協作協議書》,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簽訂《十二省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協議書》,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初步形成。
知識產權違法懲戒更加有力。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市場監管、知識產權、文化旅游等部門堅持以執法辦案為重點,常態化開展“雙打”“藍天”“鐵拳”“劍網”等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2021年,全省行政執法機關累計辦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4654件、專利商標行政處罰案件3908件、侵犯版權案件641件;南京海關開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龍騰”專項行動,累計扣留侵權貨物3882批次、涉案貨物61.78萬件;全省公安機關立案偵辦知識產權刑事案件2605件,檢察機關共批捕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37件225人;省高級人民法院累計受理知識產權案件31137件,審結29154件。此外,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在全國首創“聘用制技術調查官+技術專家咨詢庫”模式,蘇州知識產權法庭首創技術調查官“一官二員”(即技術調查官擔任法院特邀調解員和人民陪審員)新機制,江蘇正在成為全國知識產權爭端解決的優選地。

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速形成。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8家、快速維權援助中心2家、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江蘇分中心3家、知識產權法庭2家,以及一批省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分中心或服務站;開通省知識產權大數據平臺,建成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行政裁決系統,升級江蘇作品登記平臺,實現全省各設區市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絡全覆蓋。從地方實踐看,徐州市精心培育了徐工、恩華藥業等一批創新能力強的專利大戶,泰州市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力。此外,江蘇加快構建知識產權誠信體系,深入實施“正版正貨承諾推進計劃”,全省28家專業市場入選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持續優化。將知識產權服務納入全省“放管服”改革,南京專利代辦處實現了專利、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業務受理“一窗通辦”,徐州、連云港、泰州獲批建設商標注冊申請受理窗口,全省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點數量增加到11個;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溝通交流,成功舉辦中國(無錫)國際設計博覽會、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助力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組織實施知識產權質押百億融資行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互聯網+”模式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可并在全國推廣,南京“打造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和蘇州“知識產權證券化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雙雙入選國務院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此外,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等系列活動,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淡薄。一些地方對“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認識不到位,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市縣至今尚未出臺《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及其配套政策;部分市場主體對知識產權的范圍、要件和法律保護措施知之甚少,不懂得及時取得法律確權,導致其品牌、技術被搶注或盜用后無法得到法律有效保護;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不強,2020年全省僅有約5萬家企業申請專利。
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不夠順暢。知識產權部門權力清單和職責劃分不明晰,管理職能分散,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執法權分屬多個部門,難以形成執法合力。一些執法機關在職能和管轄權限上交叉重疊,行政執法過程中經常出現推諉扯皮現象。知識產權司法審判機構設置層級低,僅設有南京、蘇州兩個知識產權法庭,難以發揮知識產權案件集中管轄審判優勢;縣(市、區)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無法滿足開設口審庭需配備3名行政裁決人員的基本要求。
配套法規制度相對滯后。目前,全省僅有《江蘇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一部地方性法規,地理標志保護等知識產權領域立法工作尚未開展,《著作權法》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亟待完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技術鑒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此外,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缺乏規范化管理,區域分布不平衡,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產權服務收費呈現惡性競爭,各類知識產權服務“黑代理”魚目混珠、屢打不絕。
“侵權易、維權難”問題較為突出。知識產權實際保護效果與社會期待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違法成本低、追責標準高,辦案成本高、成案率低”問題更為突出。種源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對以白皮包裝、彩裝、零散化易貨交易方式銷售侵權種子及經營戶混售真假種子等違法行為監管打擊不力。企業“走出去”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增大,域外或境外布局能力不強。
專業化人才嚴重匱乏。很多企業缺少既懂相關專業技術又懂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人才,在知識產權糾紛中常常處于被動地位;企業和服務機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渠道單一,主要以“師傅帶徒弟”為主,未能形成系統化、制度化人才培育機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高端人才儲備不足,能夠提供涉外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的人才團隊更少,遠不能滿足知識產權服務需求。
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的“加速器”。加快推進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必須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打造“保護最嚴、創新最活、生態最優”的江蘇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高位統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持續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協調機制,建議將“省知識產權和商標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領導小組”,并按照權威、高效原則調整充實領導小組;加快編制《江蘇省知識產權強省戰略綱要》,并出臺配套政策舉措;深化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設置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權力清單,進一步明確部門、層級間的職責劃分;推進知識產權司法審判領域改革,積極爭取在江蘇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并根據知識產權案件逐漸增多的現實需要增設知識產權法庭,合理規劃知識產權跨區域集中管轄布局;加快基層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財力物力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不斷夯實知識產權保護根基。
以數字賦能增強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堅持以數字化為引領,推進省、市、縣三級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運用,提升知識產權監管和執法效率;高標準推進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建設江蘇知識產權在線系統,強化各層級、各部門、各領域一體化協同,推動知識產權數據資源關聯運用,打通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持續優化“一網通辦”,深化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改革,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建立產業知識產權大數據庫,推動知識產權要素精準配置、高效賦能。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水平。加快修訂完善專利、商標、著作權管理等法律法規,率先在全國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規則;嚴格知識產權執法特別是加強平臺經濟監管,完善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加強重點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明確案件移送標準、流程和處理規則,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突出依法保護,聚焦互聯網、城鄉接合部、農村等知識產權侵權易發多發領域,加大知識產權犯罪打擊力度,落實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讓侵權者付出沉痛代價。
爭創知識產權發展競爭優勢。加大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力度,重點圍繞省“十四五”專項規劃明確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基金,打造一批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平臺,加快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自主知識產權;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知識產權強企行動計劃,推動知識產權和優勢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交易流轉、質押融資等綜合市場交易體系,加快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和規則制定,建立知識產權海外風險預警機制,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以責任落實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大合力。壓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獎勵力度;加快培育和引進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專家)庫,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司法審判技術調查官、侵權鑒定、專家顧問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省內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學院、建設知識產權學科,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專業保護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充分發揮互聯網、電視等各類媒體聯動效應,通過舉辦知識產權江蘇論壇、知識產權保護成果展等活動,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