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
課程思政視角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夠幫助提高醫學生職業素養、文化修養,是目前高校主修課程之一。文章基于課程思政基本內涵,分析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現狀、意義,并提出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措施。
一、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現狀
(一)忽視職業素養的培養
醫學院是為社會輸送高質量醫學人才的載體,不僅要培養醫學生的基本醫學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而且應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但是,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高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職業素養的培養多有忽視。部分教師以完成復雜、繁重的課業為目標,注重培養醫學生的專業知識,忽視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導致部分醫學生從業過程中缺乏職業素養,忽視患者的心理情況,出現錯治、誤治等問題。
(二)存在形式主義
高校醫學專業課程對專業知識與技能較為重視,課程設置體系較為完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所忽視。筆者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形式主義,不夠注重實際教學效果。目前,高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占總體課程時間不足10%,且普遍集中在低年級階段,低年級階段無法將醫學專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充分結合,教學效果不佳。
(三)缺乏實踐課程教學
目前,高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多停留在表面,沒有為醫學生提供實踐課程,醫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規劃處于懵懂階段,無法將所學的專業應用于實踐中。實踐是檢驗醫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目前,高校對醫學生的考核多通過考試成績進行判斷,沒有建立健全實踐與觀察系統,無法從側面幫助醫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有效的判斷。
(四)師資力量弱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高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師資力量弱,具體表現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師大多數為兼任教師,師資力量弱,職業生涯規劃專業程度較低,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雖然高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多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課程思政視角下,依然出現了部分教師沒有將思政與醫學專業充分結合的情況。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的意義
(一)打牢專業基礎,提升職業素養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部分教師弱化專業教學的價值,重視知識點教學。對于醫學生的學習生涯而言,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職業素養、文化素養、人文素養同樣影響著醫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所以,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應該結合國家頒布的新政策,激勵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為國家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以教學課堂為載體,充分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醫學專業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不斷提升醫學生的思政素養和職業素養。
(二)挖掘思政元素,拓展課程深度
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是將正確的政治思想與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幫助醫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要求、適應社會教學改革趨勢的必然要求,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應該挖掘思政元素,拓展課程深度,將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正確、正面的指導,豐富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拓展課程深度。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措施
(一)推進課程思政的改革
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應該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設立科學的場景或者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幫助教師對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明確的判斷,提供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理解醫德概念和培養醫德素養,促進新時代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
(二)針對醫學專業深化課程思政內涵
高校醫學專業應充分結合專業特點,深度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深化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核心內涵,在教學中滲透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應該將思政內容與教學大綱相結合,立足學科優勢與人才培養系統化課程內容,合理分配學科學時,避免顧此失彼的情況出現。例如,針對急診醫學,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急診科實踐體驗,讓醫學生將生命的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明白救死扶傷與育人就是對急診專業醫學生最好的教育。另外,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思政教育路徑系統化,循序漸進地進行道德教育,將專業內涵與特點深化到醫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教師應該以身作則,以自身的人格修養激勵學生前進,成為新時代所需的高質量醫學人才。
(三)創新教育理念,豐富實踐經驗
高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重視理論結合實際,以培養學生真才實學與職業素養,創新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與當地的實習基地建立合作關系,為醫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醫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充分應用于實踐,快速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筆者針對目前高校醫學專業的調查發現,許多高校醫學專業與當地社區服務中心、附屬醫院等達成長期合作關系,多方主體合作為學生建立實踐考核系統,從專業技能、文化素養、道德素質等多方面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優點與缺陷。校方除為醫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之外,也可以舉辦多種校園活動,如操作技能大賽等,在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之余,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
(四)建立健全師資團隊
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要注重建立健全師資團隊,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關鍵點在于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高校應該促進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團隊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定期對教師團隊進行培訓,豐富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提升其教學能力。另外,高校可以搭建完善的教學平臺,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與醫學生之間搭建橋梁,深度開發教學內容,幫助教師優化課程體系。另外,教師團隊應該注重創新教學模式,將思政課程枯燥的理論知識以創新的模式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氛圍,加深醫學生對專業、職業道德的記憶。
四、結語
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學專業人才,將成為醫療事業的一分子,培養醫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是高校醫學專業的教學目標。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影響著醫療服務水平,高校醫學專業應注重課程思政視角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深化核心內涵,提升醫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水平,助力國家醫療事業的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龔瀟瀟.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115-116+118.
[2]張斌,胡正娟.“課程思政”視域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建設探析:以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生為例[J].醫學教育管理,2021(1):26-29+33.
[3]沈大亮.德育課程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正確引導[J].試題與研究,2020(34):127-128.
[4]茅以誠,王寧寧,郁穎佳,等.本科“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241-242.
[5]邱海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知識文庫,2020(19):143+145.
[6]李楊.“課程思政”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的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8):76-77+80.
(作者單位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