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盛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推動“三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情念農民、情系農村、情牽農業,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判斷和重大舉措,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指引方向、提供遵循。鹽城是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中農業總產值唯一超千億元的城市,鹽城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統籌抓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持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咐畏€產保供責任。糧食產量連續7年超140億斤,面積、產量均列全省第一;生豬累計出欄467.2萬頭,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水產、蔬菜實現量效齊增,新建設高標準農田132.28萬畝,為全省穩產保供作出了重大貢獻?,F代農業產業鏈建得更強。農產品年加工產值突破3000億元,新增全國農業產業強鎮1個、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3%,4個品牌入選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全省最多;休閑農業綜合收入、農產品網上銷售額增幅保持在10%以上。田園鄉村風光繪得更美。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累計完成農房改善9.01萬戶,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21.8%;建成省級傳統村落2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54個,位列全省第二;村莊清潔行動深入推進,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比例和污水治理設施覆蓋率均達100%。農民增收致富抓得更實?!靶√镒兇筇铩备母锶脒x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典型案例,承包地流轉率超過70%,供銷社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受全國總社肯定;在江蘇注冊首家市級家庭農場協會,新增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15家,創成國家級農村創業園區(基地)17個;在全省率先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幅超5.5%。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開啟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各項工作在較高起點上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鹽城是農業大市,農業是鹽城大事。邁進新征程,鹽城將牢記“國之大者”,切實抓好糧食安全,扎實做好“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打造東部沿海大糧倉、生態食品大超市、鄉村休閑大花園,進一步彰顯體量“大”的優勢,鍛造競爭力“強”的核心,拓展富民增收,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為全省全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多鹽城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糧食多了、少了是戰術問題,而糧食安全才是戰略問題。鹽城是長三角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農業區,糧食產量占全省的1/5、全國的1/100。鹽城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大力實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戰略,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發揮好糧食大市“壓艙石”“穩壓器”作用。

突出“耕地”,重抓糧食生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丙}城堅決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進一步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以“長牙齒”的硬舉措,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88萬畝左右、總產量保持在140億斤以上,繼續為全國、江蘇糧食生產挑重擔、做貢獻。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按照“先流轉、再建設,先平整、再配套”模式,高標準推進“噸糧田”建設,“十四五”計劃新建和改造提升480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真正做到農田就是良田。大力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建設水平,啟動新一輪優質糧食穩產增效工程,擴大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油菜、花生等油料種植面積。
突出“科技”,重抓種業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耕地就那么多,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種子是農業科技的“芯片”,鹽城作為全國三大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市,保障全國各地1400萬畝雜交水稻的種子供應。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四大工程”,打造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集團,建設沿海良種繁育“硅谷”。堅持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農業現代化主陣地,做強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加快實施“4+13+N”園區提升行動,建設一批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農業種源科技創新與繁育中心,積極爭創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提升種子、種苗自給率,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做貢獻。
突出“監管”,重抓食品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丙}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指示精神,以構建監管網格為基礎,以入網監管為抓手,以專項整治行動為“利劍”,以質量安全監測扎牢風險“籬笆”,有效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農業領域的創新實施,全面推行農業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農業高品質發展。實施農業生產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加快建立全環節標準體系,實現食用農產品全過程、全鏈條質量安全可追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丙}城立足較為完備的農業產業體系、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更加有力的產業支撐、初具影響力的產業品牌基礎,全方位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做強“全鏈條”。鹽城農業產業鏈“前粗后細”,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是突出短板。鹽城以“構建全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生態”為路徑,完善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全產業鏈,推進優勢主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重點培育發展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經濟林果、規模生豬、現代禽業、特色水產等6條農業全產業鏈,鼓勵發展農產品“生鮮電商+”“中央廚房+”直播帶貨、社交營銷等新模式。深挖何首烏、甜葉菊、菊花等特色精品產業,做優藥食同源功能保健食品。發揮好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載體作用,建設農業食品創新平臺,布局提升一批高端食品加工集中區,培育發展綠色、健康、具有鹽城特色的食品加工業,開發一批名優生態終端食品。
推動“規模化”。規?;寝r業現代化的基礎。鹽城深入實施農業龍頭企業“規模效益雙倍增行動”,引導射陽大米集團、銀寶集團等本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中糧、牧原、溫氏、光明等國家級龍頭企業布局全產業鏈建設,形成一批鏈主型農業龍頭企業和“小巨人”企業,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股改上市,著力打造一批年銷售超10億元、20億元的規模龍頭企業,年銷售額超30億元、50億元的領軍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增強低收入人口增收能力。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行動和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開展智能農機示范基地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爭創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
打響“鹽”品牌。提升市場認同度、親民度,質量是硬要求、品牌是通行證。鹽城著力打造形成“1+9+N”特色農產品品牌體系?!?”即做優“鹽之有味”市級區域公用品牌,力爭到2025年實現品牌價值100億元,成為全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即重點打造射陽大米、東臺西瓜、阜寧黑豬、響水西蘭花、九龍口大閘蟹、鹽都草莓、裕華大蒜、乾寶湖羊、濱海香腸9個特色產業品牌?!癗”即做強一批企業產品品牌,著力培育發展一批年銷售額超20億元的“鏈主”企業和年銷售額超50億元的領軍龍頭企業,力爭到2025年創成省級特色農產品品牌和知名龍頭企業品牌各20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丙}城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關鍵環節,加強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不斷提升鄉風文明水平,努力讓鄉村彰顯詩意山水、風光秀麗的自然之美,呈現鄉風文明、村美人和的人文之美,展現宜居宜業、樂居樂業的生活之美。
讓鄉村風光更好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建設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鹽城積極抓好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推動適宜產業與農房改善項目融合互動發展,同步推進公共服務配套和基礎設施改善,探索建立符合農民需求的社區治理模式,不僅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更要“能致富、過得好”。實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升工程,重點推進城郊都市休閑圈和里下河水鄉風光帶、沿海灘涂風光帶、古黃河生態風光帶“一圈三帶”農旅美景建設。做精“探秘自然遺產、解碼古老串場、戲水湖蕩濕地、尋蹤黃河故道、傳承紅色基因”五大鄉村休閑旅游文章,重點建設以鹽都大縱湖、射陽鶴鄉菊海、響水西蘭花海、大豐荷蘭花海為“四核”的農業景觀,充分展現鹽城的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
讓鄉村旅游更好玩。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鄉村旅游建設,推進鄉村旅游向鄉村度假、鄉村休閑、鄉村生活轉型發展,推動農業、康養、旅游深度融合,讓廣大鄉村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首選地。以春季踏青賞花、夏季避暑納涼、秋季美食采摘、冬季農趣體驗為主題,重點打造以麋鹿、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農業生態觀光線路,以鹽都、建湖、阜寧等湖蕩風景區為重點的水鄉風光旅游線路,以東臺黃海森林公園和射陽洋馬十里菊香園為重點的休閑康養線路。提升“繽紛鹽阜·多彩鹽城”美麗鄉村旅游公路,打造創意多元的公路服務驛站。圍繞農業生產、農耕文明、民俗文化、農業節氣等,不斷豐富大豐荷蘭花海郁金香文化月、鹽都草莓文化節、亭湖大洋灣櫻花節等農業節慶活動,提供良好的農業節慶消費體驗。挖掘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架好鹽阜鄉村與外界的橋梁,讓游客愿意來、吃得好、玩得好、還想來。
讓鄉村美食更好吃。挖掘傳承特有物產、具有鮮明鄉土特點的民間菜品,培育東臺魚湯面、建湖藕粉圓、濱海五糧粥、阜寧大糕等鄉土地標品牌食品,提升鹽城“八大碗”特色餐飲品牌。加強特色農產品營銷力度,在景點景區、高速服務區、高鐵列車設立鹽城特色農產品專柜專區,讓游客不僅賞美景還能帶走“鹽之有禮”,推動優勢特色農業和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