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憲鳳,賀小停,張 瑩,俞衛衛,王 齊,尹漢維,王潤潔
(1.無錫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無錫 214000;2.武漢凱熙醫學檢驗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00)
肺癌作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遠高于其他腫瘤。2018年,全球肺癌發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3%,5年相對生存率僅為18%[1]。僅有16%的肺癌患者能在局限性階段被確診;大多數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5年生存率僅為5%[2]。肺癌的治療目前臨床上仍以化療為主,初期療效雖然較好,但2年復發率仍然較高,且預后極差[3]。因此,臨床迫切需要借助有效的指標來及時評估患者的療效,以期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臨床上用于肺癌篩查的生物標志物較多,如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胃泌素釋放肽前體(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ecursor,ProGRP),但這些腫瘤標志物在肺癌的早期篩查中均存在敏感性較差、結果不穩定等不足。因此,臨床亟需尋求新型腫瘤標志物來提高肺癌的診斷效能。
硫氧還蛋白還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是一種還原型輔酶Ⅱ氧化途徑的二聚體酶,在腫瘤相關的氧化還原反應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結果顯示,TR在胃癌的化療療效評估中顯示出較好的效能,可顯著區分胃癌化療中的獲益人群和未獲益人群[4]。YE等[5]的研究結果顯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漿TR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者(P<0.01),診斷敏感性為71.6%,特異性為91.9%,診斷效能明顯優于其他腫瘤標志物。提示TR或可用于肺癌化療療效的監測。為此,本研究擬探討TR在肺癌化療療效監測中的作用。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無錫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肺癌化療患者482例,其中男302例、女180例,年齡29~93歲;其中小細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82例、NSCLC 400例。由于不同患者的疾病情況、治療周期和治療方案均有所不同,因此肺癌化療療效的評估及TR檢測均在患者完成當前化療療程后進行。本研究獲得無錫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樣本采集 采用抗凝管采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5 mL,以1 138×g離心5 min,分離血漿,置于無菌Eppendorf管內,如無法立即檢測可保存于2~8 ℃冰箱。
1.2.2 檢測方法 采用TR-1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武漢尚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及配套試劑盒(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TR水平。采用cobas e 601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瑞士羅氏公司)及配套試劑(電化學發光法)檢測CEA、SCCAg、CYFRA 21-1、NSE及ProGRP水平。
1.2.3 陽性判斷 以TR≥8.00 U/mL、CEA≥5.00 ng/mL、CYFRA 21-1≥4.00 ng/mL、SCC-Ag≥5.00 ng/mL、NSE≥15.00 ng/mL和ProGRP≥50.00 pg/mL為陽性。
1.2.4 療效判斷 參考TR在胃癌臨床療效監測中的分析方法[4,6],將482例肺癌患者分為治療未獲益組(211例)和治療獲益組(271例)。依據國際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1.1[7],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患者接受化療后出現病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或未得到有效控制歸入治療未獲益組;患者接受化療后出現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或療效穩定(stable disease,SD)歸入治療獲益組。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呈非正態分布的數據以中位數(M)[四分位數(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估各項指標單項及聯合檢測判斷化療療效的價值。采用R語言軟件中的corrplot分析評估TR與其他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未獲益組TR、CEA及NSE水平及陽性率均高于治療獲益組(P<0.05、P<0.001),2個組之間SCC-Ag、CYFRA 21-1及ProGRP水平及陽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獲益組與治療未獲益組各項指標的比較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TR、CEA、CYFRA 21-1、SCC-Ag、NSE及ProGRP單項檢測判斷肺癌患者化療療效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別為0.759、0.667、0.579、0.530、0.619、0.544。將各項指標進行組合(聯合檢測時任意1項指標高于臨界值即判定為陽性),TR+CEA、TR+CEA+CYFRA 21-1、TR+CEA+CYFRA 21-1+NSE、TR+CEA+CYFRA 21-1+NSE+ProGRP聯合檢測判斷肺癌化療療效的AUC分別為0.757、0.749、0.752、0.788。見表2、圖1。

表2 各項指標單項及聯合檢測判斷肺癌化療療效的ROC曲線參數

圖1 各項指標單項及聯合檢測判斷肺癌化療療效的ROC曲線
TR與CEA、NSE、SCC-Ag、CYFRA 21-1及ProGRP均無相關性(r值分別為0.05、0.02、-0.15、0.05、0.10,P>0.05)。
目前,肺癌的治療方法仍以化療為主,但治療效果有限,一方面晚期肺癌患者化療受益并不明顯;另一方面,多次化療加重了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如何提高肺癌化療療效監測的效能,并及時作出療效評價,對于控制肺癌病情進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血液腫瘤標志物的研究一直備受重視,很多新型腫瘤標志物被發現,如循環腫瘤 DNA、微小RNA、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但目前已發現的各類標志物對于肺癌的診斷效能均有限,僅有少量蛋白類腫瘤標志物被用于臨床。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肺癌生物標志物有CEA、CYFRA 21-1、NSE、SCC-Ag和ProGRP等。其中,CEA最常用,主要用于判斷手術后的復發和評估治療期間的療效。但由于化療產生的炎癥因子會導致CEA水平升高,因此易出現假陽性[8]。其他幾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中均存在一定的漏診率和誤診率[9-10],臨床應用價值有限,因此需要更靈敏的腫瘤標志物輔助臨床診斷肺癌。
TR是一種新型的增生型腫瘤標志物,在胃癌、乳腺癌、肝癌和NSCLC等惡性腫瘤中異常升高[5-6,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未獲益組TR、CEA、NSE水平及陽性率均高于治療獲益組(P<0.05),2個組之間SCC-Ag、CYFRA 21-1、ProGRP水平及陽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以8.01 U/mL作為TR判斷肺癌患者化療療效的最佳臨界值,區分治療未獲益患者與治療獲益患者的敏感性為56.40%,稍低于YE等[5]對NSCLC的研究結果(TR最佳臨界值為10.18 U/mL、敏感性為71.6%)及PENG等[6]對胃癌的研究結果(TR最佳臨界值為7.34 U/mL、敏感性為85.5%)。提示TR在多種腫瘤中的診斷臨界值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未獲益組TR陽性率(56.40%)顯著高于治療獲益組(13.16%)(P<0.05),提示TR水平可能與組織異常增生有關。因此,TR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進展。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TR判斷肺癌化療療效的AUC為0.759,而CEA和NSE的AUC分別為0.667和0.619,CYFRA 21-1、SCC-Ag和ProGRP的AUC均<0.6,效能相對較低。將各項目組合進行聯合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聯合檢測判斷肺癌患者化療療效的AUC與TR差異不大,但高于其他標志物單項檢測。另外,TR與CEA、NSE、SCCAg、CYFRA 21-1及ProGRP均無相關性(r值分別為0.05、0.02、-0.15、0.05、0.10)。提示TR可作為判斷肺癌患者化療療效的獨立的生物標志物。本研究中的治療未獲益人群屬于化療后出現病情進展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該類患者的腫瘤活躍程度較高,因此TR水平及陽性率均較高;而治療獲益人群屬于化療后病情緩解或穩定的患者,腫瘤生長得到有效控制,因此TR水平和陽性率均較低。本研究結果與TR在胃癌中的變化[6,9]基本一致。由此可見,TR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肺癌療效監測的生物標志物。
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的肺癌生物標志物,TR在肺癌患者化療療效監測中顯示出更高的效能,為臨床評價肺癌患者化療效果提供了更為有效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