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林澤
摘要:近幾年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給社會均帶來了諸多的方便,但事情總有兩面性,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不僅給我國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挑戰,其中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問題尤為突出。本文結合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目前存在的問題,在考慮我國國情的前提下,提出了相關對策,從而為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
一、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必要性
(一)電子商務納稅現狀分析
電子商務企業的納稅情況,主要與電子商務銷售額和電子商務采購額有關,企業的納稅情況是根據收入與成本進行計算,并按要求納稅。據國家稅務總局對近幾年的稅收統計來看,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所繳納的稅款與電子商務銷售額的增長趨勢并不符合,增長速度相對較慢。
(二)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必要性
1.減少國家稅收流失
諸多實體企業看到電商企業的快速發展,紛紛加入電商行業,實體交易量減少,加上我國關于電子商務還未具備完善的稅收征管體制,流失了大量稅收。國家對電子商務企業加強稅收征管的力度,就能夠相應地確保電子商務納稅主體繳納稅款并且減少國家稅收的流失量,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2.營造線上線下公平的競爭環境
電子商務發展早期,國家為了鼓勵行業的發展,對電子商務企業給予免稅的優惠政策,但隨著這幾年努力,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能力已具備,如果繼續對其給予太多的優惠政策會對實體企業造成不公平,甚至會阻礙國家經濟整體的發展。此時國家應遵循稅收公平性原則,營造出線上線下公平的競爭環境。
二、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一)稅制要素難以確定
1.課稅對象難以明確
種類的繁雜給電子商務主體在涉及納稅環節時帶來了困擾。商品的多元化和無形化,引起傳統商品存在形式的改變,有形的商品、無形的勞務服務以及特許權使用的概念徹底混淆,加上電子商務新推出的數字化信息產品、信息化的虛擬財產更導致原本稅法憑借收入、行為和財產為征收客體的標準變得一文不值。當前我國《稅收征管法》還沒有對電子商務給出詳細明確的規定,更沒有明確電商納稅主體在繳納稅款時的課稅對象,給稅務機關在執行工作時造成不小的麻煩。
2.納稅地點難以確定
電子商務虛擬化、無形化的銷售模式,使得相關企業可輕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交易活動,而這種活動常常不設置固定不變的交易地點,而且稅務機關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也無法做到實時跟蹤,確定納稅地點就更難。現階段,我國相關稅務部門難以精準制定納稅地點的相關標準,同樣是因為沒有辦法確定經營地或納稅行為發生地。
(二)稅收監督管理難度大
1.電子商務稅收檢查實施難度較大
一方面,目前在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中,交易記錄都是用電子保存,稅務機關在審查時無法追蹤憑證、賬簿等傳統紙質資料,電子商務納稅主體存在修改、隱藏真實數據以及相關業務電子發票的動機,甚至采用計算機加密技術以達到避稅、逃稅的目的;另一方面,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的廣泛運用,電子商務結算方式就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此時稅務機關要想全方位、準確無誤地掌握電子商務納稅主體的現金流信息,除了需要具體核實公司的銀行賬戶信息,還需要查詢企業涉及的所有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所有信息;最后,電子商務平臺為了維護交易雙方的信息保密,同時為了維護網絡上的交易安全,往往就會對交易發生的數據進行加密與保護。以上三點因素就會給稅務機關檢查監督工作帶來不便,也給一些不良電子商務納稅主體提供了偷稅漏稅的空間。這就導致稅務機關不能獲取真實的稅務信息,檢查難度進一步增加,對電子商務企業交易的所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給稅務機關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檢查帶來了不小的困擾與麻煩。
2.傳統稅收監督管理模式無法適應大數據管理要求
電子商務均采用電子化管理,大量資料儲存在企業電子產品內,傳統的分人盯戶已無法適應如此形勢;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過于紛雜,行業五花八門,稅務機關無法運用統一的稅收征管模式,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銷售特點,經營的產品更是應有盡有,如果采用同一種管理模式,必將導致漏洞百出,無法跟上電子商務的線上交易的經營模式。要想跟上時代進步的潮流,稅收監督管理模式就需要培養稅務類技術人才,提升信息技術水平,改進現有的技術,適應大數據的管理要求。
(三)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律不健全
2019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相比于國外,我國對電子商務的立法進程明顯滯后,到目前為止,我國也并未出臺關于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法律。經閱讀《電子商務法》可以發現,本法對于電子商務經營者納稅義務的規定,表達簡潔、數量稀少,僅涉及三條,同時也并未明確陳述對課稅對象、稅率、納稅地點等的要求與細節。僅僅以“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進行簡單籠統的表述,要求不夠嚴格,不如傳統實體企業那樣具有條條框框的細節。
三、解決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電商稅制要素登記制度
鑒于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中虛擬性、隱藏性的特征,建立電子商務稅制要素登記制度很有必要,并在稅務登記制度中明確相關要素以及納稅主體所需承擔的相關責任和享有的義務,健全的稅制要素登記制度是有效進行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先決條件。電子商務經營者必須到其經營所在地或居住地稅務機關依法辦理電商稅務登記證,嚴格依照稅務機關的要求,準確無誤、真實完整填寫稅務登記表,該登記表主要內容以稅制要素為主,特別是納稅人、課稅對象和稅率三個基本要素;同時也要寫明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所經營產品的商品類型、經營途徑和模式、相關網址、電子郵箱以及賬號等等。稅務機關確認無誤后方可辦理登記,還應根據電子商務經營者填寫的登記表,來確定一個方便電商經營者繳納稅款的納稅地點。之所以采取這一舉措,為了增強電商經營主體的稅務登記意識,從根源上解決稅收征管的短板之處,從而降低稅收損失。
(二)完善電子商務稅收監督管理體制
1.建立有效監督管理機制
(1)實行專業化管理制度
當前,含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越來越多,傳統“人盯戶”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現狀,必須利用大數據改變原先固定的、無差別的稅收征管模式,建立專業化分類管戶的管理制度,對不同行業的電子商務納稅主體制定差異化的管理方略。
(2)實現事中事后實時跟蹤
為適應電子商務在線上交易的特點,應更新發票開具及管理系統,大力推廣電子發票,省略線下煩瑣的環節,更新各稅種發票管理的系統,做到票據實時上傳、票面信息全方位采集、申報數據逐項核實、稅控數據統一監督管理,構建全國稅務系統電子賬的大數據平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票據大數據應用,跟蹤交易途徑、交易金額、交易內容,確定檢查核實狀況。
(3)強化團隊管理能力
堅持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風險管理指導,做好應對各類風險的準備,對涉及違法行為的納稅主體采取稅務監督與檢查,情節嚴重者應采取此昂應的懲罰措施。搭建專業化的團隊,齊心協力應對各類狀況,打破行政區域對稅收執法的限制,采用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團隊管理模式。
2.提升信息技術水平,適應大數據稅收征管要求
稅收征管體制必須適應大數據時代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諸如管理預算、制定稅收法規、改革征管模式等環節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
稅務機關應當開發稅收征管的相關軟件或者APP、小程序等,加強稅務軟件的建設,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研究開發全面的稅務軟件系統,以適應當下的需求。
稅務機關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轉變傳統落后的監督管理形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稅務稽核的功能。通過劃分責任、分工合作、優化流程等相關手段,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不同的戰略,實現對電子商務企業的有效實時監督。
(三)推進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法律建設
1.完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
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稅收征管法律法規是有效實行監管的前提,是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工作的基石。稅務機關可根據當前資料全面了解電商主體的納稅情況,結合現狀修改、完善目前的稅收法律規范,細化征稅要求,從稅務管理、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檢查等方面明確對電子商務企業的要求,制定出對電子商務納稅要求的法律,明確具體的每一條細則,做到有法可依。
2.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征管處罰細則
國家不僅要出臺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律法規,也要出臺電商稅收征管的處罰細則,明確電子商務納稅主體的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于電子商務企業所有涉及的納稅義務以及配合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舉措,如有未履行好企業該有的義務的企業,將會得到相應嚴厲的處罰,只有事先告知后果,企業才會重視相關法律法規,每一條細則才能夠有效地得到落實。只有從多方面重視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稅收征管,稅務機關在實施稅收征管的過程中,才能妥善處理那些違法的電商企業,才有能力去監管電子商務的稅收狀況,營造公平和諧的電子商務競爭環境。
四、結語
只有深刻認識到對于電子商務納稅主體在稅收征管方面的漏洞和不足,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稅務機關要加快完善與改革的腳步,通過建立電商稅制要素登記制度、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體制的監督、推進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法律建設,不斷地解決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相關難題,電子商務才能擁有公平合理、和諧有序的納稅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鳳飛,賈康.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思考和建議[J].稅務研究:稅收管理版,2018(12):112-114.
[2] 田維維.C2C電子商務模式的稅收征管的問題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8,20(3):89-90.
[3] 陳倩楠.電子商務稅收現狀分析以及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電子商務版,2017(23):81.
[4] 張志剛.“互聯網+”時代下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探討[J].對外經貿:網絡經濟版,2017(9):88-90.
[5] 仇晨雪.我國C2C電子商務征稅問題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