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偉
(甘肅省天水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武山公路段,甘肅 天水 741300)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公路建設規模的不斷發展,公路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覆蓋。但是公路工程具備使用年限,加上其一般處于自然環境中,承載量又十分巨大,就很容易受到各種損傷,在公路里程十分龐大的基數面前,受損的規模也十分龐大。現階段公路的養護和建設都由交通部門和當地政府進行組織,在公路受損頻發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和政府難以滿足其養護需要,就需要對公路養護進行市場化運作,促進養護事業的發展。但是在公路養護的市場化運作方面,還存在著一些隱患,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公路養護的市場化進程,不僅阻礙了市場化的推進,還可能會對公路養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導致公路養護出現問題。這就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加大對市場化的研究力度,解決其存在的難題,找出其有效路徑,加快公路養護市場運作的推進,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
公路在建成通車之后,就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由于公路多建設在自然環境中,就會受到諸如雨雪、風暴、洪水、冰雪以及日曬等自然環境的影響,相關材質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其質量就會逐漸降低。另一方面,公路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人民群眾的交通出行,在現階段人口基數和私家車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前提下,公路常年處于高負荷的工作狀態,極易出現受損情況。公路養護是指為保持公路經常處于完好狀態,防止其使用質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所進行的作業,對環境保護有很大作用[1]。
市場化一是指建立國家調節的市場經濟體制,并由此形成統一的市場運行機制和市場體系。二是指在短期內實現用市場經濟體制取代雙軌過渡體制的運作過程。市場化是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競爭的優勝劣汰為手段,實現資源充分合理配置,效率最大化目標的機制[2]。在現階段的公路養護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相關政府和交通部門進行解決,但是在養護需要日漸增加的背景下,交通部門和政府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的養護需要,對公路養護進行市場化運作,就是指將養護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售賣,讓有資格的企業進行投標負責的方法。這種方式能有效地緩解政府和交通部門的養護壓力,促進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
在現代化公路養護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以政府和交通部門為主要負責人的養護機制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管理的養護需要,必須要對其機制進行改革,才能促進養護事業的發展。從當前形勢上來看,對管理養護進行市場化改革,并將市場機制引入到產業化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之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公路產業階段不斷優化升級,就能夠將養護工作從政府部門中分離出來,將其作為商品交換給相關企業。這樣一來,就能為養護作業提供專業的機構進行負責,避免傳統養護方式帶來的影響。
我國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發展體制,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行各業,并對相關產業造成了重要的影響。在公路養護方面,公路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人員出行,并促進各個地區之間的聯系。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獲取經濟收益,部分公路實行收費制,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已經獲取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其主題是相關政府部門,就很難進一步推進經濟的發展。對其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就能夠對其守舊地養護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與創新,這樣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養護事業的發展進步。
在傳統公路養護環節,相關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和相關交通部門。由于養護作業缺乏經濟收益和相關標準,就導致現階段的公路養護存在體制不健全、養護人員技術不足、養護效率較低以及養護人員不足等局面,這就對養護作業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僅在效率上有所不足,質量上也很難有保證。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將事業性質的工作專業化為企業性質,這樣就能以養護質量作為評判標準,進而促進養護質量的提升。對于傳統養護方式存在的隱患,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也能對其進行處理,就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
在傳統的養護環節,相關養護主體是政府部門,養護人員由政府任用,這種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經不適合現階段的發展,必須進行市場化的運作。而要進行市場化的運作,首先就是要將公路養護的主體從政府部門變成相關企業,這樣才能推進市場化體制的發展。具體措施是由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充分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然后就是通過招投標等方式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公路養護,政府部門主要負責對養護行為進行監督和檢查[3]。這樣公路養護的主體就由政府變成企業,市場化就得以推進。在人員方面,主要因素是養護人員思想觀念轉變問題和產權置換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將相關人員以外包的形式轉接到企業,讓原本屬于政府工作人員的養護人員在擁有政府編制的前提下在企業進行工作,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工作人員的要求,進而推動了市場化的運作。
在市場化運作的過程中,公路養護市場化的主要標志就是能夠簽訂合同。在傳統公路養護環節,由政府部門負責的公路養護缺乏相關制度的約束,也缺乏相關監管部門對其養護作業進行監督,就造成了養護質量和效率存在問題。政府部門通過和相關企業簽訂養護合同,規定養護的質量和效率,就能很好地解決傳統公路養護存在的弊端,也解決了養護資金如何確保其使用效益等問題,這就對相關養護企業和政府雙方進行了規定,這就是市場化的證明[4]。
要想推進公路養護的市場化運作,就要盡量減少政府的干預,讓市場做企業的選擇者。所以相關部門要想進行市場化,就不能自己選擇企業,這樣就違背了市場化發展的基礎。政府應該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并且要鼓勵競爭,讓養護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規范。另一方面還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養護的花費,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參加投標,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
公路養護作為保證公路質量的重要環節,現階段以政府為主導的公路養護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市場化運作。但是體制的運作需要正確的方法,由于運作的復雜性,其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通過解決主體問題、強化合同管理以及實行招投標機制等手段,推進公路養護的市場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