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霞,忽勝和,張麗蓉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 1.檢驗科;2.生殖醫(yī)學科,云南 大理 671000)
進入21 世紀后,不孕不育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三大疾病之后的又一研究熱點[1],我國已婚夫婦不孕不育約占 10%~15%,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2],不孕不育問題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國內外對不孕不育因素的研究比較多,從臨床、病原學等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認為支原體感染是不孕不育的病因之一,只是各地區(qū)的流行情況不同。本文旨在對2002 年9月-2017年9月就診于本院生殖醫(yī)學科的511對(1022例)不孕不育夫婦生殖道支原體的檢測及藥敏情況做回顧性統(tǒng)計,并分析其與不孕不育癥的關系,為滇西地區(qū)臨床治療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和治療不孕不育提供科學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以2002 年9月-2017年9月在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生殖醫(yī)學科就診的來自滇西地區(qū)的511對(1022例)不孕不育夫婦為研究對象。排除生殖器官先天異常、理化因素等引起的不孕不育,研究患者根據(jù)藥敏結果選取對其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后隨訪妊娠情況。研究對象均為夫妻性生活正常,無任何避孕措施2年以上未懷孕者,其中既往有過妊娠史的為繼發(fā)性不孕不育,反之為原發(fā)性不孕不育。
1.2 實驗室檢測
1.2.1 標本采集
(1)女性:用窺陰器將陰道口向外擴開,先用無菌棉拭子將宮頸外口處的全部分泌物拭去,然后用1支專用無菌棉拭子插進宮頸內1~2 cm,旋轉3圈后,停留30 s,取出棉拭子送檢。(2)男性:使用無菌專用棉拭子伸入尿道內2 cm處,旋轉1圈停留30 s,取出棉拭子送檢。
1.2.2 檢測方法
采用珠海市銀科醫(y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支原體鑒定藥敏試劑盒(培養(yǎng)法),按如下步驟進行檢測。用無菌吸嘴吸取培養(yǎng)液 100 μL加入C-空白對照孔,然后將標本加入培養(yǎng)液中充分搖勻使之混合。吸取100 μL含菌培養(yǎng)液加入試劑條其余的微孔中;在試劑條的所有微孔中加入1~2滴礦物油。將測試板加蓋,37℃培養(yǎng)24~48 h,觀察結果。
1.2.3 結果判斷
(1)鑒定計數(shù):于24 h后觀察并記錄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結果,48 h后觀察并記錄人型支原體(Mycoplasma hominis,Mh)的結果。微孔顏色變紅為陽性,不變?yōu)殛幮浴-孔陰性時,試驗有效,反之無效;C+孔陰性,則報告為培養(yǎng)陰性;反之為陽性,還須判讀Uu及Mh分別≥ 104CCU/mL的結果情況。(2)藥敏測
定:A行為低濃度,B行為高濃度,上下一一對應為一種藥,兩孔顏色都變紅為耐藥,兩孔顏色都不變?yōu)槊舾校蜐舛瓤鬃兗t高濃度孔顏色不變?yōu)橹卸让舾?注:由于支原體是泌尿生殖道的定植菌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也可檢測出支原體,但在患者泌尿生殖道損傷、免疫力低下、生殖道環(huán)境PH改變等情況下可引起致病,所以檢測出的支原體是否有臨床意義,還需要根據(jù)其細菌數(shù)量和聯(lián)系其臨床癥狀來綜合分析。當支原體計數(shù)結果≥104CCU時,表示感染的危險性較高。)。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支原體感染情況分析
男性和女性各511例(共1022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支原體培養(yǎng)結果為陽性的有341例(33.37%),其中感染Uu的共有289例(28.27%),感染Mh的共有14例(1.37%),混合感染的共有38例(3.72%)。Uu的感染率明顯高于Mh和Uu+Mh,3種類型的支原體的感染率不全相同,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與女性相比較,女性支原體Uu的單獨感染率明顯高于男性(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患者支原體感染情況[n(%)]
2.2 陽性患者治療后妊娠情況分析
511對不孕不育夫婦中,檢出支原體的共264對(51.67%),其中治療后妊娠的有134對(50.76%)。男女夫婦雙方均為陽性的有77對(15.07%),其中治療后成功妊娠的有41對(53.25%),男性為陽性而女性為陰性的有66對(12.92%),其中治療后成功妊娠的有30對(45.45%),女性為陽性而男性為陰性的有121對(23.68%),其中治療后成功妊娠的有63對(52.07%)。分別與男女均陰組比較,其余3種類型的妊娠率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陽性患者治療后妊娠情況[對(%)]
2.3 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不孕不育患者支原體感染情況分析
原發(fā)性不孕不育患者總支原體感染率(31.65%)與繼發(fā)性不孕不育患者總支原體感染率(35.41%)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原發(fā)性患者的Uu(25.72%)感染率明顯低于繼發(fā)性患者的Uu(31.33%),感染率P<0.05。Mh和Uu+Mh感染率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感染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不孕不育患者支原體感染情況比較[n(%)]
2.4 藥敏試驗結果
1022例不孕不育癥患者藥敏結果統(tǒng)計顯示,單獨感染Uu的藥物敏感率較高且大于80%的前3位的依次為:交沙霉素(94.81%)、克拉霉素(93.43%)、強力霉素(91.35%),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最高(56.75%)。單獨感染Mh的藥物敏感率較高且大于80%的前3位為:美滿霉素(92.86%)、交沙霉素(85.71%)、強力霉素(85.71%),阿奇霉素的耐藥率最高(71.43%)。Uu+Mh混合感染的藥物敏感率較高的前3位為:交沙霉素(60.53%)、強力霉素(57.89%)、美滿霉素(55.26%),羅紅霉素的耐藥率最高(86.84%)。綜上,單獨感染Uu的患者對交沙霉素等多種常用藥物的敏感性較高,Uu+Mh混合感染的患者對各種藥物的敏感性均低,即混合感染的患者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最高,見表4。

表4 不同類型支原體對10種抗生素的藥敏結果[n(%)]
不孕不育癥是不孕和不育這兩種疾病的統(tǒng)稱,指育齡夫婦在同居一年以上,未使用任何避孕措施且性生活正常的前提下,無法成功懷孕或是懷孕后流產[3]。引起不孕不育癥的因素有許多,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發(fā)不孕不育癥的重要原因之一[4],其中支原體是引起生殖道感染最為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中以Uu和Mh最為常見[5]。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導致不孕不育引起的炎癥反應與致病機制主要為以下幾點[6-11]:(1)支原體感染引起生殖道炎癥,如女性子宮內膜炎及輸卵管炎,前者阻礙受精卵的著床及干擾胚胎的早期發(fā)育。后者阻礙精子和卵子的結合。(2)Uu產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一方面破壞女性生殖道自潔生理屏障;另一方面產生的氨,對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具有毒性作用,從而阻礙受精卵的形成或使精子的通道受阻;(3)Uu分泌及釋放神經毒素、磷酸酶等,影響宿主細胞的新陳代謝;(4)支原體產生的神經氨酸酶樣物質與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對精子造成免疫性損傷導致不孕不育;(5)Uu可吸附于精子上,導致精子活動力降低、穿透卵細胞的能力降低,從而對受精造成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滇西地區(qū)不孕不育患者支原體陽性率為33.37%,與其他各地區(qū)報道不同[12-15],如吉林為35.4%,滄州為51.7%,巴西為28.1%,與印度,西方國家等都存在差異,支原體的感染情況存在地域差異。男性與女性相比,女性的支原體感染率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生殖道解剖生理特點和生殖道黏膜環(huán)境特點比男性更適合病原體的生長有關[16,17]。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不孕不育患者比較,前者的Uu感染率明顯低于后者,說明Uu感染可能是引發(fā)繼發(fā)性不孕不育的重要病因之一。
支原體是一群不具備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18]。正因為此特點臨床醫(yī)師通常選用作用于細胞膜、核糖體、蛋白核酸合成之類的藥物,如大環(huán)內酯類和四環(huán)素類為主要抑制蛋白合成的兩類抗生素,喹諾酮類為阻止DNA 復制的抗生素[1]。正因為此三類抗生素的廣泛及大量使用,使支原體對這些抗生素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情況。然而本研究的藥敏結果和其他地區(qū)的文獻報道[19]不一致,通過與其他地區(qū)的對比發(fā)現(xiàn)各地區(qū)支原體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藥性各不相同。本研究中264對陽性患者經治療后有134對(50.76%)患者成功妊娠,說明對不孕不育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應盡量進行支原體鑒定,進行藥敏實驗,根據(jù)實驗結果選擇恰當?shù)乃幬飳χгw感染的不孕不育患者進行合理的治療。
綜上所述,滇西地區(qū)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率較高,主要以Uu感染為主,其次為Uu+Mh混合感染。單獨感染Uu、Mh的患者對多種常用藥物的敏感率較高,而混合感染的患者對藥物的敏感率較低。滇西地區(qū)生殖道支原體感染與不孕不育緊密相關,因此,育齡期夫婦應加強支原體及相關病原微生物的篩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