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 孫菲 韓玉澤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從而出現心臟彌漫性增大,逐漸引發心臟泵血功能衰竭[1]。擴張型心肌病則是由不明病因,導致左心室或雙心室腔室病理性擴大,并伴有收縮功能障礙。如今在我國,這兩種疾病是常見病之一?,F如今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改變,致使兩病的發病率上升,并且其致死率較高,預后不良,對患者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2]。此次研究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期間診斷為LVEF≤35%的頑固性心衰患者,對其使用諾欣妥與人重組腦鈉肽聯合治療,其LVEF 顯著改善,死亡率明顯減少,并可使患者的生存率上升,治療效果顯著?,F報告如下。
1.1 一 般 資料 選 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 期間在大連市友誼醫院急診與心內科接受治療的70 例LVEF≤35%頑固性心衰患者,其中47 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3 例擴張型心肌病,BNP 水平均>10000 pg/ml。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5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45~74 歲,平均年齡(67.2± 7.4)歲;缺血性心肌病24 例,擴張型心肌病11 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Ⅲ級19 例,Ⅳ級 16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8 例;年齡48~73 歲,平均年齡(69.5±7.2)歲;缺血性心肌病23 例,擴張型心肌病12 例;NYHA 分級:Ⅲ級21 例,Ⅳ級14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按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3]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疾病診斷,并對心功能進行分級;②心功能分級均為Ⅲ~Ⅳ級;③年齡>45 歲。排除標準:①心臟瓣膜疾病以及心包疾病患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伴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⑤不能配合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按照常規慢性心衰方法治療,即予利尿、β-受體阻滯劑、擴張血管、強心、ACEI/ARB、營養心肌等藥物治療,連續治療10 d。
1.3.2 觀察組 除ACEI/ARB 以外的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若觀察組患者在入組前有ACEI/ARB 的用藥史,應在停止使用>1 d 后接受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諾欣妥及人重組腦鈉肽治療:諾欣妥(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冊證號J20171054)100 mg,早晚各口服1 次;在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0.5 mg 人重組腦鈉肽,以0.4 μg/(kg·min)速度泵入,監測血壓,根據血壓水平及時調整泵入速度,連續治療10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對其使用超聲心動圖測量LVEDD 和LVEF。②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對其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BNP 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其進行療效評估[4]。顯效:治療后,評估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改良≥2 級;有效:治療后,評估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改良1 級;無效:治療后,評估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無顯著改良,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治療前后BN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NP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NP 水平比較(±s,n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NP 水平比較(±s,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LVEF 和LVEDD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F 和LVEDD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 和LVEDD 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LVEDD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LVEF 和LVEDD 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LVEF 和LVEDD 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
因為多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致使心肌明顯缺血,心肌組織因營養不良而萎縮,心肌纖維代償性改變,心臟結構逐漸改變,稱為缺血性心肌病,癥狀與擴張型心肌病相似。對其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提示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損失,心室壁的運動減弱,并呈節段性,LVEF≤35%,誘發心功能衰竭或惡性心律失常,歸為冠心病病程的終末階段,患者的死亡率高,預后極度不良[5]。擴張型心肌病的特征是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大,伴心肌收縮功能低下,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研究發現病因可能與感染、內分泌紊亂、中毒、家族遺傳等有關。擴張型心肌病與缺血性心肌病有很多相似特點,其主要是心臟腔室增大,心臟彩超檢查提示,心室壁運動減弱,呈彌漫性,LVEF 明顯下降,心衰頑固不易改善,據此鑒別兩病較困難,故必須以冠脈造影檢測后才能明確診斷[6]。導致心衰的病理原因是活躍了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并刺激交感神經,使心肌過度消耗能量,鈣離子轉出細胞膜外的能量不足,心肌的順應性下降,腔室擴張功能減退,促使分泌大量內皮素,致使心室結構重塑,故誘發心衰。
治療頑固性心衰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水鈉潴留,減輕其形成的后負荷過高。使用醛固酮拮抗劑、ACEI/ARB、β-受體阻滯劑是治療心衰的主要藥物,俗稱“黃金三角”??稍S多患者經以上治療后,癥狀并未得到好轉。諾欣妥中的沙庫巴曲有加強排鈉的作用,可明顯利尿,并擴張動脈,從而改善心功能;而纈沙坦可以減輕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功能,所以有排鈉利尿、擴張動脈的作用,可減輕心臟負荷,并有減輕心肌重塑的功能,故改善心臟射血功能,減輕不適癥狀,死亡率可下降[7,8]。因諾欣妥含有ARB 藥物,為防止出現高血鉀的風險,故使用此藥前,必須停止使用其他ACEI/ARB 類藥物>1 d[9-11]。人重組腦鈉肽經過結合A 型利鈉肽受體,再耦聯鳥苷酸環化酶,加強環磷鳥嘌呤核苷(cGMP)/蛋白激酶的排鈉作用,排鈉利尿,故可減輕心衰癥狀[12-14]。在正常人體中,心室細胞可以合成和分泌少量的BNP。當心室壁因壓力過大而擴張時,BNP 分泌也相應增加,同時,當心肌細胞因缺氧導致損傷,也會加速BNP 的生成。因患者長年處于慢性心衰,尤其是缺血性心肌病時,其癥狀更為明顯,左心室因后負荷加重,導致室腔顯著增大,所以BNP 大量釋放入血,故BNP 比正常人明顯上升,這也間接體現了心室收縮與舒張功能的變化[15-17]。據有關試驗證明,在左心功能出現變化之前,BNP 的改變就已經開始了,故BNP 水平的減少,提示左心功能開始得到改善,BNP可提前預測心血管的發展形勢,并判斷預后情況[18-20]。
此試驗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期間在大連市友誼醫院急診與心內科70 例LVEF≤35%頑固性心衰患者。觀察組除ACEI/ARB 以外的治療與對照組相同,同時再加用諾欣妥聯合人重組腦鈉肽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6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NP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 和LVEDD 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LVEDD 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諾欣妥與人重組腦鈉肽聯合使用,對改善頑固性心衰的癥狀有明顯效果,增加心肌的收縮力,減輕心臟負荷,使心臟LVEF 上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