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文 孫保所
摘 要:實踐教學是中職教育較薄弱、較難實施的環節。針對如何與企業規范而長效地開展實踐教學合作這一重大難題,涉縣職業教術教育中心在校企合作框架下,探索“4+1”的實踐教學模式及“三兼顧四遞進五環節”的運行機制,經實踐應用成效顯著,深度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在學校發展、學生素質、企業效益等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
關鍵詞: 校企合作? ?“4+1”實踐教學模式? ? 教學研究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生產技能、職業崗位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中職學校較薄弱、較難實施的教學環節。筆者針對如何與企業規范而長效地開展實踐教學合作這一重大難題,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總結出“4+1”實踐教學模式及“三兼顧四遞進五環節”的運行機制,經過實踐應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4+1”實踐教學模式
(一)基本內涵
“4+1”實踐教學模式是指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把校內專業教學(包括理論和技能實訓)和入企實習實踐的課時分配為“4+1”,即以一周5天教學時間為單位,安排校內教學4天,到企業實踐1天;以一個學期5個月為單位進行教學安排,則有4個月在校內學習,1個月在企業實踐。這既是校內專業教學與企業實踐教學的教學設計安排,也是校企合作下開展實踐性教學的運行模式。如電商、汽修專業學生每學期按4個月在學校上理論和實訓課,1個月到職場或汽修廠參加實習實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每周4天在校學習,1天到幼兒園實踐。
(二)“三兼顧四遞進五環節”的運行機制
1.學校、企業、學生需求三兼顧
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技能、育人質量和辦學水平,彌補師資、設備的不足;企業則以生產、效益、招工為目的,只有當企業是實踐環節的受益者時,其才愿意并主動接納學生實踐;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更多知識技能,謀求立業富家之本領。要兼顧好三方需求,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使學校、企業、學生三者需求結合,教學、生產、學習三項任務融合,育人、效益、成才三個目標重合,形成共贏共享的利益共同體,促進真誠、規范、長效的合作。
2.認崗、跟崗、習崗、頂崗四崗遞進
實踐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從認崗→跟崗→習崗→頂崗由低到高進行遞進式安排,對學生進行漸進式培養。
(1)認崗:目的是讓學生對實踐的企業崗位建立直觀印象和基本認知。學生初次走進企業,通過講解、參觀、觀察,初步了解相關企業的生產概況、崗位流程、員工狀態等,明晰學習目標和職業方向。
(2)跟崗:學生跟著師傅或指導教師在企業具體崗位上實習實踐。學生在實崗實境中詳細熟悉崗位任務、工序流程,以及其所需的知識技能,學習師傅的職業精神、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
(3)習崗:學生經過企業必要的崗前培訓,在師傅、班組長的指導下,在簡單崗位上實習、練習、鍛煉。學生獨立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任務、崗位活動,不斷積累崗位經驗,促進職業能力進一步提升。
(4)頂崗:學生的經驗和技能水平基本滿足相應崗位所需的標準要求,能獨立開展崗位活動和完成生產任務,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組織學生到相應企業頂崗實習,使學生成為企業的準員工。
3.實踐教學組織五環節
(1)共商實踐教學內容。實踐前校企共同開展需求調研和合作座談,明確實踐學生情況、企業情況、實踐內容、技能標準、安全保障等,將實踐任務明晰化、清單化,達成合作的全面共識,簽訂學校、企業、家長三方實習實踐協議。
(2)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方案。具體謀劃前期教學及實踐準備工作,結合專業特點、學生實際制定實踐教學方案,明確具體實踐的目標、內容、時間、班級、人數、崗位、要求以及各方職責。
(3)組織實施“4+1”模式。根據實踐方案組織學生分赴企業開展實習實踐活動。企業根據學生能力分配合適崗位,并調派師傅負責幫帶,教師入企跟班實踐,共同管理學生。定期召開聯合教研工作會,相互交流情況,不斷提高實踐質量。
(4)全面實踐總結評價。實踐活動結束后,對學生實踐情況、校企合作成效進行總結,學生每天階段性寫出實習記錄和實踐總結。企業對學生實踐表現做出全面評價,召開總結表彰會,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
(5)適時跟蹤反饋。實踐教學結束不意味著教學合作終止,要定期加強跟蹤服務和信息反饋,合作各方及時就企業經營與學校管理、學生學習等情況溝通,為下階段的實踐教學進行更充分準備,不斷完善“4+1”實踐教學模式和合作方案,持續提升產教融合水平和合作育人質量。
二、運用“4+1”實踐教學模式主要解決的問題及方法
(一)解決企業求效益、學校要育人、學生想成才的目標矛盾和合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建立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利益共同體
將企業、學校、學生三者利益統籌兼顧起來。一要使企業愿意并積極承擔學生實踐教學任務。二要使學校樂意并主動引進企業入?;驅⑵溥x做實踐基地。三要使學生愿意并積極服從安排參加實踐教學,在企業師傅指導下完成實踐教學任務。
(二)解決學生既要參加實踐學技能又想學好文化考大學的矛盾沖突問題——調適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踐時間比例
根據自身的職業發展需要,部分職業學校學生希望繼續升學。采用“4+1”模式教學,校內學習與入企業實踐時間比例適宜,學生在實習期間不停學習,工學交替進行,學生樂于接受。
(三)解決教師教學與企業實踐相互脫節問題——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前、中、后全程
教師親自帶領和指導學生入企實踐,定期與企業開展教研活動,并通過企業反饋的學生工作表現,及時反思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促進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解決以往實踐教學組織的隨意、盲目、無序問題——增強實踐教學計劃性、針對性、規范性
因為合作企業相對穩定熟悉,各年級大致開展實踐教學的時間、內容、任務等也相對固定,校企共同商定實踐教學計劃,企業能有計劃地準備實踐崗位和生產任務,學??商崆爸\劃教學安排,學生也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這樣的實踐教學計劃性、針對性、實效性較強。
三、“4+1”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點
(一)構建了“4+1”教學模式及“三兼顧四遞進五環節”運行機制,讓實踐教學有模式可循
隨著“4+1”模式的實施及完善成型,在學校各專業、各年級的學年和學期教學計劃中,基本按照該模式制訂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課時量及時間的計劃,使教學安排有模式可循,有效規范了教學環節和活動組織,使實踐教學的組織更加規范、有序、高效。
(二)增強了實踐內容的計劃性、針對性,使校、企、生各自任務清晰
校企雙方共同商定實踐教學計劃,企業可有計劃地為學生準備實踐崗位和生產任務,學??商崆奥撓灯髽I進行實踐安排,并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科任教師可以根據實踐需求講授相關知識和訓練學生技能。學生事先也對參加實踐的企業有所了解,明晰實踐學習的時間和主要內容,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
(三)實現了三方目標融合,促進形成穩定長效合作共同體
學校的培養目標、企業的效益目標、學生的求學目標得以統籌和兼顧,使三方利益最大化,極大地提高企業參與教學合作的主動性。如幼兒園開學前主動聯系學校希望多安排學生實習實踐,汽修廠搶著要求增加實習學生數量和時間。學生入企實踐的興趣和勁頭很高,學校引企入校和開辟校外實踐基地數量逐年增加。
(四)推動了課程教學改革,引進和開發實踐課程
學校學前專業根據幼教實踐需求增加手工、幼兒文學、幼兒活動課程,計算機專業與企業共同開發了Flash、3ds Msx等項目式活頁教材,電商專業引進了網店運營實訓、職業禮儀等課程,汽修專業編制了實訓任務清單、實踐教學課件和指導手冊等,豐富了實踐教學資源。
四、“六有六提升”的實施效果
一是教學組織有章法,提升了實踐教學精準度。在教學中強化了項目化實踐教學和模式化教學組織保障。學生在校企雙導師的指導下,圍繞實踐崗位任務分解學習知識模塊,在實施進程中提高實踐技能。二是教學生產有對接,提升了理論實踐融合度。在實踐教學的前、中、后期,校企全程溝通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專業技能與崗位能力相互銜接融合。三是三方需求有兼顧,提升了育人目標達成度。四是教學資源有共享,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開展產教學研討,推動了學校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并引進和開發實踐性課程,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五是服務當地有抓手,提升了經濟社會參與度。在卓有成效的實踐教學推動下,學校逐步建成省級示范性眾創空間,引進科技型企業,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服務,助力縣域人才技能提升和經濟發展。六是教學質量有內涵,提升了學校發展美譽度。師生在省、市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計算機專業學生趙國勝獲河北省技術能手稱號,多名學生分別考取保育員、NIT、電商運營師、汽車修理工、焊工等中級證書。計算機實訓基地、電子應用實訓基地被評為市級示范性實訓基地,校企共同體被評為市級示范性共同體,學校在全省質量提升工程中位次逐年上移。
參考文獻:
[1]李石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1).
[2]陳錦山.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6(14).
(作者單位:涉縣職業教術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