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瑩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藥學部,河南 開封 475000)
癌性疼痛是癌癥患者中常見的癥狀,主要是由于腫瘤壓迫或侵犯神經所致,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1]。經統計,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的癌癥新發患者,其中70%的患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2]。治療晚期癌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藥物治療、化療、放療等。但相比較,還是藥物治療使用比較普遍。用于治療癌痛的口服藥物治療包括鹽酸羥考酮緩釋片、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硫酸嗎啡緩釋片等,現我們就氨酚羥考酮片和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用于治療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成本和效果展開進一步討論,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2月-2020年2月就診于本院各類癌癥晚期疼痛患者76例,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根據治療方案不同,隨機分為A、B 2組,各38例。A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45~80歲,平均(59.12±6.85)歲;B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7~79歲,平均(58.01±6.56)歲。納入標準:患者卡氏功能狀態評分(Karn of sky,KPS)>50分[3];預計生存期>3個月;近期未做過化療及放療的患者;無呼吸障礙患者;無藥物過敏史;依從性好的患者。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有精神障礙者;依從性很差的患者。本次研究是在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前提下得以開展,且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組研究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患者入組后均采取常規治療,如營養支持、抗感染等。A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氨酚羥考酮片口服治療,常規劑量:1片/6h。B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口服治療,常規劑量:1片/12h。2組患者均連續給藥4周,比較2組患者的鎮痛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用藥成本。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疼痛程度:采用國際推薦使用的“數字評估法(NRS)”,0 級為無痛;1~3 級為輕度疼痛;4~6 級為中度疼痛;7~9 級為重度疼痛;10級為劇烈疼痛。②疼痛緩解效果:完全緩解:疼痛完全消失;明顯緩解:疼痛減輕75%以上,且不會干擾睡眠;重度緩解:疼痛減輕高于50%,但低于75%;輕度緩解:疼痛減輕25%~50%;未緩解:疼痛沒有減輕甚至加重。③不良反應發生率。④治療費用的計算:包括4周所有藥物的費用以及處理不良反應所花費的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2.1 2組患者疼痛緩解情況的比較
經比較,2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的總有效率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疼痛緩解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經觀察,2組患者均出現了藥物不良反應,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便秘等較輕癥狀,未出現呼吸抑制等重度不良反應,但均可耐受,未影響后續治療,見表2。

表2 A、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 2組患者費用比較
氨酚羥考酮片組的總費用低于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組。總成本是藥物鎮痛治療費用與不良反應處理費用之和。A組38例患者人均費用1560.3元,B組38例患者人均費用2456.7元。2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分別為1345和2231。
藥物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評估藥物治療的成本與效果及其關系的邊緣學科[4],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藥物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設計合理的臨床藥學監護案;比較藥物治療方案的優缺點。藥物經濟學的其中一種研究方法就是本文所用到的成本-效果分析,它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5]。
晚期癌痛是癌癥晚期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它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6]。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緩解患者的疼痛,盡量讓患者減輕痛苦,改善患者心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藥物緩解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雖然藥物的使用會多多少少減輕患者的疼痛,但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其他的煩惱,比如藥物的不良反應、用藥成本等。所以作為醫生的我們要綜合考慮患者的情況,給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氨酚羥考酮片組和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組鎮痛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2組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但均可耐受,未影響后續治療。經計算,氨酚羥考酮片的成本更加低一些。
綜上所述,對于癌癥晚期疼痛患者,無論是選擇氨酚羥考酮片還是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其鎮痛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相當,而氨酚羥考酮片的總成本價要低一些。但是,我們還是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用藥,盡可能以最低費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