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當今的企業,一種是數字化轉型者,一種是數字化顛覆者。從行業視角看,基本按照三種狀態在推進:第一是數字化提供附加價值,第二是數字化提供顛覆價值,第三是數字化提供主導價值鏈的組織。
數字技術使得企業所屬的行業出現一個現象,這個現象為聯動效應。聯動效應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場景連通,當場景被連通的時候,整個產業上下游關系就會改變,無論是國企、民企,在整個價值鏈上,必須是一個共生關系。因為場景貫通,上下游關系改變后,價值空間就變了。第二,數據貫通,因為數據本身的貫通,原來完全不相關的行業,被貫穿在一起,產生完全不同的共振。第三,價值互通,在不同的場景下把數據的關系和用戶融合,是在一個可控的成本下做出巨大的磁場價值體系。
從企業的經營視角看,當所處的環境超越行業時,我們必須明白數字化正在吞噬曾經的整個有形的工業。如果以原有的工業世界方式來理解,而不能用新的方式理解它的變化,可能會認為沒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如果我們真的理解數字化,形成新的價值空間時,就會覺得還大有良機。這也是我關注組織這個概念,對其進行研究并不斷持續推進的根本原因。我們必須以一種新的意識、新的世界觀、新的方式重構組織運行。這個重構的方式叫協同共生。
今天的組織其實是處在全新的狀態下,無論我們討論不確定性,討論疫情的變化,還是討論全球大格局的變化,都要面對四個革新的現實:第一,必須保證自己是一個活的結構,一個非常開放的結構,既影響別人,也深受別人的影響,我們能看到這樣一種處在無線連接中的基本狀態。第二,沒人能夠對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有足夠的了解,在理解自身和外部關系時,我們必須以一種動態演化的方式理解組織正在發生什么和將要發生什么。第三,我們沒有辦法用一種線性關系討論,就像今天我們都想知道2022年會發生什么,但我更希望知道2022年可能的不確定性的基本特征。當它是一個基本特征時,你必須采用一種非線性的、開放的,以及互聯的協同方式,才可以接受它。最后一個現實,是可以引用《反脆弱》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當你尋求秩序,你得到的不過是表面的秩序;而當你擁抱隨機性,你卻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