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秀
摘要:初中地理課堂,要改變以往的高耗低效的教學模式,這也是順應了當下減負增效的措施。在新課改中,提出了要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減負增效,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打破以往的教學局限性,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保障學生在快樂中吸收知識。
關鍵詞:初中階段;地理學科;減負增效;方法策略
引言:
初中階段的地理課堂要展開減負先行的教學模式,這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為學生們減輕壓力,做到高效率的吸收知識。下文中,主要從生活化方面,以及信息技術、構建相應的情景模式來展開對地理課堂教學的減負行動,希望可以為需要的人士提供一些幫助。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現階段的地理課堂上,老師依舊采取之前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使用滿堂灌的形式來教學,學生們在低下被動的聽課,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提升學生的思維運轉,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會讓學生變得更加麻木,停止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思考,逐漸的也削減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地理學科可以讓學生吸收到更多元化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打開學生的視野。在這門學科中,包含著很多的理論知識,學生們如果只是聽老師講解了理論知識,并沒有展開實踐,那么學生是無法對這些知識有效吸收的。在之前的教學模式下,老師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中,忽略了學生的實操能力,這也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實操潛力,并且降低了學生的實操能力。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老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是無法提升學習效率的,并且也無法保障課堂質量[1]。
二、初中地理課堂上減負先行的教學策略
1.使用歌謠來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新課改的背景下,明確規定要給學生們減負,降低學生在學習負擔,這和提升課堂效率是息息相關的,對于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來說,考試形式從以往的閉卷考試到了現在的開卷考試,這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如果想要更深入的降低學生的壓力,老師要展開分析和探討,在實際地理課堂上,對于剛進入到初中階段的學生,可以使用歌謠的形式,既緩和了課堂氛圍,又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歌謠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們讀起來也是非常順口,這樣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降低了學生在記憶方面的負擔。百比如在講解“大洲和大洋”這一節內容時,對于七大洲,老師可以引進相應的歌謠: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學生們在讀這個歌謠的時候,不單單是記住了七大洲的名字,還記住了這幾個大洲的排列順序,這樣的課堂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使用地理歌謠,一方面接受到了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保障了課堂效率。此外,在地理課堂上使用歌謠教學,可以最大化釋放地理知識的魅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從之前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這樣就從本質上提升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吸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保障了課堂質量。
2.生活化教學模式降低學習壓力
在初中階段,一個合格的地理老師,要最大化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從實際情況出發,整改自己的教學方向,對實際生活中的元素進行探索,并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對實際生活中的教學素材進行挖掘,合理開展課堂活動,最大化激發學生的熱情,保障學生在思維上的創新,提供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更好的表現出自己,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順利的吸收課堂知識,相應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現在平臺上搜集一些自然資源的相關資料,然后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出發,把自然資源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并且在課堂上拋出相應的問題:關于淡水緊張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從土地資源的現狀出發,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我國的海洋資源上,在進行水產業的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老師拋出的問題,基本上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要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這樣的情況下,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上的知識點。
3.多媒體教學降低課堂知識難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模式和地理課堂教學的結合,可以最大化提升課堂效率,并且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多媒體技術有音頻的模式以及圖文合一的模式,這就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老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降低知識的難度。比如在講解“地球自傳的地理意義”這一節內容時,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把書本上比較平面的圖片,變成動畫的方式供學生們觀看,這樣的情況下,地理課堂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了,也最大化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在這一基礎上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保障了課堂質量[2]。
4.建立情景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如果想要提升地理課堂效率,那么老師首先要做到就是提升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會自主的進入到課堂中,并且和學生展開積極的溝通,最大化保障課堂質量。地理知識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因此老師在建立課堂情景模式時,要最大化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景設置的不可以太過于復雜,要把問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激勵學生產生質疑,并且大膽的表達出來。此外,老師還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老師要鼓勵學生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先展開思考,并且和其他學生進行討論。老師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降低講課的節奏,減輕學生的負擔,保障學生可以展開自主學習。
總結語:
現階段,新課改中規定了初中地理課堂上要展開減負教學,減低學生的壓力,這也是教育發展的大致方向。在課堂上,老師可以使用歌謠的形式、生活化的模式以及多媒體教學來減低學生的壓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吸收到知識。
參考文獻:
[1]李江權.也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減負提效”——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課時:黑種人的故鄉》一課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05):11-12.
[2]何燕.科學強化知識實現課堂減負不減質[J].廣西教育,2018(2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