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青
早期物資匱乏的時代,強調渠道為王,基本上有產品就能銷售出去,如果是好產品,更是不愁銷量,甚至成為推動增長的核心(增長率在10%以上)。到了2017年,社會經濟進入了穩定增長期,受新消費人群需求的推動,消費增長進入換擋期。
00后、千禧一代(出生于20世紀,在21世紀成年的一代)沒有所謂的“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他們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對國貨更加青睞。這無形當中推動了國內消費品乃至零售行業的變化,使得消費品從“人以群分”向“千人千面”轉變。
渠道為王重點在于人找貨,所以產品不需要有特別大的競爭力,場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當時企業更多關注于如何通過更多的場景去觸達消費者。現在,企業的重心放在如何通過更精準的產品去觸達消費者。消費品企業思考的是如何把一種產品賣給一千個消費者,“人、貨、場”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
運營消費者變得非常重要,企業要清楚地認識到,消費者將不僅僅是消費者、會員或者粉絲,他們也可能是企業的合作伙伴。產品一定是基于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才有可能制勝市場。這些產品還要做到成本可控,切不可盲目迎合消費者。
渠道參與者的角色或者態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優質的供應資源(頭部供應商和品牌深度綁定)變成了企業的重要競爭力。無論在什么行業,創新的80%來自于上游供應商,怎么才能和優質的上游供應商綁定,怎么充分利用外力做開放式創新也是比較重要的著力點。
目前,消費者大概存在三種不同的消費行為:第一,找產品。這些消費者可能用于消費的時間比較少,企業為他們提供零售解決方案,就是重倉,讓這類消費者在短時間內買到想要的產品。第二,選產品。這類消費者側重于選擇產品,企業需賦予產品更多的能打動消費者的細節。第三,逛產品。這類消費者有時間去消費,所以,企業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零售體驗,門店里要有能夠留住他們的東西,不僅僅是傳統的吃喝玩樂項目,還需要增加店里產品的多樣性。
定制化是滿足消費需求的重要路徑,定制化的關鍵在于成本可控。千人千面,不是有千種產品,而是有些地方定制,有些地方不定制,可能定制的是包裝而不是生產本身。千人千面的背后意味著企業的“敏捷性”。
三五年前,企業更多追求的是擁有盡可能多的產品,在一些食品飲料企業,500個甚至上千個SKU(庫存量單位)是常見的。成熟產品的成本可控很重要,企業需要以高品質、低成本的生產作為核心目標。在這里,供應鏈效率的提升變得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企業提升其供應鏈能力,至少要完成三個目標:一是服務水平是否按時高質量交付?二是庫存周轉率是否能讓經銷商、零售商有高效的庫存周轉?三是能否實現成本的可控性?不同類型的產品在這三個目標上各有側重,業內稱之為差異化供應鏈。
產品的定制化、SKU匹配的合理化、供應鏈效率的提升,這些都是企業內部的創新之舉。除此之外,新消費品領域的初創企業還可以通過引進外部投資給企業帶來創新,通過融資保持企業的成長性,待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后,再通過收購其他企業繼續保持創新活力。
總而言之,中國消費增長進入了換擋的時代,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帶來了很多機會。企業如果做到精益運營,通過不同方式保持創新,便能走得更遠、更久。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