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錦榮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對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已經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教師要實現教學效果的突破,應做好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并提升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質量,促使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引導下以更好的狀態學習知識,并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常態課;教學策略
引言
當前的語文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如何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應用新教材上好當前的初中語文課是語文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學習習慣,很多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幾乎都與學習習慣相關,因此,上好語文常態課,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支撐,也就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來看,要在課堂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形成好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預習,為課上的學習做好準備,這也有利于提升學生課上學習效率。學生要學會課上如何聽講,對于初中生來說,上課不是聽話就可以,還需要學生在課上“動起來”,也就是不僅要認真地聽,關注老師的講解,同時也需要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學會從現象升華到本質,這樣才能夠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面調動起來。同時教師也要組織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堂中的活動,而不是在旁邊當“觀眾”,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得到全面的鍛煉。課后要求學生要認真完成作業,一定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而不是應付。教師要掌控好作業的量,同時鼓勵學生及時復習,這樣學生才能夠較為扎實地掌握課上所學,提高常態課的教學效率。
二、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突出層次性
課前預習要有預習目標,課堂教學也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多年的學習,每個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均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教學目標設定上也應該突出層次性。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可以為學生進行分層目標設定,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然后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提出學習任務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進行,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根據符合自身學習現狀的目標進行探究和努力。A層學生具有較為扎實的語文基礎,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我們在進行教學目標設定時讓學生主動在課堂上提出質疑,然后憑借自己的閱讀深度感悟和釋疑。B層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較強,反應較快,但是相對比較被動,因此在課堂教學目標設定中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C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能力較弱,同時學習興趣不足,因此在教學目標上首先需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其次是給學生傳授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快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相同的文章時,我們對這些學生的引導主要在于基礎性學習。只有在教學中突出層次性,學生才能獲得更多的自信心,才能夠化繁為簡高效學習。
三、提升高效講授能力,將知識準確無誤地傳遞
提升教師的講授能力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表達清晰流暢,板書清楚明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設計好課堂語言,針對不足之處多加練習,同時要仔細研讀課文,根據文章結構特點來設計板書,以提高板書內容的概括性與總結性。同時,自然的教學過渡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做到環環相扣,更好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可以靈活應用朗讀、表演、游戲、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中。以《范進中舉》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同時要讓學生掌握對話描寫、動作描寫、人物性格描寫的要點。在對課文進行整體分析后,需要引導學生總結人物和主題思想,并體會人物刻畫方法以及諷刺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讓學生找出文章描述丑態形象的語句,比如“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等。然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某一部分情節進行角色扮演,在刻畫人物時可鼓勵學生加入自己的理解。
四、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微課的誕生,使學生可以用課前時間自學教材,并根據視頻推薦進行相關的拓展閱讀,既提高課堂效率又增大閱讀量。例如,學《社戲》時,微課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前就掃清生字、熟悉文章內容,便于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引入《合陽線胡》《關中剪影》之類的文章讓學生與課文進行類比閱讀,拓寬閱讀渠道的同時,使學生從文字的學習中增長對祖國各地特色文化的見識,鞏固微課學習成果。通過這種方式,語文教師只需在課堂上教授精華知識,由高效課堂節省出的時間可以用來開展拓展閱讀交流、相關知識拓展等活動,課內課外雙管齊下,增大學生的閱讀量。
結束語
一直以來,高效教學都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語言文字運用課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我精神成長與良好性格塑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斷優化教學設計,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亞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2020(52):186.
[2]劉克松.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0(14):43.
[3]馬曉燕.新常態下的初中語文課堂觀察研究[J].華人時刊(校長),2018(12):74-75.