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隨著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中國與RCEP成員方的產業合作關系將更加緊密。這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互動的新發展格局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
2022年1月1日發生的事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數《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也為中國經濟帶來了開門紅。
RCEP于2020年11月15日簽署,涵蓋東盟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成員國,是總人口、經濟體量和貿易總額均占世界總量30%的自貿協定。
取消90%的關稅
RCEP將為成員國帶來怎樣的影響?最直觀的影響便是聯盟內相互間貿易的增加。
關稅減讓是RCEP的一項核心原則。RCEP生效后,我國與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之間的立即零關稅比例會超過65%,與韓國相互之間立即零關稅比例則達到39%和50%(中國對韓國達39%,韓國對中國達50%)。由于日本和我國是新建立的自貿關系,因此相互立即零關稅比例相較于上述國家略低,但也分別達25%和57%(中國對日本達25%,日本對中國達57%)。其他國家后續也將加入實施行列,預計未來RCEP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會實現零關稅。
2021年12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測算報告顯示,2019年,RCEP成員國15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額就已經達到約2.3萬億美元。RCEP的關稅減讓將產生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應,低關稅將刺激成員國之間近170億美元的貿易,并使近250億美元的貿易從非成員國轉向成員國,同時將進一步推動RCEP成員國之間近2%的出口,約合價值420億美元。
UNCTAD發布的測算報告顯示,RCEP成員國有望在不同程度上從該協議中受益。其中,日本將成為RCEP關稅減讓中最大的受益者,由于貿易轉移效應,其出口預計將增加約200億美元。RCEP對澳大利亞、中國、韓國和新西蘭的出口亦將產生實質性的積極影響。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測算結果也驗證了上述推測。測算結果顯示,到2030年,RCEP成員國國民收入合計將增長1860億美元,年出口總額預計額外增長5190億美元。
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共成長
關稅減讓促進了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將極大地推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對全球經濟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RCEP對區域經濟影響評估報告》預測,RCEP作為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產生的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開放力度和更有保障的制度性合作環境將使成員國共同受益。
全球動態一般均衡模型(GDYN)的預測結果顯示,到2035年,RCEP將帶動區域整體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出口和進口增量分別較基準情形累計增長0.86%、18.30%和9.63%,出口和進口累計增量規模將分別達到8571億美元和9837億美元,區域投資將累計增長1.47%,區域經濟福利累計增加1628億美元。全球層面,到2035年,RCEP將帶動世界實際GDP和進出口貿易分別較基準情形累計增長0.12%和2.91%。
《RCEP對區域經濟影響評估報告》中的模擬結果顯示,RCEP成員國中,東盟國家在宏觀經濟層面相對受益最大,實際GDP、進出口、投資等均呈現大幅增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在經濟福利總量增加方面則更為顯著。
從實際GDP的增長率來看,東盟國家受益最大。到2035年,東盟GDP累計增長率將因RCEP實施而增加447%。其中,柬埔寨、菲律賓、泰國、越南的GDP獲益較大,分別為798%、7.04%、6.38%和6.33%。RCEP對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實際GDP增幅也均有積極貢獻。
從經濟福利的角度看,RCEP對主要成員國經濟福利的影響均為正向效應。其中,中國、東盟和日本改善幅度最為顯著。《RCEP對區域經濟影響評估報告》中的模擬結果顯示,到2035年,中國、東盟和日本經濟福利較基準情景分別累計增長996億美元、549億美元和512億美元。
RCEP國家之間經濟結構高度互補,域內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經濟要素齊全。RCEP將推動區域內經濟要素實現更加自由的流動,強化成員間生產分工合作,進一步鞏固東亞地區的制造業優勢。
具體來看,RCEP將為東盟國家的非熟練和熟練勞動力帶來工資水平上的大幅度提升。其中,柬埔寨、越南、菲律賓的增幅最為顯著。RCEP將為東盟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并進一步提升東盟國家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
與此同時,RCEP將促進區域投資增長,拉高東盟大多數成員的資本價格;提高束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資本回報率,促進東盟地區的資本流入,加速當地的經濟發展。
促進中國經濟產業發展
在RCEP生效前,中國與東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伙伴已經建立了緊密的貿易投資與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關系,RCEP生效后,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為國內經濟產業發展和經濟福利改善發揮積極作用。
《RCEP對區域經濟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到2035年,RCEP將使中國實際GDP、出口和進口增量分別較基準情形累計增長0.35%、7.59%和10.55%,出口和進口累計增量將分別達到3154億美元和3068億美元,經濟福利將累計增加996 億美元。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將為中國深度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促進中國農業、輕工、紡織、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石化等重點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為產業發展提供一次絕佳的發展機會。
從重點行業的產品出口來看,RCEP有利于發揮中國輕工紡織行業傳統優勢,使行業更多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進一步擴大皮革制品、家具寢具、家電、紡織原料和服裝等產品向成員方出口。同時,農產品和食品、石油及化工產品在日本市場,以及汽車、摩托車、機械設備在東盟市場也將獲得更多出口機會。尤其是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有利于推動紡織、皮革、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
從重點行業的產品進口來看,RCEP有利于東盟熱帶水果、日韓加工休閑食品、澳新乳制品和牛羊肉等產品進口,豐富國內市場,促進消費升級。同時,RCEP有利于降低關鍵零部件、高端鋼材、石化原料以及高端機械等中間產品和設備的進口成本,更好滿足國內生產需求,并使下游行業獲益。
從重點行業的投資和服務來看,RCEP有利于改善成員國尤其是東盟國家的投資環境,促進中國農業“走出去”;優化我國汽車、家電、電子、鋼鐵等行業的區域產業鏈布局,并推動我國相關產業對東盟國家的石化相關工程技術服務。但對成本較為敏感的輕工紡織行業及中低端電子產品制造業而言,這些產業可能會加快流向東盟國家。這將對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形成一定的挑戰。
隨著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中國與RCEP成員方的產業合作關系將更加緊密。這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互動的新發展格局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其中,石化、機械等行業需要將競爭壓力轉化為創新動力,加大硏發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縮小與日韓等發達成員的差距;輕工紡織、電子、汽車等行業需要加快向高質量、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升級,優化區域內資源配置,與東盟、日韓等RCEP成員共建互利共贏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促進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