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王夢雨



摘? 要:目的? 研究在治療冠脈介入術(PCI)中無復流采取替羅非班與三磷酸腺苷(ATP)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收治的60例PCI術中無復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替羅非班組和ATP組,每組30例。替羅非班組采取替羅非班治療,ATP組采取ATP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觀察兩組心肌梗死溶栓試驗(TIMI)血流分級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ABP)指標變化情況,觀察兩組無復流恢復時間,同時檢測兩組炎癥因子指標[白細胞介素(IL)-10、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結果? 對比替羅非班組,ATP組TIMI血流分級3級發生率顯著升高(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CK-MB、H-ABP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替羅非班組,ATP組指標均降低(P<0.05);ATP組較替羅非班組無復流恢復時間顯著縮短(P<0.05);治療前兩組IL-10、hs-CRP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替羅非班組相比,ATP組指標均降低(P<0.05)。結論? 對PCI術中無復流患者給予ATP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顯著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且具有心肌保護作用,改善預后,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冠脈介入術;替羅非班;三磷酸腺苷
中圖分類號:R5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3-0178-03
冠脈介入術(PCI)是臨床上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有效方式,可使缺血心肌獲取血流灌注,以此減輕缺氧、缺血對心肌造成的損傷,改善預后。但PCI治療在術中或術后可引起冠狀動脈再通后缺血心肌組織未能恢復血流灌注現象,稱之為冠狀動脈無復流,若不盡早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將會對PCI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1]。既往臨床多采取替羅非班進行治療,該藥可最大限度拮抗血小板激活,阻止微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紊亂,但效果不確切。三磷酸腺苷(ATP)可經過P2受體介導血管活性物質釋放,進而減輕心肌缺血性損傷,發揮保護微循環的作用[2]。因此本文就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選取的60例PCI術中無復流患者進行分析,研究替羅非班與ATP治療的臨床效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PCI術中無復流患者納入研究。隨機數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ATP組與替羅非班組,每組30例。ATP組男、女各18、12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36±4.17)歲。替羅非班組男、女各19、11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1.98±4.27)歲。兩組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經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9年審(22)號]。
1.2? 納排標準
入組標準:①均符合《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解讀》[3]PCI手術指征;②PCI術中在支架植入后產生無復流現象。
排除標準:①伴肝、腎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②與患者溝通存在障礙。
1.3? 方法
替羅非班組給予替羅非班治療,在PCI術中出現無復流現象后,應立即經指引導管冠狀動脈注入鹽酸替羅非班注射液(生產企業:DSM Pharmaceuticals,Inc,.國藥準字 H20150589,規格 50 mL:12.5 mg)10 μg/kg,3 min內注射完畢,隨后以0.75 μg/(kg·min)劑量維持靜脈滴注24 h。ATP組給予ATP二鈉注射液(生產企業:天津藥業焦作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13207,規格 2 mL:20 mg)治療,將20 mg注入0.9%氯化鈉溶液稀釋到20 mL,隨后抽取1 mL藥液加入0.9%氯化鈉溶液9 mL稀釋到10 mL,抽取其中1 mL含100 μgATP,將其稀釋到10 mL備用。在術中無復流狀況下,由專人進行配置、抽取藥物,經微導管冠脈注射,對患者進行治療。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過后心肌梗死溶栓試驗(TIMI)血流分級情況,TIMI血流分級標準[4]。0級:無灌注,閉塞血管遠端無血流;1級:造影劑穿過伴微量灌注,冠脈狹窄遠端無法完全充盈;2級:冠脈狹窄遠端能夠完全充盈,但顯影較慢,造影劑消除慢;3級:冠脈遠端完全且快速充盈與消除,與正常冠脈相同。統計兩組心絞痛再發率、心肌梗死發生率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在治療前、治療后1 d采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5 mL,離心后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ABP)指標變化情況。同時對比兩組無復流恢復時間。觀察兩組白介素(IL)-10、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指標。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TIMI血流分級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ATP組治療后TIMI血流分級顯著優于替羅非班組(P<0.05),ATP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較替羅非班組的13.33%顯著降低,但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心肌損傷指標與無復流恢復時間對比
治療前兩組CK-MB、H-FABP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TP組指標均低于替羅非班組,無復流恢復時間短于替羅非班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IL-10、hs-CRP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TP組均低于替羅非班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針對PCI術中無復流現象尚未闡明具體發生機制,多項研究發現,該病發生可能與微血栓栓塞、氧自由基、機械性壓迫等因素影響有關,術后患者極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恢復[5]。
替羅非班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是PCI術中最常使用的冠脈內注射藥物,可拮抗血小板表面的Ⅱb/Ⅲa受體,同時可有效阻止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結合,以此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微血栓形成[6]。ATP是一種新型治療藥物,近年來在治療心功能不全、心肌等方面疾病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該藥能夠起到有效的營養心肌、改善心肌代謝作用。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ATP組TIMI血流分級較替羅非班組優,表明ATP治療效果更佳,可促進患者預后恢復,分析原因在于,ATP可有效降解腺苷,此外,ATP可激動血管內皮P2受體,促使一氧化氮(NO)釋放,引發血管擴張,改善血流分級。ATP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替羅非班組低,得出ATP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兩組對比無差異,可能是源于本次研究數量少、研究時間短等因素影響,故在今后研究中可進一步增加樣本數,延長研究時間等,以深入分析替羅非班與ATP治療PCI術后無復流安全性。CK-MB主要存在于動物心臟、骨骼肌、腦等組織細胞質與線粒體中,可有效反映心肌損傷程度;H-FABP是一種心肌缺血的高敏早期標志物。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ATP組較替羅非班組CK-MB、H-FABP指標均低,無復流恢復時間較短,由此得出,ATP治療PCI術中無復流,可顯著減輕心肌損傷,促進患者預后恢復。分析原因在于,ATP受體(P2受體)廣泛分布在心血管系統中,可有效激動血管內皮P2受體,進而起到保護微循環、減輕心肌損傷的作用,加快無復流恢復時間。IL-10可有效抑制炎癥細胞因子;hs-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癥刺激時干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本文研究得出,治療后ATP組較替羅非班組IL-10、hs-CRP指標低,表明ATP可有效抑制PCI術中無復流患者炎癥反應,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分析原因認為,在不同細胞中,ATP能夠通過不同P2受體發揮不同的生物學作用,介導炎癥反應,能夠通過P2受體抑制炎癥細胞因子分泌。
綜上所述,將ATP應用于PCI術中無復流治療可保障治療效果,改善TIMI血流分級,抑制炎性反應,且可減輕患者心肌損傷,促進其預后恢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林東升,傅廣,何仲春,等.冠狀動脈內聯合應用重組人尿激酶原和替羅非班對行急診PCI的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21,37(3):215-219.
[2]陳國雄,鄒金林,袁曉旭,等.替羅非班、尼可地爾聯合腎上腺素冠脈內給藥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短期預后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1,30(7):826-830.
[3]韓雅玲.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解讀[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z2):5-8.
[4]陳滿新,柏戰,張丙雨,等.橈動脈途徑血栓抽吸聯合替羅非班治療高血栓負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20,27(4):460-463.
[5]肖蓮,何元軍,劉利君.替羅非班對ASTEMI患者PCI術后冠脈血流、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20,29(3):321-325.
[6]孫瑩,韓雅玲,李毅,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應用替羅非班致血小板減少臨床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21,49(5):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