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多發性骨關節創傷是指于外力作用下,體內兩處或兩處以上骨關節損傷[1]。若創傷嚴重易傷及其他組織器官,嚴重的可導致患者死亡。該病具有極高致死率及致殘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故臨床需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確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其生存率。目前,針對嚴重多發性骨關節創傷,臨床多采用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手段,保守治療雖可確?;颊呱w征,但易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創傷性關節炎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故應用效果有限[2]。而手術治療可有效避免術后并發癥,利于患者預后。本研究旨在分析手術治療對 嚴重多發性骨關節創傷患者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12 月 收治的68 例嚴重多發性骨關節創傷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6 例;年齡20~68 歲,平均年齡(43.52±8.48)歲;其中開放性骨折20 例、閉合性骨折14 例;盆骨骨折12 例、上肢骨折10 例、肋骨骨折12 例。觀察組男 19 例,女15 例;年齡21~67 歲,平均年齡(43.65± 7.94)歲;其中開放性骨折17 例、閉合性骨折17 例;盆骨骨折11 例、上肢骨折14 例、肋骨骨折9 例。兩組 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X線檢查,確診為骨關節骨折;②臨床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①肝腎功能不全;②凝血功能障礙;③伴有感染性疾??;④精神障礙。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予以保守治療,于患者入院后進行 X 線檢查,明確骨折部位及類型,并監測其生命體征變化;若損傷處存在大量出血,則需先采用敷料進行加壓包扎或予以止血帶止血,避免患者因出血休克;做好局部皮膚清創及止血措施后,予以患者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同時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變化。
1.3.2 觀察組 予以手術治療,根據患者骨折情況選取手術及麻醉方式,如克氏針固定術、鋼板內固定術、臂叢神經麻醉及全身麻醉等,術中將骨折端復位、固定完畢后,清理切口周圍及骨折端血液,并留置引流管,術后予以抗生素治療,同時預防并發癥。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②于治療前、后,采用VAS 評分[3]評估兩組疼痛程度,總分為10 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采用ADL 評估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該量表主要包括床上運動、步行、大小便控制、個人衛生、衣著等項目,滿分為100 分,得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呈正比。③術后對兩組進行6~12 個月的隨訪,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下肢靜脈血栓、創傷性關節炎、肺部感染及骨筋膜室綜合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d)

表1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比 治療前,兩組VAS、ADL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 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ADL 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比(±s,分)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比(±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嚴重多發性骨關節創傷通常由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外力因素所導致,其病情危重,創傷復雜,嚴重可傷及重要臟器,導致患者死亡[4-7]。隨著機械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該病病發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包括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雖可避免手術創傷,但恢復時 間較長,且骨折處復位效果一般,故應用效果有限[8,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4.32± 0.26)d、住院時間(10.11±1.13)d 均短于對照組的(6.26± 0.34)、(14.58±2.4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 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ADL 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VAS 評分(2.54±0.92)分低于對照組的(4.11±1.13)分、ADL 評分(78.48±8.62)分高于對照組的(62.35±8.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8.82%低于對照組的2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手術治療可促進患者康復,縮短治療時間,減輕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0,11]。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臨床需加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對嚴重多發性骨關節創傷患者療效顯著,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治療時間,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