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麗
(南陽市中心醫院 病理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肺癌是腫瘤科較常見疾病,多發生于老年患者,起病急,發展迅速,情況危重可危及生命[1]。患者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咯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針對肺癌,尋找積極有效的早期診斷治療方法,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本研究主要為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作用于肺癌分型診斷,并對其診斷進行評價,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0例肺癌患者納入 本次研究中,男35例,女45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7.39±1.05)歲,組間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入選標準
(1)經病理檢查后,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2)均由患者本人簽署了知情研究協議書;(3)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1.2 排除標準
(1)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2)存在藥物過敏者;(3)存在心,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4)預計生存時間不超過3個月。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接受傳統纖維支氣管鏡下涂片細胞學檢查(A方案),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B方案)。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觀察比較2組診斷結果,診斷效能。每組均進行病理學檢查,并以此作為判斷結果的“金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2.1 2種方法診斷結果比較
A方案檢查小細胞癌、鱗癌、腺癌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60.00%、73.33%、72.00%,總符合率為68.75%;B方案檢查小細胞癌、鱗癌、腺癌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72.00%、90.00%、84.00%,總符合率為82.50%。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傳統方法,P<0.05,見表1。

表1 2組診斷結果對比[n(%)]
2.2 2種方法診斷效能比較
A方案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7.97%(46/59)、57.14%(12/21)、72.50%(58/80)、83.64%(46/55)、48.00%(12/25)。B方案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3.85%(61/65)、66.67%(10/15)、88.75%(71/80)、92.42%(61/66)、71.42%(10/14)。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診斷(B方案)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傳統方法(A方案),P<0.05,見表2、表3。

表2 A方案診斷效能對比

表3 B方案診斷效能對比
肺癌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發病機制為多種誘發因素導致患者呼吸系統的進行性損傷,部分損傷為不可逆性損傷[2],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受阻、咳嗽、咳痰、胸痛等,此病由于癥狀逐漸加重,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并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肺癌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原因為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機體各系統尤其是呼吸系統功能衰退,在不良環境等誘發因素的影響下,極易罹患肺癌。肺癌發病時較為隱匿,不易被發現,發病初期,患者只有輕微胸痛、咳嗽等輕微臨床體征,易被誤診[3,4],很難引起患者的關注。肺癌的病情進展迅速,一旦有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病情大多已進入中晚期階段,患者會出現痰量增加、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難、肝臟腫大等癥狀,此時腫瘤已有遠端轉移等情況出現,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無法通過外科手術切除來治療,只能通過放療、化療、抑癌藥物等方式治療[5,6],并且,患者治療后效果差,預后差,死亡率較高。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診斷符合率、診斷效能均明顯高于傳統方法,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能夠有效提高肺癌篩查率,提高診斷準確率。分析其原因為:傳統的診斷方法對患者創傷較小,但細胞收集過程較為困難,診斷假陰性度較高,容易增加患者誤診情況的發生。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屬于新型的檢查診斷方法,通過肺纖維支氣管鏡下觀察,能夠顯著擴大診斷醫生的視野范圍,做到在直視狀態下對支氣管黏膜組織進行仔細檢查,顯著提高檢查的準確率,具有迅速、操作方便、直觀的特點[7],同時,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能夠加倍提高檢查效率及準確率,有利于減少患者創傷,增加早期確診率,進而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液基薄片細胞學結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查可明顯提高肺癌的檢出率,提高肺癌病理分型診斷效率,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