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曦,張千千,丁志高,周 潔,趙碧清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檵木葉為金縷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R.Br.)Oliv.的干燥葉,是常用的民間藥,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療燒、燙傷,外傷出血、吐血,崩漏,腹瀉[1]。《植物名實圖考》記載:檵木“搗爛敷刀刺傷,能止血”[2]。《湖南藥物志》中也有檵木藥用的記載[3],其根、葉、花均可入藥。
白花檵木為檵木的別稱,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山野及丘陵灌叢中有廣泛分布,紅花檵木則由檵木變種而來,也是重要的民間藥用資源[4]。檵木中藥用活性成分包括揮發油[5-6]、鞣質、黃酮類、木脂素類和萜類等[7],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是檵木葉中含量較高的一類物質,含有槲皮素、山柰酚等[8]。有研究發現,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以及抗纖維化等藥理作用[9],山柰酚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抗菌以及降血糖等藥理作用[10]。目前,對檵木葉的研究較多[11-15],但未見關于紅花檵木葉、白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隨生長期變化的研究,以及其含量差異比較的研究。由于白花檵木葉、紅花檵木葉的采收期并不明確,故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考察白花檵木葉、紅花檵木葉中兩種黃酮類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并研究其含量隨生長期變化的情況,考察不同時期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差異,以確定白花檵木葉、紅花檵木葉的最佳采收期,也為紅花檵木葉能否替代白花檵木葉藥用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
LC-20A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CP214 型電子天平(萬分之一,奧豪斯儀器(常州)有限公司);JE1002型電子天平(百分之一,上海浦春計量儀器有限公司);FW177中草藥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雙列式電熱恒溫水浴鍋(琴臺醫療器械廠);AS系列超聲波清洗機(220 V/50 Hz)(天津奧特賽恩斯儀器有限公司)。
槲皮素對照品(批號:CHB190117,成都克洛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山柰酚對照品(批號:CHB190127,成都克洛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乙腈為色譜純,水為二次蒸餾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不同月份的白花檵木葉、紅花檵木葉于2019年采自湖南中醫藥大學校園內,經湖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鑒定教研室周小江教授鑒定為正品。
2.1.1 色譜條件 Agilent Eclipse XDB-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動相為乙腈-0.4%磷酸水溶液(30∶70),等度洗脫,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360 nm;柱溫30 ℃。混合對照液進樣體積為10 μL,供試品溶液進樣體積為20 μL,色譜見圖1。

注:1.槲皮素;2.山柰酚。
2.1.2 混合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槲皮素、山柰酚對照品適量,分別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槲皮素1.38 mg、山柰酚1.65 mg的對照品貯備液。精密吸取各對照品貯備液適量,加甲醇稀釋成每1 mL中含槲皮素 27.6 μg、山柰酚33.0 μg的混合對照品溶液,經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2.1.3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檵木葉細粉1.0 g于錐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 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 h,放冷,再稱定重量,以8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濾過,精密吸取續濾液25 mL于錐形瓶中,加入5%鹽酸10 mL及甲醇5 mL,水浴回流30 min,取出,放冷,轉移至50 mL量瓶中,定容,搖勻,過0.45 μm微孔濾膜,即得。
2.1.4 方法學考察 (1)線性關系考察。精密移取槲皮素、山柰酚對照品貯備液適量,依次逐級稀釋,定容,搖勻,配制得到6個濃度梯度的對照品混合溶液。按“2.1.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以對照品質量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行回歸,見表1。表明兩組分在各自質量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表1 兩組分線性關系
(2)精密度試驗。取“2.1.3”項下供試品溶液適量,在“2.1.1”項色譜條件下連續進樣6次。測得槲皮素、山柰酚峰面積RSD分別為1.42%、0.41%,均小于2.0%,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3)穩定性試驗。取“2.1.3”項下供試品溶液適量,分別于0、2、4、8、10、24 h進樣,測得槲皮素、山柰酚峰面積RSD分別為0.86%、0.74%,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性良好。
(4)重復性試驗。精密稱取檵木葉樣品細粉1.0 g,共6份,按“2.1.3” 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得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RSD分別為1.77%、2.37%,說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5)加樣回收率試驗。取已知含有量樣品細粉0.5 g,共9份,分別加入高、中、低3種不同量的槲皮素、山柰酚對照品,按“2.1.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1”項色譜條件下進樣,計算兩組分回收率。見表2。

表2 兩組分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
于4月-10月的每月15日同時采摘兩種不同的檵木葉500 g,60 ℃干燥至干(控制含水量在4.5%~4.6%),粉碎,過3號篩,按“2.1.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20 μL,在“2.1.1”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得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并計算其含量平均值及標準差。見表3。

表3 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平均值及標準差 (n=3)
將不同月份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結果用直方圖表示,見圖2。

A.紅花檵木葉、白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含量比較
并采用95%可信區間重疊法比較不同采收時間的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差異,見表4。
由表4可知,紅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均是7月份最高(95%可信區間未重疊,有統計學意義),最佳采收期為每年7月份。

表4 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95%可信區間重疊法
白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含量是7月份最高,而5至6月份的白花檵木葉中山柰酚含量比其他月份高(95%可信區間未重疊,有統計學意義),5至6月份白花檵木葉中山柰酚含量95%可信區間重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故需白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含量高時,則每年7月份采收最佳,如需白花檵木葉中山柰酚含量高,則宜于每年5至6月份采收。
將不同生長期的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見表5。
表5結果表明,紅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含量遠高于白花檵木葉中槲皮素含量,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t=5.60,P=0.001 4);白花檵木葉比紅花檵木葉中山柰酚含量更高,具有統計學差異(t=3.35,P=0.015 4),由此可見,紅花檵木葉與白花檵木葉質量差異較大,不能互相替換使用。

表5 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差別的配對t檢驗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并未收載檵木葉的質量標準,故在文獻研究基礎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并進行了方法學考察。結果顯示,該實驗的重復性、穩定性、精密度、加樣回收率皆達到定量分析要求,可用于本項研究。
采用95%可信區間重疊法[16]適于多組之間比較,簡單明了,一目了然。由于實驗數據不隨機,故采用配對t檢驗對兩種不同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進行統計分析。
檵木葉一般于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采收時間不具體,前期研究發現不同采收時間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差異較大,本課題系統研究了4-10月的兩種檵木葉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隨生長期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了兩種檵木葉的最佳采收期,同時比較了兩種檵木葉的質量差異,從而確定紅花檵木葉、白花檵木葉不能替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