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軍,徐明亮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響應環保政策、達到企業發展的要求,傳統的紡織企業選擇改進生產方式,形成綠色生產鏈。面對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快速上漲的壓力,在紡織企業綠色供應鏈中構建規范的紡織企業綠色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模型十分重要。
梳理分析國內外有關紡織企業綠色供應商評價與選擇的文獻[1-9],綜合傳統的指標體系,構建紡織企業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構建的紡織企業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從采購質量、采購成本、交付水平、企業實力、企業發展能力、企業創新能力、企業環保能力7個層面,選取合適的指標,全方位地評價紡織企業供應商。其中,在環保指標方面突出重要性,紡織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要充分了解該供應商是否通過生態紡織品認證、環境管理體系實施成效、是否重視環保節能技術、廢棄物的預防和處理情況。

表1 紡織企業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
某公司成立于2002年,專業從事高端酒店客房布草的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年營業額超億元,聯合國內紡織龍頭企業實施戰略合作,共同研發,互聯生產,形成集科研、紡紗、織造、漂染、縫制、銷售、布草智能租賃、服務于一體的行業一流的完整產業鏈。配套的供應商類型眾多且數量較多。面料是主要采購的物資,經過初步篩選,擬定5家面料供應商,需要對5家備選供應商進行評價和選擇,分別標記為供應商甲、乙、丙、丁、戊,最終按照評價指標體系排序確定供應商。
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比較矩陣的評分方式設計調查問卷,選取7家紡織企業和高校專家,對各項指標進行比較性評價和打分,再進行1~9標度處理,得到一級評價指標的判斷矩陣和二級評價指標(企業環保能力)的判斷矩陣,然后對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并對各層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1)根據各個供應商初始評價數據,對判斷矩陣中的成本型指標進行正向化處理,并對正向化后的指標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其中,產品價格C4、運輸費用C5、綜合成本C6、環境違規記錄C26屬于成本型指標,其他指標均屬于效益型指標。對5個備選供應商指標進行規范化處理,利用AHP確定的綜合權重W構造加權決策矩陣M,如表2所示。

表2 加權決策矩陣M
(2)確定評價對象的正理想解S+和負理想解S-,分別為:

(3)根據優劣解距離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計算得到甲、乙、丙、丁、戊5家供應商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以及與理想解S+、S-的相對接近程度:

(4)備選供應商選擇排序。根據計算得到的相對接近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為φ乙、φ丁、φ戊、φ丙、φ甲。因此,乙供應商為最佳綠色供應商,后面依次為丁、戊、丙、甲。
本研究通過采購質量、采購成本、交付水平、企業實力、企業發展能力、企業創新能力、企業環保能力7個層次,構建了一個分層分類的紡織企業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為紡織企業評價與選擇綠色供應商提供了一條技術參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