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第一個領域,是通過數據中臺賦能企業發展;第二個領域,是根據激增的出海需求,幫助更多中國客戶發展他們的海外業務。”李翰璋,甲骨文公司高級副總裁及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甲骨文在中國拓展云計算市場時強調,云計算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且每天都在增長”,甲骨文在中國市場將主要聚焦在以上兩個領域。
事實上,與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區域相比,中國較早認識到數據對于企業的價值,以及對于未來經濟自主權的影響,因此從政策層面制定了相關的數據保護制度,數據不能出國。這就使得一些希望在中國投資云計算服務的跨國企業,面臨兩個選擇:要么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在中國本土企業的IaaS平臺上,部署自己的PaaS和SaaS服務,但是這意味著需要在技術上做更多的投入,以及需要在技術、產品等方面的控制力上有所妥協;要么就是放棄在中國市場上銷售自己的云計算服務,但是一個蓬勃成長的市場,意味著一個值得期許的未來,要徹底放棄的確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甲骨文聚焦數據中臺和中國企業出海的相關云策略,顯然是希望能夠繞開“妥協”和“放棄”這兩個必選項,找到一條更適合其自身商業戰略的中國云計算服務之路。
在甲骨文針對中國的云計算策略中,對于本土企業的需求,甲骨文強調自身的技術提供者的身份。李翰璋強調,在過去44年里,數據已經成為甲骨文的基因,“我們的使命是為客戶和合作伙伴提供不同的辦法、不同的方式去看待數據,并且從中取得數據的價值,產生不一樣的可能性。”因此在他看來,針對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對于數據管理和數據梳理方面的需求,甲骨文有能力為其提供充分的技術保障:“很多客戶今天雖然說用云,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在一些核心的應用,包括有一些數據的整合是通過專有云去開展:甲骨文專注于數據,因此我們希望以數據中臺作為核心,通過合作伙伴提供的專有云,為中國本土企業提供服務。”李翰璋強調在服務這部分中國本土企業時,甲骨文提供的技術包括:專有云的一體機,以及甲骨文賴以驕傲的自治數據庫,“通過這兩款的核心技術幫助中國的客戶在數據中臺有更好的發展”。
“甲骨文公司是提供數據庫軟件,基礎平臺軟件的,南天信息是提供應用軟件的,根據客戶需求及場景來提供應用解決方案。通過應用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業務的需要,場景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整合所有合作伙伴的硬件、軟件產品,也包括甲骨文公司的數據庫產品和中間件產品等。”徐宏燦,云南南天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南天專注于金融科技領域,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與甲骨文合作。這個行業對于系統的高可用性、安全性和實時響應,都有較高要求,“不僅需要所提供的應用軟件具有這樣的能力,同時,也要求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和中間件都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和能力,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只有通過完整的應用系統的交付,才能解決用戶大規模增長和業務開展的需求。”他認為,甲骨文數據庫除了在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方面具有優勢外,“Oracle產品現在也在不斷地把聯機交易和分析型數據庫進行融合,還把很多的技術也都融入進去,使得其能夠更方便地用一個單一的產品,解決多場景的需求。所以在客戶提供應用解決方案、應用產品時,我們都會把Oracle產品作為主要的數據庫產品之一。”
榮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甲骨文在中國市場上的另外一個資深合作伙伴。作為一家在2011年就上市的科技企業,榮聯科技目前正在經歷自身的業務轉型和調整,“從第一代的系統集成商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服務提供商轉型。”閆國榮,榮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在接受采訪時,將榮聯科技定義為,一家“提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IT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解決方案”技術集成服務商,而且重點,是向云集成和數據集成轉型。“我們認為,云服務和數據服務是目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因此也是我們定義的兩個業務基石。”閆國榮表示,無論是云集成服務還是數據服務,甲骨文都是榮聯科技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基于行業云的服務,是榮聯科技未來要打造的重點。而Oracle產品所涵蓋的很多部署場景,無論是私有化、一體機,還有公有云服務,實際上與榮聯科技現在給客戶提供的行業云服務的模式都是一致的。”
相對借助合作伙伴將自身的技術和產品,以“數據中臺”的方式融入到行業用戶的“專有云”當中,“中國企業出海”業務應該說是甲骨文能夠直接提供服務的領域。
“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現在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這其中包含幾類企業需求:有一些是游戲企業在海外的分支機構,還有一些是最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發展非常快的跨境電商,他們需要在全球部署自己的供應鏈——對于這些企業而言,他們的客戶端和市場都是在中國以外的地域,有的在北美,有的在歐洲,或者在東南亞或中東等地區……這是我們公有云的一種重要方向。”李翰璋說。
在李翰璋看來,出海企業很多是新興企業,根據其業務規模,可以大致分為大、中、小三個層級。“對于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中小型出海企業,他們的業務剛剛起步。”李翰璋用跨境電商舉例說:“對于這類企業而言,也許采用亞馬遜的平臺開展業務是一個選擇。”然而他認為實際上通過另外一個電商平臺來拓展海外業務,會存在兩方面潛在的隱患:第一,主動權在平臺提供方,如果平臺提供者關閉服務,那么所有業務將不得不中斷。“例如不久前,就有很多中國商家被平臺突然關閉了服務”;第二,客戶信息被保留在海外電商平臺上而不是在客戶端,作為入駐海外電商平臺的中國出海電商企業,沒法合理擁有客戶信息將很難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我們的做法是:幫助企業搭建它自己的獨立站,讓中國中小型跨境電商能夠通過數據中臺,了解客戶信息,并能基于這些信息所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從而決定廣告投入、數據引流等。在此過程中,甲骨文可以提供的,不僅是Oracle云基礎設施(OCI)平臺,還有價格優勢、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幫助中國中小跨境電商實現在當地的合規性要求。”

對于更高階的出海企業,李翰璋將其定義成“傳統業務的延伸”。他強調,這些企業企業很多都是甲骨文ERP和甲骨文數據庫的用戶。但是他們也有很現實的問題:經歷了之前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都有大量的各種與現實業務高度關聯的應用。對于這類企業而言,甲骨文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臺”,更大的作用是整合來自不同應用中的數據,為企業提供一個更流暢的業務拓展流程。“從整個市場的解讀來看,有人認為中臺可能是個負面的概念:一些客戶表示,中臺等于很重、很貴、沒完沒了。 但是甲骨文的數據中臺,完全基于甲骨文所擁有數據的能力,并不會觸及企業用戶的應用:你可以繼續用你的應用,甲骨文只是幫你的數據做管理、探索。”
李翰璋尤其強調了出海企業選擇甲骨文公有云服務的三個“理由”:第一,甲骨文的價格很有競爭力,特別是一些對網絡連接和網絡流量有更高要求的應用,價格優勢就更明顯;第二,是甲骨文擁有“雙引擎數據庫”:傳統的自治數據庫和開源為主的MySQL。“對于出海企業而言,他們在本地采用甲骨文數據庫的同時,在公有云既可以繼續使用同一類型的數據庫,也可以采用開源的數據庫。”第三,甲骨文到2022年底,將在全球范圍內擁有44個數據中心,因此對于出海企業而言,數據安全和當地合規性問題,將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當說到是DNA的時候,就意味著它不會每年都改變。”吳承楊,甲骨文公司副總裁及中國區云平臺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數據是甲骨文的基因”時強調,數據是甲骨文一直以來堅持的核心:“我們越來越發現這個市場是缺少堅持的:很多的時候在市場上會看到很多的概念,今年有,明年就不見了,又有個新的概念了——但是我們都知道:真正要做的事情是需要堅持的。”他說:除了堅持將“數據”作為企業的核心,另一件甲骨文堅持的事情,是創新:“創新這個事情也需要堅持,因為新技術是需要點兒創新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