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磊,趙 云,張 萍,羊 波
(江蘇省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1.胸外科;2.護理部,江蘇 南京 210009)
食管癌為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早期患者往往缺乏典型臨床癥狀,多數患者在明顯癥狀出現后入院診治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喪失了最佳治療時間,療效及預后欠佳[1]。目前,主要選用手術聯合放、化療方式治療食管癌患者。但手術治療創傷較大,且放、化療均存在一定不良反應,因此,患者圍手術期往往會出現相關并發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加強科學護理干預,在減少并發癥、提高手術療效、改善患者預后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明確選用何種護理模式可取得更理想的干預效果[2]。本研究探討了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加強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效果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8~72歲,平均(55.2±2.4)歲;病灶部位:食管上段12例,食管中段38例,食管下段1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9~74歲,平均(56.1±2.8)歲;病灶部位:食管上段13例,食管中段36例,食管下段11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1.2納入標準 (1)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食管癌;(2)無手術禁忌證,接受手術治療;(3)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1.1.3排除標準 (1)伴其他消化系統惡性腫瘤;(2)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有重要臟器(肺、心、腎等)器質性疾病;(3)伴認知功能障礙、精神性疾病等。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1.2.1.1對照組 圍手術期行常規護理。術前開展常規健康宣教,護士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治療技術、術后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給予患者心理安慰與疏導,鼓勵其保持積極、樂觀態度面對疾病及治療;根據手術要求,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中做好醫護配合工作,嚴密監測和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相關指標變化情況。術后給予患者飲食、用藥、康復運動指導。
1.2.1.2觀察組 圍手術期行集束化護理,具體方法:(1)提出循證問題并尋找循證支持,在中國知網、萬方醫學網、Cancer Lit等國內外相關文獻數據庫檢索文獻,尋找證據支持;同時,結合臨床實際情況,總結可從健康宣教、營養支持、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康復鍛煉等方面開展該類患者護理工作。同時,結合護士實踐經驗、患者實際情況對資料的實用性、真實性進行分析和評價。(2)建立集束化護理小組,經腫瘤專科醫護人員指導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集束化護理相關理論、食管癌圍手術期并發癥相關知識、圍手術期護理操作技能等學習和培訓,參照食管癌手術護理指南、操作規范、相關臨床研究資料等由醫師提供相關專業知識支持,然后再結合科室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最佳護理計劃,建立集束化護理計劃。(3)護理干預實施,①術前開展個體化健康宣教。宣教內容主要是介紹疾病、治療措施及技術優勢、注意事項等,重點強調及時、合理接受手術治療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發揮的作用及圍手術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應對措施。②術前心理護理。責任護士先接受規范心理知識培訓,然后再參與護理工作。主動給予患者誠懇關懷,拉近護患關系,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同時,積極鼓勵和協助患者配合治療,提高患者配合度;術前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根據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程度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護士增加巡房頻率,加強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解除其疑慮,同時,可增強護患關系。指導患者通過看書、與人聊天、聽音樂等方式分散、轉移注意力,緩解病痛,降低精神壓力。多為患者講述療效理想的案例,邀請疾病控制效果較理想的患者現身說法,積極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態度接受治療,幫助其樹立對抗疾病的自信心。③術前加強睡眠管理。通過強化病區管理為患者營造舒適、安全、溫馨的住院環境,保證患者睡眠質量;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通過指導泡腳、傾聽音樂、睡前飲熱牛奶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相關藥物。④術后疼痛護理。術后及時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重度疼痛者及時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輕度疼痛者通過心理疏導、播放舒緩音樂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給予患者腹部按摩,提高其舒適度,減輕疼痛程度。⑤術后康復鍛煉護理。術后及時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各項生命體征均基本處于穩定狀態后協助患者翻身,每2小時1次,協助患者做適度抬臀、踢腿運動鍛煉;術后48 h指導患者正確輕咳,促進肺部痰液有效排出,排痰訓練每3小時進行1次,每天3次。同時,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適當床邊活動。術后72 h待患者下肢肌力有所提升后鼓勵和指導患者適當下床行走。⑥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2 d向其講解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定期通過微信、電話、短信、探訪等方式開展術后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根據患者存在疑惑及提出問題給予針對性解答和指導。
1.2.2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包括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等。同時,觀察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便秘、感染、腹脹等。在患者出院前2 d進行評估。(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SAS、SDS評分>69分為重度焦慮、抑郁,60~69分為中度焦慮、抑郁,50~<60分為輕度焦慮、抑郁[3]。評估時間為患者出院前2 d。(3)選用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QLQ-C30)[4]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Cronbach′α=0.802,評分維度有5個,分別為情緒、認知、軀體、社會、角色功能等,各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分數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患者出院后1個月隨訪時進行評估。

2.12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更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2.3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QLQ-C3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后QLQ-C30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QLQ-C30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續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手術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療中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但該種治療方式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術后發生相關并發癥的風險較大。術后疼痛及其他并發癥均會對患者心理狀態產生明顯影響,進而影響其術后康復運動鍛煉、飲食、用藥的配合度,影響術后康復[5]。有學者指出,多數食管癌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對手術治療均表現出較低耐受性,治療期間配合度相對較差,部分患者甚至因疼痛、術后并發癥而選擇放棄手術治療[6]。因此,在給予該類患者手術治療時圍手術期有必要配合科學護理,通過加強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幫助患者緩解精神壓力,提高治療配合度。集束化護理是目前在癌癥患者護理中獲得廣泛應用的新型護理模式。該種護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根據實際護理工作需求制定護理計劃,并經權威文件證實,因此,可保證護理計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該種護理模式集合了循證醫學證據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針對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需求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7]。與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比較,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更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能更好地預防并處理臨床治療中存在的護理問題,因此,可獲得更理想的護理效果[8]。范慧娟等[9]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治療期間聯合科學護理干預后患者疼痛程度明顯緩解,常見不良反應程度明顯減輕,機體狀況、生活質量均顯著改善。給予食管癌患者手術治療時圍手術期加強集束化護理能通過手術前后系統、全面地針對性干預措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為提高患者手術安全、術后康復效果創造了良好條件[10-11]。本研究集束化護理干預內容主要包含患者術前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睡眠管理,以及術后疼痛護理、康復鍛煉護理、出院指導等。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術后恢復指標,包括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拔管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便秘、腹脹等常見并發癥發生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13.33%);2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用于觀察組的護理模式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縮短住院時間,使患者心理狀態獲得顯著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集束化護理實施過程中可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提高患者心理、生理舒適度,進而提高其手術耐受性;全面的健康宣教、個性化心理干預可使患者獲得系統性疾病、治療技術等相關知識,使患者正確認識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原因、應對措施等,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提高配合度;以患者實際情況為根據,加強疼痛、排痰護理,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舒適度,進而促進肺部血液循環,降低發生術后肺部感染的風險,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12-13]。宋美璇等[14]研究表明,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接受集束化護理干預后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疼痛程度有效減緩,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適度均獲得顯著提高。本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后QLQ-C30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同時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集束化護理中多種措施綜合應用表現出良好的協同性,有效改善了護理結局,進而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集束化護理高度重視對癥狀群的干預,強調癥狀間的相互協同及強化,因此,可使患者負性情緒顯著緩解;集束化護理以循證醫學證據作為參考,建立了科學護理方案,護理服務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實施,因此,可有效改善護理結局,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15]。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加強集束化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使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獲得更理想的改善,有助于提高術后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