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藝術由來已久,是比較古老的一種藝術形式,自古以來聲樂都帶有一定的民族特性,在各民族漫長的歷史傳承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聲樂。民族聲樂在發展與傳承過程中受到地域、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帶有地域性的特征。民族聲樂是我國優質的文化藝術資源,由于我國地域廣闊,民族聲樂資源豐富,具有極大的研究與應用價值。文化館是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新時期地方文化館也肩負著傳承地方文化、繁榮群眾文化、豐富人們生活的重要任務。而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的發掘與應用,正是新時期賦予文化館的重要任務與職責。本文首先介紹民族聲樂資源發掘與應用的重要意義,進而提出做好相關工作的建議,對新時期實現聲樂資源的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發掘與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傳承民族文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還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來源。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民族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卻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傳承受到影響,尤其是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西方文化對我們青少年產生了重大影響,年輕一代對民族文化的興趣正逐步消退。文化館作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發掘民族聲樂資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民族聲樂資源傳承的重要途徑。民族聲樂在我國民族文化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聲樂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嗩吶,雖然是由東歐、西亞一帶傳入我國,但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極具代表性的民族管樂器,耳熟能詳的曲目有《百鳥朝鳳》《全家福》《抬花轎》等,嗩吶的聲音具有一種魔力,高亢的聲音極富穿透力,加上豐富的感情色彩,成為最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民族樂器之一。
(二)繁榮群眾文化
文化館是群眾聚集的場所,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因此文化館也被賦予了繁榮群眾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文化館應緊扣時代發展的方向,深入了解新時期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藝創作,來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并且還承擔著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職責,指導相關的傳承人開展非物質文化的傳習活動。民族聲樂資源源于大眾,是為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而產生的,因此,民族聲樂具有民間性的特點,文化館通過發掘這些寶貴的聲樂資源,指導相關的傳承人開展文化活動,既是對民族聲樂資源的發掘與保護,又是繁榮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
(三)推動經濟發展
民族聲樂資源是我國寶貴的藝術財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在發掘與應用過程中還會體現出其重要的經濟價值,在傳承與弘揚過程中還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首先,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拓寬了人們的文化知識領域,文化訴求不斷高漲,各種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出現在文藝市場中,也為民族聲樂資源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例如,各地在開展民族藝術文化演出的時候,通過市場化的演出機制,可以為演出團隊帶來不菲的演出收入。其次,信息化、網絡化為民族聲樂資源融入其他產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比如將民族聲樂資源融入旅游產業,(如圖1)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來更多的游客,使聲樂藝術得到弘揚的同時,還能促進本地經濟的繁榮。目前,我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推出各種鄉村旅游、特色小鎮等,民族聲樂資源能夠很好地融入這些特色旅游項目,讓游客感到耳目一新,成為推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族聲樂資源的經濟價值得到體現。
二、民族聲樂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策略
(一)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的開發與整理
我國民族聲樂資源藝術形式豐富多樣,但需要做好開發與整理才能得到更好的應用。像京劇、豫劇、黃梅戲等藝術形式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其他一些影響力較小的民族音樂形式輻射范圍基本都是圍繞周邊區域,或者是在小范圍內傳播。有些民族聲樂所處的地域較為偏遠,增加了對聲樂資源開發整理的難度。文化館應擔負起保護民族聲樂資源的重任,要自覺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的搜集、開發與整理工作,相關工作人員要深入基層采風。一些古老的民族聲樂曲目往往只是在老一輩人中口口相傳,隨著他們的逐步衰老又后繼無人,那些聲樂資源也只能逐漸湮滅于歷史長河中。針對這種情況,各級文化館應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基層,走進鄉村,可以通過開展訪談的形式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的調研,將老一輩藝人口口相傳的資源通過音像等先進技術保留下來。文化館還要對聲樂資源做好分類整理工作,因為聲樂資源的種類,可以按照戲曲、器樂等進行分類,然后再進一步細分,比如戲曲有哪些種類、歌曲有哪些種類等,以此類推。文化館要高度重視聲樂資源的分類管理。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非常重要,傳統的資源開發與應用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文化館要盡快完成民族聲樂資源管理的數字化轉型,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民族聲樂資源庫,給人們提供線上點播、檢索服務。
(二)保留民族聲樂資源的基本特色
民族聲樂資源包含地方文化與民族文化,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各地都在深入發掘、應用民族聲樂資源,為民族文化傳承做著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比如民族音樂在傳承過程中失去了其民族的特性,這是因為發掘民族音樂資源時,過于追求藝術創新,加入了一些其他聲樂方面的元素,過于追求聲樂的藝術形式,而弱化了其本來存在的民族特征,失去了本來應有的民族文化風格,這不符合民族聲樂資源傳承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文化館在發掘與應用聲樂資源的過程中應以保留其本來的民族特色為原則。每種聲樂資源都是地方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區域文化的影響,比如本地方言的融入、特殊的樂器,等等,這都是本來應有的文化特征。另外,聲樂資源也和地方群眾的審美心理、情感表達有著密切關聯,聲樂資源里包含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在傳承過程中必須予以保留。
(三)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當前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文化需求在不斷高漲,文化館所擔負的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也更重,而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的發掘與應用與繁榮群眾文化異曲同工。(如圖2)我國民族聲樂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些民族聲樂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重新綻放出了強勁的生命力。比如,楚劇屬于湖北的傳統戲劇形式,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在當地都有著廣泛的群眾資源,因此,地方文化館可以為楚劇愛好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能夠更好地交流和學習。有些人雖然喜愛民族聲樂資源,但是只有“票友”的水平,因而地方文化館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讓具有專業水平的群文工作者為群眾做好藝術指導。文化館還可以為民族聲樂資源參與者與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資金,構建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長效機制。
(四)拓展民族聲樂資源應用空間
民族聲樂資源是地方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具文化藝術價值,又可以為本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具有廣闊的發展與應用空間。因此,地方文化館可以將民族聲樂資源融入本地經濟發展中,拓展其應用空間。比如,可以融入本地旅游行業中,將地方民族聲樂資源作為本地的一種特色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為旅游行業增收。在加入民族聲樂資源后不僅豐富了游客觀賞的內容,也為本地旅游品牌建設提供助力。以廣西為例,將劉三姐聲樂資源與漓江旅游項目結合,開展舞臺劇,讓游客體驗到漓江漁歌、蕩舟拉網的原生態生活,當人們提到廣西就會想到劉三姐,進而想到漓江的原生態生活。地方文化館還可以與一些文藝團體密切合作,為民間文藝團體的聲樂藝術提供指導,為他們創造機會,從而推動本地文藝市場的繁榮,做好民族文化傳承。(如圖3)
三、結語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民族聲樂資源,且歷經幾千年傳承,在社會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發掘、應用價值。因此,新時期文化館要從自身屬性、職責出發,做好民族聲樂資源的發掘與應用工作。
參考文獻:
[1]吳錫麟.建立中國民族聲樂學派的探索、實踐與思考[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9(01):51-56+72.
[2]孟卓.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歷史及發展軌跡[J].文藝爭鳴,2020(09):200-204.
[3]李媛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評鑒,2019(11):37-39.
[4]閻可欣. 多元文化融合視閾下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5]寧兆卿.淺談中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保護[J].戲劇之家,2020(35):64-65.
[6]姚瑤.中國民族聲樂專業教育的歷史回顧與現狀思考[J].人民音樂,2020(02):68-71.
[7]曾睿.對文化館做好群眾聲樂輔導工作的建議研究[J].黃河之聲,2020(4):156.
[8]陳芳軍.漫談弘揚傳統文化與文化館聲樂藝術活動作用[J].僑園,2021(07):64-65.
[9]劉芳.中國夢視角下的文化館聲樂研究[J].北方音樂,2020(07):233-234.
[10]劉冬.談文化館建設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思路[J].戲劇之家,2020(35):197-198.
[11]孫琪.新時期文化館如何做好數字群眾文化的普及與推廣[J].北方文學,2020(33):106-107.
(作者簡介:丁偉,男,漢族,山東省聊城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文音樂<聲樂>)
(責任編輯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