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菁
摘要:回歸音樂教學課堂,在知識點方面其實學習難度并不高,很多專業領域的音樂知識也并未深入了解,主要還是以了解和普及音樂相關知識內容為主,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賞析音樂的方法為輔,通過教學活動啟迪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反思和領悟。因此,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在原有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學生思想上的活躍度,讓學生能在音樂的世界里積極反思,促進學生深入領悟藝術所傳達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哲理,使其真正從中有所收獲,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新課改;創新
引言
在新課改的提出與實行以來,學校堅持將學生作為主體,積極的促進著教育改革的成功。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不僅要對音樂文化進行了解,也要積極地對藝術文化進行傳承,老師不僅要對初中的音樂課堂進行改革創新,還要積極的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從而確保學生對音樂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那么對于老師來說,要怎么將課堂的改革與創新帶入到教學之中呢?
一、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教育階段,是學生吸收知識能力最強,學習能力最快的主要教育時期,而教師在初中教育過程當中,主動的為學生開展有效的初中音樂課堂,那么有利于幫助學生激發對于初中音樂知識自主探索的欲望,也令學生的音樂思維得到有效的發散,從而認識到學習初中音樂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以此來端正學生參與初中音樂課堂的學習態度,也讓學生在初中音樂課堂當中多元化的吸收初中音樂知識,為自己接下來的音樂學習做好鋪墊。除此之外,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當中迎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那么還能夠使學生在初中音樂的課堂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擁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完善學生的音樂思維,讓學生也能夠根據自身音樂思維的完善,構建出屬于自己的初中音樂學習體系。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初中音樂學習過程當中,也能夠通過自身的音樂思維來認識到學習初中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降低學生對于初中音樂學習的抗拒心理,讓學生打心底愛上初中音樂教學,以此也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夠養成對于音樂知識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也讓學生在遇到困難和精神緊張的情況下也會利用教師所傳授的音樂知識進行欣賞和探究,放松自己的學習精神,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審美觀念。這也進一步延伸了為學生構建高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來增強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在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融入生活元素
在初中教育階段的初期,大多數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抱有學習的動力,但是對于除去文化之外的音樂、美術以及體育的學習積極性則并沒有那么的強烈。或者說,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除去文化知識之外的知識是為了放松自己的學習精神。這就讓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產生誤解。所以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當中,如果要為學生構建有效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那么教師應當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時融入生活化元素,以此來讓學生能夠通過音樂課堂認識到初中音樂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并且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領略學習初中音樂的真諦,加深學生對于初中音樂知識的理解深度。例如:在學習《彩色的中國》這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時候,大多數學生一開始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還比較高漲,但是隨著音樂知識的講授,以及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和實踐之后,學生的學習熱情退卻,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完成其他學科的學習知識,在這時,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學習精神表揚,之后,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先為學生構建一個絕對安靜的欣賞環境,然后讓學生對于本節課的知識進行自主欣賞,在欣賞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這首《彩色的中國》不僅是需要唱出來,而且還需要唱的有面貌,因為音樂不僅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幫助人們放松,而且還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托載體,經過教師為學生敘述音樂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明白學習音樂的重要意義,于是在接下的音樂學習當中,學生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高效地吸收了初中音樂知識基礎上,也對于初中音樂知識的學習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也增強了教師為學生構建高效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拓展教學空間,創新教學體驗
除了教學內容上增添些許新元素外,在授課形式方面同樣可以嘗試創新,拓展教學空間。傳統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學生只是在教室內學習音樂知識,教學體驗較為單一。音樂教師不妨適時嘗試一些全新的授課環境,以外界環境氛圍去烘托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為學生構建更多元、更新穎的學習體驗。教師不能只是講解書本中所包含的樂理知識,而要開展多種活動,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其中,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主題方面可以參考季節、節日或傳統文化元素等,將音樂融入不同的場景、環境中,在實踐創新中啟迪學生的藝術涵養。例如,在春日里,去學校附近的公園,聽公園里的蟲鳴鳥叫,感受萬物復蘇的生機,這時教師與學生一同聆聽《百鳥朝鳳》這首經典傳統音樂作品,讓學生親身感受樂器在中國傳統音樂人手中所散發的魅力,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栩栩如生的意境。或者組織學生一同前往附近社區做公益勞動,其間為學生播放勞動主題的音樂,如《船工號子》《軍民大生產》,讓學生感受音樂為勞動帶來的力量感。通過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音樂課程不再禁錮于小小的教室之中,為學生帶來更多元、更新穎的學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了解音樂,讓學生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修養,感受傳統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尊重個性教學,提高核心素養
由于對藝術情操的培養往往需要學生結合自身感受和現實情況來進行,因此對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小調查,了解每位學生都喜歡哪些類型的音樂,通過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給學生做感興趣的心理測試,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聽音樂的興趣。從人生的發展軌跡來看,初、高中學生特別需要在學習中找到對自己的“定位”,因此教師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幫助每位學生了解自己適合的風格,加深對不同音樂類型的理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教學需要創新和改革來打造更為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音樂教學課堂。在授課內容方面,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和幫助學生深入感受每一首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在授課形式方面,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活動,拓展教學空間,讓藝術得以在學生的世界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呈現,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真正走進藝術世界,感受藝術的真諦。
參考文獻:
[1]王薇薇.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智力,2021(11)
[2]馬軼麗.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20(36)
[3]張艷麗.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