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香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實踐與研究中,促使“小先生”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師滿堂灌的講課模式,各種“小先生”助推的教師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習的“內部誘因”,使知識的掌握與心理發展相統一。它促使學生盡快掌握知識,學得更多,還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體驗學習,掌握方法,培養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高年級;小先生;助教;推學
一、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陶行知先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說過:“小孩能辦大事,也能互教互學,自己當‘小先生’。”新課程標準也倡導: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促使全體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出色的“小先生”,不僅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會帶動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在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實踐中,促使“小先生”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師滿堂灌的講課模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累得口干舌燥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的問題 。小學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實踐研究的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豐富助學推教的相關方式方法與理論基礎。
二、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研究的目的
通過本次課題研究了解農村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發展現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有機的高年級小先生助學體系,促進高年級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每位學生在學習中唱主角,真正成為學習中的小主人,化被動為主動。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能使學生終身受益。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使之適應終身學習與生活的需要,養成互相幫助的行為品德。我們開展小學生“助教推學”實踐與研究,貫徹落實小先生制,也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模式。
三、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研究過程
(一)課前預習階段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開展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活動,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選出每一學科的小先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由“小先生”帶領大家進行預習活動。例如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由“小先生”帶領大家一起進行文章的閱讀,熟悉所學內容,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小先生”成為教師的好幫手。
(二)新知學習階段
在每個班級、每個學科、每個知識點都會有“學困生”。在助教推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展開一對一的輔導,有一名先進生來帶領一名后進生。在此過程中后進生因為自己面對的“小先生”是同學關系,因此可以打消后進生對于教師的畏懼感,從而使學生能夠遇到問題敢于發起提問。而先進生在為后進行知識的講解過程中也能夠將這一部分知識進行鞏固。或者科學分組、相互促進(人人爭當“小先生”,個個都是小組長)我們多數班級是4人一組,有的是6人一組。實踐證明,4人或6人小組最好,我們知道“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發出靈光。”小組人數過少,就無群體效應,就沒有智慧的碰撞,當然不會有精彩的生成。還可以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組內學生層次不同,相互促進,組間交流碰撞解決問題。這時,教師應該深入各小組了解“小先生”教學情況,對于在講授所學知識實在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指導,還可給其他組同學作為范例。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還要遵守“四個凡是”:凡是學生能學的教師不教,凡是學生能做的教師不導,凡是學生能說的教師不啟,凡是學生能探的教師不引。
(三)課后復習階段
在課后復習階段,高年級學生也能夠發揮其自身的助學推教作用。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析,每組以為“小先生”,在“小先生”的帶領下, 引導小組成員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來的鞏固拓展,“小先生”作為第一輪的把關人,如果有同學沒有把所學新知識理解或者掌握,那么“小先生”就要去幫助這一類的同學。
四、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實踐研究的收獲
(一)改變了教師的觀念
自從執行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以來改變了教師的學生觀。在教學中開展小學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實踐與研究,真正做到了培養高年級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前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小助教的幫助下也有了可喜的變化。“小先生制”實施的前提就是課堂上師生要民主,要有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也強調對學生的尊重。
(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這之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講授多,提問多,談話多等高耗低效現象一直困擾我們,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也總得不到提高。在進行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我一改往日課堂教學循規蹈矩——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而是讓學生能自己去尋找答案發現問題的關鍵,總結發現的規律以及知識點,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五、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碩果累累
(一)助教推學,開講“小先生”
語文課堂注重知識積累更注重語言能力的訓練,每節課的課前五分鐘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知識積累和口語訓練的機會。開講“小先生”為大家帶來與本節課有關的演講。可以是本課主人公的介紹,也可以是小故事,或者是本單元習作的積累。對于開講“小先生”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數學課上采取每天一到校小老師檢查家庭作業。多問問他們知識掌握情況。要加強基礎知識的過關和鞏固,盡自己所能不讓一對學生掉隊。課堂上要多照顧他們,學習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確上課、作業、訂正、預習、檢查等要求,并督促其按要求完成。
(二)助教推學,朗讀“小先生”
讀是語文課程中,學生理解文章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當范讀“小先生”,帶領同學們讀課文或詞語,(這就促使學生課下積極準備)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主意識。學生都想作為“小先生”,認為自己是同學的榜樣的好勝心,這樣他們不僅讀得認真了,聽得也十分專注,不但能及時糾正別人的錯誤,還能克服自身的缺點,還善于發現對方的閃光點,大膽表揚。數學里要想理解題意,就必須讓孩子讀懂題。怎樣才能讀懂題呢?那就找“小先生”多讀幾遍題,說出自己的理解或抓住的重點,這樣孩子才能理解題意,才能找準已知信息及問題,只有清楚地知道已知信息和要求的問題,我們才可能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三)助教推學,導學“小先生”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的實踐研究中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講解課文,讓學生展現他們思考過程,跟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同齡人間的思維也學更便于理解。同時培養學生自己主動分析、理解課文。
在進行每一單元新授內容時,我會將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告訴學生,例如:本單元著重要掌握人物描寫方法,或者體會深刻句子的含義等等。讓學生在寫導學案的時候有的放矢。一個單元里分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對于這兩類的文章“小先生”導學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四)助教推學,答疑“小先生”
讓“小先生”互相幫助,培養合作學習意識。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分享所掌握的知識儲備、能力特長等組織成立學習小組,人人都當“小先生”。 分享自學收獲,同桌互助,稍難的問題先找小組內的答疑小先生進行解決,實在不行還可以組與組之間交流。讓“小先生”在課堂內外互助互學,共同提高,形成和諧互助的氛圍,同時也有利于后進生自信心的培養。
(五)作文評改“小先生”助推學生寫作能力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修改,重視合作修改。”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小先生“助教推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找到了別人的不足,也是自己知識的內化,起到了相互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學生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習作中的不足之處,經過合作互改,會得到提升。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我采用兩種互評機制。首先同桌互為“小先生”,交換作文,找到可以修改之處。我要求同桌“小先生”以鼓勵為主,多找優點,寫上一兩句贊美的話。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批注,并提出修改意見。換回作文本之后,同意的話就修改,不同意就留給下一階段的“小先生”。一對一修改之后進行組內“小先生”評改。由本組的“小先生”即組長將全部作文收齊,利用課下時間對本組內存在爭議最多的文章進行集體修改。最終選中本組內經過修改最出色的文章進行全班交流。得力的“小先生”不僅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反思
有各種“小先生”助推的教師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習的“內部誘因”,使知識的掌握與心理發展相統一。它促使學生盡快掌握知識,學得更多、更快,還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體驗學習,掌握方法,培養能力。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實踐與研究扎實開展并取得點滴成績,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我們的課堂效率一點點提高,學生的能力在一點點加強。
小學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實行,創新改革,我們認為就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嘗試。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那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不斷地加以完善和提高。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助教推學”實踐與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姜燕燕.小學高年級學生推理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0(7):5.
[2]黃雪瑤.小先生助教推學課堂教學模式[J].科學咨詢,2017(34):2.
本文系唐山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市級重點課題題目:小學高年級學生“助教推學”的實踐與研究,(編號:13520ZD014)的結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