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夫兵



摘? 要:目的? 對比分析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采用鎖定鋼板、雙鋼板內固定實施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骨科接受治療的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2例)患者采取雙鋼板內固定治療,觀察組(52例)采取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統計并比較兩組臨床手術指標(手術用時、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并發癥總發生率和患者術后6個月關節功能優良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及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關節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治療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方法較雙鋼板內固定治療方法的效果佳、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鎖定鋼板;雙鋼板內固定;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
中圖分類號:68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3-0021-02
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情況,一旦未得到有效治療,對患者的關節功能造成不良影響,且易出現關節炎、關節內翻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隨著近幾年交通行業、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交通意外、施工意外頻發,脛骨平臺骨折發生率逐年升高。因此,找尋一種優質、安全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目前,雙鋼板內固定和鎖定鋼板內固定是治療復雜行脛骨平臺骨折的兩種常用治療方案,但如何選擇仍存在爭議[2]。因此,深入研究兩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對臨床合理選擇治療方法,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影響。本文針對2020年1月~2021年1月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骨科收治104例復發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與安全性,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骨科接受治療的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n=52)與觀察組(n=52)。對照組男35例,女17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1.78±1.56)歲; 左側脛骨平臺骨折24例,右側脛骨平臺骨折28例。觀察組男34例,女18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1.79±1.58)歲; 左側脛骨平臺骨折25例,右側脛骨平臺骨折2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位置等一般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簽署入組同意書,獲得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通過CT、X線檢查確診為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情況[3];②入院患者均同意參與并配合本次治療研究。
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麻醉禁忌的患者;②抵觸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方式治療。方法:選擇后內側入路方式,逐層切開皮下組織后充分暴露干骺端的骨折平面,并根據實際情況和生理解剖規律復位,充分恢復內側柱力線后給予內固定處理,選擇有限接觸加壓鋼板給予內固定。同時在髕骨外側再作一切口,對脛骨的外側、膝關節等進行充分暴露,在肉眼觀察下復位骨折位面,針對出現塌陷的脛骨平臺給予撬抬處理,使其恢復原有的平整度;如出現骨缺損情況,則可選擇自體的髂骨填塞,確保復位后脛骨平臺恢復生理平整。骨折面恢復完畢后使用C臂X線機(生產企業:上海慧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高頻移動式X射線機)對患側脛骨透視檢查,確認是否復位正確,同時確認后側內固定是否牢固,待確認無誤后在脛骨平臺外側放置內固定鋼板,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鎖定鋼板的長度,提升內固定的牢固性。雙鋼板固定完畢后縫合切口,且需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并觀察引流管內引流液情況。
觀察組患者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方式。方法在手術開始前需先使用高頻移動式X射線機檢查脛骨平臺骨折類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中、膝關節內側、膝關節外側等方向入路。切開皮下組織后需沿半月板下緣對關節囊進行處理,切開并固定關節囊后對膝關節面給予充分暴露,同時借助C臂X線機觀察下對關節骨折位面進行復位。如患者脛骨平臺存在塌陷的情況,則需使用撬抬方式復位,并充分恢復脛骨軸線的正常狀態。待骨折面恢復后,選擇克氏針給予臨時固定,如患者脛骨平臺存在缺損的情況,則需選擇自體髂骨的骨體進行移植和填充,待充分壓實后給予克氏針固定。再次使用X線機對脛骨平臺骨折面恢復情況予以觀察,確認復位情況良好后給予鎖定鋼板內固定,將鋼板緊貼骨膜置入脛骨旁側,具體長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鎖定后再對周圍韌帶、半月板等的損傷予以相應修復,針對無法修復的損傷組織則需完全切除,以免術后引發炎癥反應。內固定完畢后縫合切口,并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后續治療操作和對照組完全相同。
1.4? 觀察指標
① 對比兩組手術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手術用時、出血量、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②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關節炎、關節內翻。總發生率=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③關節功能評分。采用膝關節評分標準(HSS)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跟蹤隨訪,評估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設定優(80~100分)、良(60~79分)、差(0~59分)三個等級。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關節功能質量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關節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通常是由于極大外力作用下導致的損傷,患者發病時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軟骨等損傷,其中半月板和韌帶損傷概率較高,嚴重時還會出現關節面塌陷、脛骨平臺劈裂等,因此整體治療難度相對較高[3-4]。
實際治療時內固定方式的不同選擇對預后效果也會構成不同的影響,其中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的應用時間較早,該固定方式的優勢在于通過雙側切口,實現脛骨平臺內外兩側的交叉式固定,可有效提升骨折位面的矢狀面、冠狀面的穩定,還可降低位面塌陷對固定效果的影響,降低術后恢復時脛骨平臺成角異常情況[5]。同時該固定方式也符合人體下肢生理解剖中的中心固定力學理論,還可有效降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但在實際應用時由于雙切口涉及的手術操作范圍更大,且需剝離大量脛骨平臺周圍組織,對骨折位面的血運功能會造成影響,術后切口感染、皮膚壞死等風險相對較高,且骨折位面恢復時間較長[6]。
鎖定鋼板內固定則是利用螺釘尾部的特殊螺紋相互扣鎖進行固定,其固定效果相比傳統鋼板更高,且螺釘本身獲得的剪切抗力更佳,不易出現松動、脫落等情況,使得內固定支持更加牢固[7]。相比于雙鋼板固定,鎖定鋼板固定不僅穩定性更佳顯著,且術中操作范圍較小,對骨折位面周圍血運功能的影響相對較低,因而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也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取鎖定鋼板內固定法治療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不僅效果更加突出,而且可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的風險性,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科,韓成龍,溫洪鵬.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與單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8):44-47.
[2]馮喜顏.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4):137-139.
[3]嚴清,鮑海星.雙鋼板固定治療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C]//安徽省醫學會骨科學第十三次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128-129.
[4]任戈亮,余承保,朱玉洲,等.雙切口3至4塊鋼板固定治療累及后內側柱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15例療效分析[J].安徽醫藥,2018,22(8):1548-1550.
[5]楊越,王帥,何文元,等.多軸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35(6):627-628.
[6]許勝貴,郭衛中,林旺,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后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35(6):625-627.
[7]于廣海.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1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