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吳斯琪,肖亦爽
(1.昆明市五華區婦幼保健院 眼科,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市兒童醫院眼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患兒,男,1月15 d,因“因早產要求檢查視網膜1 d”就診。患兒系孕2產2,孕32周,自然懷孕順產,單胎,出生體重2100克。否認家族遺傳病史。生后即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26 d,呼吸機機械通氣15 d后改為鼻導管吸氧30 d。生后45 d全身情況穩定轉至我院眼科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眼部檢查:雙眼外觀無異常,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射稍遲鈍,虹膜未見異常,美多麗眼液點雙眼(15 min/次,點4次)散瞳后RetcamIII眼底照相機檢查見:雙眼玻璃體輕度混濁,視盤邊界清晰,顏色正常,后極部視網膜血管迂曲增粗,伴大量新生血管形成,雙眼顳側方周邊視網膜部分脫離,脫離范圍約3~4個鐘點(見圖1、2)。診斷為雙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4期。雙眼B超檢查:雙眼視網膜部分脫離。(見圖3、4)

圖1

圖2

圖3

圖4
ROP是一種發生于早產低體重兒的視網膜血管增殖性病變,嚴重可導致患兒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在我國ROP是兒童盲的首要原因[1,2]。低出生體重是ROP公認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3-8]。各國對ROP的篩查標準不同,香港、臺灣地區、美國、英國、加拿大篩查標準為<1500克出生體重的早產兒[9,10],日本篩查標準1251克。《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對出生體重<2000克[11],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對于患兒有嚴重疾病或較長時間吸氧史的可適當擴大篩查范圍[12,13]。本例早產兒出生體重>2000克,不在篩查標準范圍內,卻出現嚴重的病變,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少見。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東歐、拉丁美洲等經濟不發達地區,ROP發病率偏高且重癥ROP可見于大孕周及高出生體重兒[14]。國內研究出生體重>2000 g的早產兒ROP發病率和重癥率分別為1.12~13%和0.49%[15-17]。
早產兒由于肺部功能發育和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通氣和換氣功能存在障礙,在出生后通常需要吸入氧氣來維持生命,而長期吸入高濃度氧產生自由基,經過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導致視網膜血管增殖性病變,導致嚴重的ROP[18]。高濃度吸氧和長時間氧療是發生嚴重ROP的另一個重要因素[19-22]。ROP作為一類多因素致病的嚴重兒童眼病,需要醫務人員綜合分析考慮患兒的全身情況和病情,針對性地進行篩查,既不要擴大篩查范圍,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和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又不能遺漏病情導致失明。該病例提醒我們,在ROP篩查過程中,出生體重不是唯一標準,需要結合患兒肺部功能和吸氧史(呼吸機機械通氣15 d,鼻導管吸氧30 d),適當擴大篩查范圍,早期篩查診斷治療,避免兒童盲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